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传承与数字化品牌保护
——以《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为例

2022-02-23童韵琳

福建茶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龙井茶专用西湖

童 航,童韵琳

(浙江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1 背景与问题

2006年,习近平在《世界茶乡看浙江》一文中提到:“浙江茶叶连续20年的持续增长,不仅解决了百万户农民的增收问题,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浙江茶叶闻名已久,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也随之产生了不容小觑的经济效益,种得出、销得出,“茶叶经济”以其独特方式升级了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带动了浙江的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浙江龙井茶产量2.6万吨,比上年增长9.0%;龙井茶初级产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龙井茶产量、产值在浙江茶叶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上升至13.5%和23.2%;实现龙井茶出口475吨、9850余万元(数据来源:光明网2021年3月25日)。龙井茶的产量和产值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增长,不仅得益于浙江百万农户对茶叶增收的信心,还离不开浙江省在茶产业、茶品牌方面的政策推动。

2021年10月29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出台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和提升西湖龙井茶品质,加强对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保护,从而更好地促进西湖龙井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于杭州而言,西湖龙井茶不仅是一股“家的味道”,更是一种地方茶文化的传承。于中国而言,《条例》的颁布,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茶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该《条例》的出台,也是地方立法保护茶品牌,实现茶文化现代传承和转型的地方性立法典范。本文将结合《条例》的内容,就茶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和如何实现茶文化传承的数字化品牌保护提出建议,以期对实现中国茶文化传承的现代转型有所裨益。

2 茶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

文化要有生命力,必须要与时俱进。21世纪中国的传统茶文化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但这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茶文化传承应当赋予现代意义。

2.1 历史留香,巩固茶文化风味

中国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其独特价值。历史中的茶,由食用、药用过渡为饮用,并在2000年前就开始了商业化的模式。茶香以其独特魅力,用几千年的历史巩固了茶的风味,逐渐风靡世界,独步于世界茶市。茶香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茶文化揉碎在了我们熟悉的生活中,让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浸润在茶汤里,飘洒在茶香里。几千年的历史一步步巩固了茶文化的风味。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茶叶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茶文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发展的历史,从河姆渡文化到神农时期文化,从“喝其汤,食其渣”的利用方法到“重炒略蒸”的手艺,都映射了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历史留香,时代进步发展;文化传承,茶叶醇香依旧。

对于历史,我们不能遗忘;对于历史的精华,我们应予以传承。茶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素材、文化作品和文化精神等,当代社会,我们应更好地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现代传承深入大街小巷,触及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2.2 世界接轨,稳健茶文化步伐

浙江茶,中国韵,世界冠。如今,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维系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深厚的感情。大到军事、政治,小到远方亲友聚会,茶都代表着一种不可或缺的礼仪。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沏茶、赏茶、饮茶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茶道精神依旧有其时代意义,茶文化依旧有其独特魅力。中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大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茶叶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借此与世界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茶叶也借此飘香万里,稳健发展。

“以茶言商”是茶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大功用,这种世界性的饮料在保持中国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时代性和国际性。而一些茶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恶意竞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数字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以品牌的溯源性保护和全流程保护为核心,构建茶品牌的防护墙,从而更好地提升名茶的品牌价值,也更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世界性传播。

2.3 数据赋能,助力茶文化传承

现如今,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要契合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与农业农村全面融合,加快发展乡村数字产业振兴迫在眉睫。数字时代,茶文化的传播应与数字相结合,茶产业的发展应与数字相碰撞。不论是通过线上直播,还是线下销售,都是传承茶文化的方式。数据赋能,茶文化得以出现在各大平台,得以走出乡村、带着纯正茶香走进一二线城市。在大数据时代,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间有多级销售商和平台,而大数据可巧妙利用其“监控”操作,实现茶叶销售的“透明化监管”,从而有助于茶叶品牌的保护。在数字时代的支持下,茶文化将朝着智能、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

为保护和提升西湖龙井茶这一著名品牌,2008年,杭州市农业局开发建设了“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试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探索西湖龙井茶从茶园生产到产品销售的数字化管理和品牌宣传的新模式,实现对西湖龙井茶原产地追踪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追溯的远程管理。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既需要数字化不断进步也需要数据时代发挥其长,补传统品牌之漏洞。地理信息系统不再遥不可及,不仅适用于高新技术行业,也适用于茶产业,资源流通更顺畅,信息交互更便捷,效益更显著。

数据时代赋予了茶文化更为特殊的意义。数据赋能意味着以茶叶为代表的农业将结合传统与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科学技术齐发展,“茶叶+互联网+数字化”是一种新趋势,也将成为经济常态,茶品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依托大数据形成上下联动是茶品牌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如何实现对茶品牌的数字化保护

习近平曾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茶产业的发展,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绝佳阐释。“两山理念”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生态资源的利用不再仅限于观赏和旅游,也可以发展经济,并成为一方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

茶叶产业在新时代要想获得主动权,就必须进行现代转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市场经济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开创了今天的数字时代,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市场经济也是浙江谋发展的最佳道路选择。

为实现茶产业顺应于时代潮流,稳步发展,出台相应保护茶品牌、茶产业的条例势在必行。我国的茶产业若想顺利进行现代转型,就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各个阶段,完善每一阶段的立法,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从种质资源保护、专用标识管理和违规惩罚机制的三个角度,真正落实“茶品牌的数字化保护”理念,加快数字赋能进度,以切实可行的方案落实保护原则。

《条例》坚持“依法管理、数字赋能、品牌引领、绿色发展和品质提升”(《条例》第3条)的西湖龙井茶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条例》将保护措施细化,从多主体、多维度展开,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从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和专用标识管理的方面凸显数字赋能的具体过程。

3.1 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机制

群体种是西湖龙井茶的“根和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多举措加大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是西湖龙井茶得以长久发展的首要条件。群体种是龙井茶最早的品种,也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混合茶树品种,没有经过人工干预,通过茶结子,子成树的自然过程繁育。群体种也是一种多样化种群种植的方式,面对各种挑战,多样化种群种植方式可以使农作物具有更大的长期适应性。为何要如此重视对群体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茶叶的特殊性决定了如果没有群体种,就没有如今的西湖龙井茶。这一点对于诸如铁观音、碧螺春等中国名茶也是如此。

对比群体种和龙井43号,群体种所得的茶叶滋味更鲜爽醇厚,留香更持久,口感更加。保护群体种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浙江特色资源。因此可见,保护群体种种质资源是实现西湖龙井茶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如果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那么就首先要数字化保护群体种种质资源。

在该《条例》颁布之前,群体种种质的稀有性和可利用性已被发掘,然而,群体种对护理和加工的要求更高,种植难度更大。因此,为保护群体种种质资源,《条例》第16条第1款规定,西湖龙井群体种种质资源实施长期保护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订立保护协议书、给予定向资金补助等。在群体种种植的过程中,大数据在对种质资源圃建设方面的具体功用可体现为收集和保存群体种种质资源、及时更新与评价群体种种质、建立质量安全信息与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智能化、高效化的监管方式有助于实时保护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发展浙江特色资源,巧妙运用技术优势,长期保持种质优势。

3.2 数字赋能专用标识管理

市场经济之下,我国茶产业已应运而生众多知名品牌,商标与品牌的知名度影响产品销售成功与否,而知名度的实现必须以专用标识的规范使用为基础。虽然人们的“品牌意识”已得到加强,但如今品牌间的竞争产生了众多乱象,误用标识、违法使用标识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西湖龙井茶这一金品牌、金名片的信赖度,还动摇了浙江省传统的市场经营者对西湖龙井这一“金饭碗”的一直以来的坚守。此外,2020年以来,西湖龙井茶市场经营主体繁多、销售环节复杂,品牌集小、多、杂于一体。

面对此情形,杭州采取了专用化和区分化的标识管理行动,杭州市政府坚持在“专用标识发放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坚持规范使用“质量商标、商标标识等相关标识标识”,体现了其对商标权的严格保护,促进公平竞争,激发企业研发的主动权,维护市场秩序。这有助于强化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意识,并促进理性消费,从而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纵深发展”。

《条例》第四章规定,杭州市对专用标识管理与品牌保护体现在专用标识管理、专用标识核定、专用标识使用权许可和专用标识发放,对西湖龙井茶专用标识实行统一标识、分类编码、数量管控、可追溯管理。

西湖龙井茶专用标识制度是本《条例》最大的亮点之一。专用标识,相当于西湖龙井茶的一张“身份证”,上面包含了使用主体、年份、规格、编号、防伪信息等内容。通过这一标识,可以实现西湖龙井茶鲜叶来源地的追溯管理。具体来说,西湖龙井茶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专门的系统在每年度规定的时间内申领西湖龙井茶专用标识。在销售过程中,应在显著位置加贴西湖龙井茶专用标识。

以数据为媒介,以数字赋能,专用标识的严格管理在新时代才得以实现。于生产者而言,《条例》的推行为其设置了一道隐形的“隔离带”,以法的形式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市场竞争。于经营者而言,专用标识的统一化推进买卖合理化、合法化,规避了众多因货物真伪而产生的纠纷。于消费者而言,严格管理专用标识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总体而言,《条例》巩固和完善了市场经济模式的共性——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经济行为主体的权、责、利界定分明,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竞争,实行必要的、有效的宏观调控。

3.3 违规使用专用标识惩罚机制

目前,虽然已有保护专用标识管理的相关规定,但是保护机制缺乏针对性。虽然企业在政府的管控下进行整改,但是企业自身净化能力有限,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违规问题。因此,违规使用专用标识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在数字化初步发展的阶段,专用标识的发展也不免受到多方阻碍。大体来看,传统标识虽然数字化,但是依旧未能解决高成本维护、低成本运营的问题。其次,以“同质化竞争”为代表的市场不正当竞争在茶产业也十分常见。《条例》第五章规定了违规行为包括违法使用、掺杂掺假、违法交易、赠与、遮挡、污损。其中明确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西湖龙井茶的市场秩序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例如,2021年以来,杭州市联合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成立了“3.18”假冒西湖龙井茶系列案件专案组,破获案件14起,震慑了生产销售假冒西湖龙井茶的犯罪活动(信息来源:杭州发布)。

依托数字平台管控标识的专用性、合法性和统领性,赋予场景信息,能够将传统的数字标识“躬身入局”,进化成创新的智能标识。给予标识效应和品牌效应,品牌不再是图片,更是接入了导视系统的数据;惩罚机制不再以惩罚为目的,而是“备而不用,疏而不漏”的防备手段和预备行为。

4 结语

传承西湖龙井茶文化需要对品牌进行全方位保护,数字时代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茶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可能。浙江省将借数字之东风,致力于将西湖龙井打造成一张地标性的金名片。传承茶文化或将继续面对新的难题,各方将齐力推进法治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浙江绿色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本文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本文以《条例》为分析样本,聚焦于西湖龙井茶数字化品牌保护的全维度透析,以期能为我国其他茶品牌的数字化保护和茶文化传承提供借鉴,最终助力于中国整体茶品牌价值的提升和茶文化历史传承和现代价值的双向互动。

猜你喜欢

龙井茶专用西湖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杭州龙井茶园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爱它就给它专用的设备
当西湖遇上雪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