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茶文化融入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教学:理念和手段

2022-02-23刘晓霞

福建茶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跨文化茶文化

刘晓霞,吴 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新文科建设视阈下的外语学科着力于培养专业水平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这种需求下,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才能够使他们面对国际社会的复杂性和文化差异而不迷失。文化认同将赋予学生鲜明的中华文化身份,塑造厚实的文化品格。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其中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注重“礼仪”的道德规范和“天人和谐”的人文精神,这些内核价值观随着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内在动力。在跨文化交际仿真课程中添加茶文化元素,通过选茶、品茶等沉浸式活动,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需要更好地与时代进行结合,不断丰富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促进茶文化的传承。茶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是当前我们开展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茶文化的应用价值,突出反映在其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当代,需要从情感理念和价值认同出发更好地应用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教学中,要立足茶文化体系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

1 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文化认同指个人对于群体文化中对文化同一性的确定,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强调个人对于群体文化的同一性,具体表现为个人将群体文化中的价值体系融入自身心理,自觉遵循其价值观并用以指导和规范个人行为(Hall,1996)。文化认同是差异性和同一性的二元统一,是在承认个体差异性基础上对于文化同一性的强调。依据跨文化交际理论,文化认同是个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当各种文化相遇时,基于文化差异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观碰撞,必然会受到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源于自身文化与新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Beamer &Varner,2005)。文化冲击的后果将是个人对原有的文化身份产生迷茫,丧失自己的立场和文化身份。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增加文化认同,提高判断文化差异和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文化冲击的影响(孙有中、王俊菊,2019)。基于此,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了解,由自知产生自信,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提高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降低文化冲击的影响。

文化认同既有传承性又有可塑性,它不仅具有代代传承的集体共有特质,而且是不断开放和不断重构的。文化认同在同一个民族和群体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具有鲜明的共有性、集体性特征(杨姿楚、刘润泽,2020)。文化认同不仅包含对文化中特有生活方式和语言符码的认同,更蕴含了对文化共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认同,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集体特质通过群体历史代代相传,被不断地强化,形成了文化认同中固有核心要素。文化认同的过程具有开放和重构的特点,在与社会不同人群的交往过程中,个人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重新思考,并重新定义自己与群体文化的关系,产生价值归宿(Hall,1996)。正因为文化认同具有可塑性,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课程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文化塑造,让他们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提升认同感。

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要通过厚植“家国情怀”夯实跨文化能力的基石,是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首要任务。基于文化认同和爱国热情,学生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秉承服务国家和报效祖国的使命和担当,完成对外交流和传播的任务。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必须加强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输入,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和贴近学生,通过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元素,让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专业知识同场,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增加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改革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模式,借助AI技术的现代教学手段,让学习者采用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具体认知任务中学习(柴阳丽,陈向东,2017)。在跨文化交际课程创造的仿真环境中,学生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进行零距离互动,增强了文化认知能力,提高了文化认同。

2 中国茶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中,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躯体中悠久又青春的血液,也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不同的土壤、温度、湿度和海拔的地理条件之下,中国人民种植和培育了多种多样以及口味独特的茶叶。后来,饮茶的习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茶马古道”(南部丝绸之路)和其他贸易渠道由中国传入其他国家。在历经千年中国人用茶和饮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茶的文化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不仅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茶叶生产和饮用的经验,更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即“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廉俭美德相辅相成。在我国茶已经超越了日常解渴的物质层面,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礼雅、平和等中国价值观,并逐渐与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深厚文化的核心,凝聚成三个重要的文化特性:洁性不可污,俭德可行道,示礼致和乐。首先,茶生长于山间,承天地灵气,经过曝晒加工,成就了洁净清澈、苦而回甘、淡而隽永的特性。洁,字意为干净,常常指人的品行高尚,如“冰清玉洁”形容持高尚情操的女子,“洁身自好”特指品行端正的君子。人们有感于茶的自然洁雅,将茶人格化,使其成为高洁坚贞的象征。例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曾以“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来赞美友人的气节风骨。文学大师林语堂也称道:“茶象征尘世的纯洁”。第二,饮茶的过程实质是自我修养的过程,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在饮茶过程中约束自我,修身养性,并形成了特有的自律俭德的精神。《说文解字》注释:“俭,约也”,即约束自己,不要放纵。茶的俭德在《茶经》中也有细致的阐述:“茶性俭,行俭德之人”。唐代的刘贞亮倡导以茶修德,他把饮茶的功德总结为《饮茶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致,可行道意为饮茶十一种修身悟道的方式。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俭德可行道”赋予了茶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时代意义,有利于促进廉洁的社会风尚。第三,中国人重礼,茶是礼仪的使者,一杯茶浓缩了中国人对宾客的敬重和对礼乐文明的追求。礼是中国古代调整人际关系的根本和行为规范。茶文化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以茶待客或是婚嫁的奉茶礼、祭祀的敬茶礼等,均传递着深厚而真挚的情谊。茶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以茶睦邻、以茶联谊,调节人际关系,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中国人饮茶不仅重视茶的品位,更重视茶所包含的文化理念,茶文化与儒家的仁礼、道家的顺其自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民族精神风骨的表现(林丽珣,2020),凝聚着“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和谐”成为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最高追求。历代以来,人们通过茶艺来陶冶情操,在“静”中细心感悟,从而体会“和”的境界,人们通过茶会以茶会友、增进感情,通过茶文学抒发情感、沟通思想,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当今时代,快速运转的社会节奏让人们倍感焦虑和疲惫,茶文化促使人们品茶休闲、回归自然,实现了个体的身心和谐,达到物我同源的境界。同时,茶作为现代社交中传达情意的重要媒介,在宾客、亲朋好友当中营造出和乐融融的温馨气氛,构建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在跨文化交际中,传统茶文化不仅发挥提升文化认同的特定功能,而且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达成。中西方茶文化存在很多差异,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在各自的文化情境下散发着各自的魅力。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认同。中华文化中的隐性的“礼仪、和谐”等集体特质通过显性的代代相传的茶文化被不断地强化,促使学生认同其中的文化固有核心要素。基于母语的“正向迁移”功能,通过理解和认识中外茶文化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对待外来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达成(金一丹,2018)。

3 虚拟仿真教学中的茶文化元素

随着新文科的建设,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断加深,利用新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引入各类课程,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革新,提高了教学效果。2019年教育部提出:“针对实物实验安全性差、难以实现、成本高、时空限制等原因不便开展的实验教学任务”可以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外语专业课程不断引入技术手段打造新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虽然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制不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实践,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形成了交际成本高,交际不可逆等问题都无法在实际教学中解决,引入虚拟仿真教学成为可行的替代性方法。通过WebVR,人工智能、3D建模等新技术设定高度还原的虚拟场景,融入社会建构主义的教育学原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虚拟仿真教学提供的“真实”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沉浸式体验,触发和调动身体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通过综合性的感官刺激提供相对真实的身体体验,在身体感受的同时刺激脑部认知系统,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最终实现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力(阿纳迪等,2020)。

在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元素,利用新技术设计虚拟“茶室”场景,创造“品茶”的真实感受,通过“虚实互补”提升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增强他们对茶文化的认同。真实的场景通常是理想的文化学习场所,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的双向互动可以增强文化学习效果,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王济军、王丽丽、尹盼盼,2021)。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增加传统茶文化的输入,在茶室这种特定的场景之下,添加了茶文化视频,增加了学生的茶文化知识,通过实景虚拟引导学生关注仪容仪表,体验敬茶、答谢、品茶等一系列仿真交互活动。通过知识输入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体会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基于虚拟仿真课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中加入了“茶歇”环节,自然融入了传统茶文化元素。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课程设计中特意强调“体验感”和“沉浸感”类型的活动。在虚拟仿真课程中通过选茶环节刺激学生的嗅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了解茶叶产地的地理知识,理解取自山野的茶叶汇聚了山川之灵秀,体会茶文化的亲近自然的本性和谐。通过泡茶和品茶环节提供沉浸式体验,一方面体会喝茶入口和入心,怡养心境的理想方式,另一方面关注贯穿于的整个过程之中的仪礼,理解繁琐复杂的奉茶礼蕴含的“礼之用,和为贵”的价值观。最后,通过选择“中式茶”和“英式茶”的不同选项,真实地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和英国下午茶的文化差异,深刻地理解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通过内化文化冲击,反思传统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身份意识和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本文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出发,深刻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跨文化虚拟仿真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元素提供了具体途径。优秀而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展现的是我国民族的内生动力。新时代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以及优秀传统茶文化的融入。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第一,鼓励教育工作者对不断学习和挖掘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跨文化虚拟仿真教学中;第二,学校及有关部门需要开展传统茶文化的相关培训,使得教育工作者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并能够将茶文化精神内涵与实际教学案例融合在一起;第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讲授的相关内容,更好地领会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提升学生自身对茶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实现跨文化教学的理想效果。

文化认同体现了文化的核心价值力量,没有文化认同国家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李道湘、于铭松,2007)。我们要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实现古为今用,通过传统茶文化与现实商务文化的融和,共同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夯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石,使得他们在未来面对际社会的纷繁复杂不至于迷失方向,坚守中国核心价值观,承担起国家对外交流、对外传播的任务。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跨文化茶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