APP下载

地铁下沉广场结构方案综合设计

2022-02-24董赛帅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浮侧墙悬臂

董赛帅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1 引言

多数城市在地铁建设过程中,会根据周边环境、客流需求、商业情况等结合地铁方案设计设置下沉广场,如无锡地铁1号线太湖广场站下沉广场、南京地铁1 号线鼓楼站下沉广场、北京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下沉广场、上海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下沉广场等。下沉广场在为地铁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乘车体验时,也结合周边商业创造出了不同高差的立体化空间广场,提升了周边商业等级和城市形象。

本文以南通地铁1号线海霞路站为例,结合周边商业、自身方案设计、客流需求等综合考虑[1],增设合围空间并设计为下沉式露天广场。同时,通过有限元三维计算分析,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设置,从而使方案合理可行且经济,以期为其他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南通地铁1号线海霞路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全长220 m,位于崇川路与海霞路交叉口,沿崇川路设置。车站北侧主要有南通大学产研院大楼、南通大学综合配套服务区、妇幼保健医院,南侧为南通大学校区,如图1所示。

根据周边商业需求,海霞路站2号出入口需设置预留通道为远期的南通大学产研院、妇幼保健医院和瑞德朗驰地块接入做准备,因此2号出入口设置于海霞路与崇川路交叉口西北象限,车站小里程端头北侧设1号风亭,1号风亭与2号出入口之间设置1座消防水池。

3个附属结构(2号出入口、1号风亭、消防水池)相互不连续,需分为3个独立基坑进行开挖施工,其围护结构设计繁琐,整体工程量较大。同时,各附属结构分别设置,对中间区域的土地开发造成浪费,不利于资源整合。因此,提出将1号风亭及2号出入口、消防水池进行结合设置,中间合围空间采用地下下沉式露天广场的设计方案,在保证远期接口需求的同时,提高周边商业等级,加大客流吸引和商业联系[2-3],调整后方案平面布置图如图2所示,下沉广场效果如图3所示。

2.2 结构方案设计重难点

根据优化后设计方案,下沉广场露天范围长36 m,宽15 m,侧墙悬臂约10.6 m,敞口范围内不设结构柱,1号风亭及2号出入口结合的附属结构在抗浮、结构受力、耐久性验算等方面均充满了挑战,从结构设计角度考虑,优化后的设计方案主要重难点包括:

(1)结构整体抗浮不满足,局部抗浮严重不够,结构存在差异变形,容易产生裂缝及渗漏;

(2)由于露天敞口段底板跨度较大,因此负弯矩较大,单纯增加底板厚度至1.5 m方可验算通过,但此种方法过于笨重且不经济;

(3)悬臂段侧墙由于悬臂长度较大,侧向水土压力较大,导致耐久性验算难以满足;

(4)附属结构距离北侧南通大学产研院大楼地下室边线净距仅5.6 m,且中间需要预留1个直径为600 mm的污水干管通道,结构可调整空间有限;

(5)敞口面积较大,侧墙大面积悬臂,整体抗变形能力弱。

2.3 结构方案优化设计思路

针对2.2章节所列的重难点,从该工程周边空间狭小、埋深较深、悬臂较大、敞口面积较大等特点出发,对结构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具体优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敞口段底板增设工程桩[4-5],采用直径为1 000 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为30 m。工程桩主要起到抗浮作用,使结构满足整体抗浮及局部抗浮要求,改善底板差异变形,避免结构开裂及渗漏;同时能改善敞口段底板受力,减小负弯矩,确保底板在不加厚的情况下满足受力要求,以减轻底板厚度,降低工程造价。

(2)悬臂段侧墙厚度调整为0.6~1.1 m变截面设置,以解决侧墙底部弯矩及剪力较大的问题,使之满足受力及耐久性要求,同时加大了敞口段侧墙整体抗变形能力。

(3)敞口段设置趾压板,保留污水管预留通道,改善附属结构整体抗浮及敞口段局部抗浮能力,可优化抗拔桩设置,同时也改善了底板与侧墙受力。

通过以上3种措施相互结合,可以有效解决附属结构抗浮不足、结构受力及耐久性验算不满足等问题,具体断面布置如图4所示。

3 有限元三维计算

3.1 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SAP 2000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对1号风亭及2号出入口整体模拟分析,验证其受力及耐久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计算模型及荷载简图如图5、图6所示,进行模拟时的荷载输入如表1所示。

表1 荷载输入一览表 kPa

3.2 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底板及侧墙受力计算结果如图7~图9所示。

根据对三维数值计算结果的汇总,分别对悬臂段侧墙及敞口段底板受力、耐久性进行验算,验算结果如表2、表3所示。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采取措施后,侧墙及底板受力及耐久性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根据抗浮验算,在考虑趾压板、工程桩后,整体抗浮满足规范要求。侧墙墙顶最大水平位移为4.5 cm,满足悬臂端挠度要求。

表2 结构受力验算

表3 耐久性验算

4 结语

通过采取增设工程桩、趾压板、调整侧墙厚度等综合性措施,解决了下沉广场结构设计重难点,使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结构抗浮、受力及耐久性的要求,同时也保障了结构整体抗变形能力。相关经验可为类似深埋下沉式露天广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抗浮侧墙悬臂
温度荷载下剑麻纤维-ECC地下侧墙抗裂性能
预应力钢棒在桥台侧墙加固中的应用
桥梁施工中悬臂挂篮技术的运用分析
超长结构地下室施工阶段抗浮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挪威最美之奥斯陆图书馆:巨型悬臂“阶梯”
某工程抗浮设计
铝合金列车侧墙制造及其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水池抗浮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
地铁B 型不锈钢车体测量方案及测量结果分析
地下构筑物抗浮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