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我生命灯光的《高玉宝》

2022-02-24马生文

回族文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上学文学小说

马生文

當我收到为期五天的昌吉州文联中青年文艺骨干培训班的通知和名单时,心情非常激动,也特别沉重。不由回想起我数十年坎坷的文学道路。我为什么要像老牛拉重车似的艰难地跋涉在文学这条艰苦的道路上,明知前路崎岖,却又欲罢不能呢?究竟是什么点亮了我生命的灯光,唤醒了我文学的梦想呢?它源自一本1955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和本书作者高玉宝同志极富苦难和传奇色彩的人生。

这部小说,虽然没有步入中国当代文学名著之列,也没有获得过什么文学奖项,但却被解放军文艺社选入社创建四十年优秀文学作品《新中国军事文学40年名著精选》丛书。1955年,此书一经问世,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高玉宝这个文盲战士学文化写书的事儿很快传遍全国,几乎家喻户晓。

香港的《新晚报》在1971年曾发表赵华的一篇文章,题为《高玉宝和他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高玉宝的作品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十几年前,我读过他写的《半夜鸡叫》和《孙家屯的哭声》……内容又充实又真切,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流露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没有雕凿,没有堆砌,从头到尾都那么紧凑,甚至可以说是精炼的,由于他有厚实的生活基础,朴实的写术,也有声有色,如扣人心弦,令人深深地感动,读过之后长久不会忘怀……高玉宝学文化的精神和他文艺创作上所表现的巨大毅力,对千千万万投入文化学习热潮中的工农兵,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力量。他的创作对于知识分子也有很大的启示,生活是一片大海,你想描绘生活,首先就要认识生活,投入生活的大海里,去识水性,你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没有生活,没有那份感情,即使有生花妙笔,写出来也是空洞的,干巴巴的,毫无味道。”

我的故事发生在80年代初,1981年,我刚上完初二,准备上初三时,久病卧床的父亲去世了,那时,还是生产队,实行工分带口粮制,就靠母亲一人挣工分养活我们四个子女。看到母亲特别辛苦,我果断决定放弃上学,去队上干活,帮母亲挣工分。到了冬天,农闲之时,我常听一个老人说评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用平常省吃俭用的零钱,到街上书店买书,当初买的都是那些评书,如《杨家将》《呼家将》《小将呼延庆》等,这些章回小说通俗易懂,故事曲折,引人入胜,读完每个章回,下面都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常常使人欲罢不能。有一次,我在书店选好一本书,叫什么书名我已经忘了,准备付钱时才发现自己衣兜里钱不够,正往店外走,一个中年女柜员突然拦住了我,她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鼓起的破裤衣兜说:“你装的什么?”我下意识地掏出一双自制毛线手套,说:“这是手套。”那个女柜员一看忙向我道歉:“对不起小伙子,因为平常小偷太多,我误会你了。”我说没事,但我心里却想,我一定要挣到足够的钱买书。不久,在书店里,我无意中发现了《高玉宝》这本书,就欣喜若狂地买了回来。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我曾读过《高玉宝》书中《我要读书》的感人故事,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过全书,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主人公高玉宝是个放猪娃,童工出身的文盲战士,在旧社会的苦水里泡大,奄奄一息的穷孩子,受尽了恶霸地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欺压。

那时,他家穷得时常揭不开锅,父母哪有钱供他上学呢?可是他很眼馋富家的孩子能上学,为要上学,常常向父母亲哭闹。后来教书的周庆轩老先生起了同情心,免费收他上学读书;但不幸的是,他刚上了一个月的学就被保长周长安逼着给他家放猪。这就是高玉宝童年和少年时代唯一的,又是最难忘的一个月的学史。

高玉宝这部自传体小说创作于战争年代,为了写好这部小说,他首先从学字开始,充分利用行军作战的空隙和休息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学习识字。同志们在行军作战中都累得要命,一停下来休息,全困得坐在地上睡过去了。为了学个字,他尽量不让自己睡觉,使劲搓脸,掐腿上的肉,让自己精神起来,为多学几个字,他不得不把路边睡着的战友推醒。他想,等他学了很多字,一定把自己受的苦写一本书。就这样,高玉宝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当时他不识几个字,也不懂什么叫文学,什么叫小说,想写的事多,但会写的字却很少,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多次灰心不写书了,但同志们不仅教他学字,给笔和本子,还教他用保尔的精神写书,把它写成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他给自己打气,只要有“铁杵成针”“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把《高玉宝》这本书写出来。他想出一个笨办法,把不会写的字全用图形和符号来代替,有很多字,无法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字意,他只好画一些小圈圈空起来,等他学了字再填到那圈圈里。就这样艰难地学字和写小说,艰苦的写作把他累得吐了血,但他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仅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二十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的草稿。1955年4月20日,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了《高玉宝》。高玉宝说,一个人虽然不能青春永驻,但只要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就永远年轻,为人民多做些有益的工作。写作是很苦的,但一切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你认定一条路,路再长,再艰险,也要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事业总会成功,创作也是这样。

受到《高玉宝》这部小说的启发和影响,80年代初,我开始了我的文学生涯。起初,因不懂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在一盏油灯下,我花了几年时间,盲目地写作,写出了累计十几万字的三个中篇小说。我羞答答地拿着稿子到文化馆找到薛峰老师请他指教,他当时在文化馆专做县刊《北庭文苑》编辑工作。他热情地收下我的稿子说要认真看看,过了几天,我去找他,他说我这稿子没有剪裁,啰唆,也算不上一篇小说作品,但我这种精神很好,让我带回稿子重写。我认识到自己还不能把握重大题材的东西。

在他的指导下,我先从短小文章开始写,先后在县级刊物《北庭文苑》《北庭文化》《北庭文史》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和文史史料,1996年在《新疆回族文学》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特大洪水》。

此后为了谋生,四处奔波,搁笔近三十年。虽然搁笔,但不是等于放弃,文学的火焰一直在我心中燃烧。2019年重又拾笔,至今在《回族文学》、“中国原创文学网”“当代文艺”等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十篇(首),并先后加入县、州作协。

2019年6月我参加了昌吉州作协培训班学习,2021年11月参加第二次培训,这说明州文联、作协对基层作者及其文学创作的关心和重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州作协主席,回族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刘河山非常关心我这个农民文学爱好者。他多次鼓励我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拓展了眼界,收获甚丰。

写作是非常煎熬的,对相关知识要求很高,我决心像高玉宝那样坚韧不拔,拼命努力,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上学文学小说
叁见影(微篇小说)
遛弯儿(微篇小说)
灯光(微篇小说)
劝生接力(微篇小说)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上学啦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