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模型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2022-02-23郑州市第八中学董晓怡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建模教学活动素养

■郑州市第八中学 董晓怡

模型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的三大思想之一,也是小、初、高一脉相承贯通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阶段,模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建模的关键在于学生具有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内容之间构建关联的主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模型思想的培养不是靠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靠学生在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逐步领悟。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模型思想的本质,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一、模型思想有待推广

目前,不少学生对模型思想的认知比较模糊,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部分教师仅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模型思想,且对于模型思想的融入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这都成为学生理解数学学科本质及应用、获取支撑未来学习能力的桎梏。

数学模型在数学学习中应体现为一种数学意识的觉醒、数学思维的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事实上,模型思想的发展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应用的普遍性,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科学精神。

二、找准培养建模素养的突破口

在集体备课、反复磨课等教研活动中,思考模型思想与教学内容的关联点、模型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孕育点与生长点,制定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教学实施策略,实践“实际情境—数学抽象—建构模型—问题解决—模型应用”的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师生建模素养的突破口。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标与纲要,结合教材与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的产生、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确保把数学教学与问题解决、知识应用的过程体验联系起来,是促进学生模型思想的发展、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经之路。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

构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评价模式,既聚焦课标要求,与学业质量评价相一致,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素养提升,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检测学生数学素养养成情况的基础。教学活动中,还要将课堂观察与提问、活动记录与报告、小组交流与展示、课后访谈与作业等过程性评价,与书面测试等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维度多元、主体多样的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地反馈学生建模素养的水平。

模型思想的本质是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数学建模使得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教师要在丰富自身理论积淀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用恰切的数学模型刻画和解决问题,并用科学精准的反馈效果,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建模教学活动素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