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1+9+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02-23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王军霞孙佩强杨法青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劳动技能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 王军霞 孙佩强 杨法青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规范、有序、高效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淇滨区明达小学致力构建“1+9+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将劳动教育浸润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历程,锻炼他们的意志品格,为未来的幸福人生打好底色。

一、“1+9+N”课程架构

“1”是指一双小巧手。让孩子们“学会劳动”是我们秉持的劳动理念。学校依托国家的基础课程,开发劳动校本教材,通过每周一节的劳动课程和各种社团活动及校外劳动使孩子们正确认识劳动,学会必备的劳动技能。

“9”是指9个劳动板块。学校依据校内、校外、家庭三个维度设计了9个劳动板块——“我的地盘我做主”“植物医生”“南泥湾红色农场”“中药百草园”“创意DIY”“社会公益”“职业体验”“财商管理”“居家实践”。

校内,我们利用“南泥湾红色农场”“中药百草园”和校园花圃,开展“山楂收获周”“我为植物当医生”“知农时,识农事”“春耕劳动月”“夏耘劳动月”“班级卫生大比武”“小发明小制作”等专题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劳动技能。

校外,我们与社区共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慰问那里的老人、儿童,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走进社区、乡村,感受家乡的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体验“一日小交警”“一日小法官”“一日小牙医”等,了解各种行业、理解具体职业,拓宽社会视野。此外,还组织了绿色环保、植树护绿、普法宣传、爱心义卖、垃圾分类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服务劳动课程是我们培养、锻炼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

家庭,拓展劳动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责任和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意识能够从学校迁移至家庭。我们倡导从细碎的家务劳动做起,这对于增进家庭和谐、融洽亲子关系、构筑良好家风有着重要意义。家长指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督促学生完成整理、 清洁、收纳、烹饪、理财等多种形式的家务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训练习得劳动本领。

“N”是N个特色课程。学校利用现有的学科社团优势,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渗透融合,拓展开设了N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如剪纸社团和劳动教育中的美化环境相融合,手工社团和劳动教育中的“变废为宝”相融合等,以此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创造性劳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让劳动更有智慧和乐趣。

二、“1+9+N”课程评价细则

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构建恰当适宜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调节劳动教育过程。为此,学校构建了“双线四维”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双线”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技能提升与成果展示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四维”即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和社会评价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具体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学校认为,只要学生具有了正确的意识,行动上就不会差。所以,我们将学生的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值设定为评价总分值的60%,劳动技能提升与成果展示占总分值的40%。学校还坚持把学生的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的“小达人成长档案”。

学校定期开展“劳动知识我知道”“红星闪闪显身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活动,并颁发“达娃劳动奖章”,增强学生劳动的仪式感、荣誉感、责任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自信,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总之,我们的“1+9+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本着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扎实上好劳动教育课,基于校本教育资源构建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目前,校内已经完成600平方米的“南泥湾红色农场”建设,完成2000平方米的“中医药百草园”建设,完成6000平方米的绿化升级,获得了鹤壁市首批园林式学校称号。2021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对“1+9+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今后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创造性的态度继续深入研究,让劳动教育课程助力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