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乡土历史 提升核心素养

2022-02-23洛阳市偃师区伊洛中学李学宏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偃师乡土家乡

■洛阳市偃师区伊洛中学 李学宏

古人云:“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诳语也。”开展乡土历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培养学生对故土的热爱和自豪感,进而厚植家国情怀。

一、乡土历史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载体

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的思政教育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教师若能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列举几个本土本乡的史料,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当讲到原始社会时,笔者介绍了在偃师缑氏镇发现的刘村原始人生活遗址,这足以证实家乡历史悠久。当讲到武王伐纣时,笔者补充介绍,偃师的名字由此诞生——据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在河洛之间“偃旗息鼓”。学生听到这里都非常兴奋,他们为家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而感到骄傲。这些乡土历史知识的补充介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深入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二、乡土历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阶梯

乡土历史运用得当,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开学第一节课时,笔者明确提出:“学习历史,仅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相应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听完这段话,一些学生流露出不解的神情。于是,我要求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唐代玄奘西行去古印度取经,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接着,我着重讲述了玄奘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指出他矢志不渝的决心:“宁向西行半步死,决不向东一步生。”正因为他的执着而坚韧,成就了他的英名。“还有,我们偃师顾县镇的志愿军烈士任西和为国捐躯,其精神气吞山河、炳照青史。”随着讲解的逐渐深入,学生产生共鸣,频频点头。由此可见,乡土历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方面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乡土历史是提升文保意识的切入点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乡土历史,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萌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还能增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例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这样介绍:“我们偃师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俯拾皆是。从二里头都城遗址到汉魏故城,到玄奘故里、太子冢,再到杜甫墓、颜真卿墓……”听完介绍,学生兴致勃勃,纷纷建议利用周末或假期去参观游览。我适时强调:“无论在何时、何处游览名胜古迹,都不能乱写乱画。”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总之,乡土历史只要运用得当,在开展思政教育、培养核心素养和提升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偃师乡土家乡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晨》
Love across Planets
千变万化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