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茶文化与高校思政结合路径分析

2022-02-23程若沁

福建茶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政治

程若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茶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包括茶艺、茶精神等。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喝茶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思政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的人格素质。把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从而拓展思政教学的渠道,促进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

1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与内涵探析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魏晋时期与士大夫、学者们所提倡的“清谈之风”相融合,从而确立了“清静”、“和”的基础内涵。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环境、建筑、音乐、书法、绘画、礼仪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然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它在哲学、价值观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思考。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茶文化的原始思想意蕴源于它的宁静、悠远的本性,与晋代的“清谈之风”相结合,从而使茶文化具有一种素雅质朴的基础观念,从而有效地冲淡了当时的奢侈风气。此后,茶文化开始与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互相融合,先后吸收了中庸、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哲学思想,并根据茶文化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内涵丰厚、意境深远的茶文化思想。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与价值特点表现为:

“中庸和谐”的思想意蕴主要来源于中国的儒学,但在与茶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却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这种茶文化的思想观念,强调人们要以喝茶为媒介,以“我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礼仪,反省自己与别人的相处。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在与外部世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时,总是要有一种适当的心态,既不过分,也不能缺少,从而使整个社会维持一种安定、舒适、和谐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来源于中国的道教,但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观念非常吻合,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两者就能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它强调了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高度,从自然法则、自然现象中发掘生命的美丽,把人类的价值追求融入自然中,做到对自然的尊敬,对自然的服从,对自然的保护。

“禅茶一味”的思想意蕴源于中国佛教思想。可以说,这种价值观念使茶文化由精神方面提升至哲学层次,使饮茶人在茶道活动中体味自身,体味宇宙运转之道,将大与小相融,从而深刻领会“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埃”之意,从而获得顿悟。

新时期,中国对传统茶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现代茶文化有新时期的特点,它的内涵表现在:首先,由于国民的经济水平提高,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将喝茶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并将之与其他的汽水相区别开来,把茶饮和果汁汽水分开,使茶文化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事实上,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年轻人,有的购买了茶海、茶具,甚至还开设了自己的茶室,为的就是举办茶会,或独饮,或邀友人共饮,以达到更高的心灵境界和更好的社交需要。许多饮茶的人,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力量和灵感,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其次,它顺应了时代和市场的需要,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使它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生命力十分旺盛,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起,茶文化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许多茶商、茶文化的经营者,都会吸取现代的茶文化,以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和消费习惯。这样,茶文化才有了新的面貌,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2 将茶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2.1 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引入茶文化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且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以多元文化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要充实教学内容和更新教学方法。茶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茶叶,还更具有高度的融合。例如,茶、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的融合,产生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意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将其应用于思政教学中,能够丰富思政教学的内容。

2.2 融合茶文化,为思政教学提出新的思考

茶文化的思想并非纯粹的说教,它通过多种载体向人们呈现。比如,茶艺表演等,都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但是,在这一层次上,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只靠老师的知识讲解,而且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通过不同的外部表现方式,可以使思政教育得到优化,从而有效地改善当前的“思政”教学状况,使思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首先,在理论上,由于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文明的精华,其中,有孔子的“仁善”,道教的“天人合一”。将茶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充实。在实践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茶艺表演等方式,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茶文化的价值和传播的重要性。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喜爱的茶具,并培养他们的品茶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

2.3 融合茶文化,使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文化的一种,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在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中,提出了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茶文化知识融入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活。如果能建立一个茶文化协会,通过茶艺表演,使同学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心境。要充分认识到“以文化为本”的重要意义,要从整体上加强文明校园的建设,组织各种形式的具有引导作用的校园文化活动。而茶文化教学和茶文化活动则是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2.4 融合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促进作用

茶道精神在茶文化中的体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宁静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也有其引导功能,二者结合,以茶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 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茶文化提倡中庸、和谐的思想,强调人的积极主动性。将茶文化理念引入到大学的思政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让自己的心境得到一种平和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只有学会了“中庸”,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不受消极文化的影响,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而“天人合一”的茶文化意蕴,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回归生命的本质。将这种理念引入思政课堂,可以使学生建立朴素的价值观,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他们的学习增添更多的生机。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缺陷与偏差

从当前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状况来看,部分学校存在校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关注、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必要的文化意蕴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思政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其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增强思政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关注思政教育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社会的严峻形势以及对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十分关注,许多高校将大学生的就业率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就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学校把就业率当成了唯一的目标,所以不管是教学设计、课程安排、师资配置,都是以就业率为核心。部分高校在思政课上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就相对较少,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薄弱。

3.2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文化意蕴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成效,就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文化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使其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注重于理论上的讲授,并没有将相关的文化内容纳入到课程之中。例如,在进行有关爱国教育的内容时,应该添加一些古今名人的爱国事迹,使其充满了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内涵,那么思想政治课就会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大脑、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

3.3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落后,与时代脱节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不仅仅反映在技术上,还在物质方面、思想方面,尤其是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思想更加活跃,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在现今的网络时代,由于手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交流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思维方式,成为多维交互的沟通方式。与此同时,思想文化“去中心化”的倾向也十分突出,大量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分散开来,形成了一种“亚文化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不太妥当。然而,面对这种新的变化、新现象,我国部分高校并没有太多的应对之策,依然沿用老教材、老课本,有的甚至还在使用二十多年前的课本。这套教材的编写对象是当时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生活,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实用性上要逊色许多。

4 茶文化与思政课的实际联系

4.1 中华传统文化优先

中国人喝的是茶,把佛、道、儒家的思想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之处。经过漫长的发展,茶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绿色饮料,它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文化,它的精神内涵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步骤对多种中国文化特色和礼仪的进行融合,是茶叶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材料,也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无论在思政课上,还是在传承和弘扬茶文化上,我们都应该把中华传统文化放在首位,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2 实施各种教育活动

从思想政治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从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思想观念入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扩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对教育改革的认识。比如:学生喜爱实践课程,老师可以在茶文化氛围中泡茶,在实际操作中,如闻香、品茗等,使学生在泡茶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和的心态;在品茗的过程中,感受到茶香带来的闲适;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茶水的甘甜和清爽。学生的思维、行为、认知处于平静的状态,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行为、认知之中,例如:运用茶文化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并以实例引导学生以茶文化的乡土气息从容应对问题与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困境,使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新颖而有趣,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通过学习茶文化来保证心理健康。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缩短与学生的关系,使其在“思政”视野下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使其从“以师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4.3 组织茶园参观

实践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不能仅限于教室,要走出校外,开展实践教学,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更接近于生活,更接近自然。把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怎样选择合适的茶叶,怎样在采茶的时候把茶叶均匀地放在一起,在烘茶的过程中怎样烘烤出合适的茶叶,怎样在茶中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手法,怎样在喝茶的时候体会到茶中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茶叶的生产工艺,在这些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茶人精神”,从而把茶的精神力量变成一种物质的载体。充分体验到以茶喻人、以茶言志的茶道文化。

4.4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变革

中国茶文化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叶的精华作用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同时也能缓解学习上的紧张。古语有云:“茶之用,其味极寒,为饮最宜。”由此可见,喝茶是一种真正有益身心的行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茶艺精神根植于历史,茶具多种,泡茶方法多样。在学习和体验茶文化的同时,培养茶人精神、茶道精神、茶德思想,在传承茶文化同时,它还可以实现茶文化的教化作用,使其具有哲人思想充分地体现在教育中。茶道理论知识、生活哲学,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社会交往、精神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在人生、学习、为人处世、事业发展的困境中自省,纠正骄傲自满、奢侈浪费、缺乏耐心恒心等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

总之,在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大学的思政教学中,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把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重视茶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各高校应加大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养,提高其茶文化的精神,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了解茶文化,积极地继承和发扬茶文化。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