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秦岭祁雨沟金矿床189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2-02-23孙宇辰黄丹峰胡昕凯

金属矿山 2022年1期
关键词:热电黄铁矿标高

曾 涛 唐 利 孙宇辰 黄丹峰 胡昕凯 王 亮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作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秦岭造山带经过太古宙—中生代长期地质演化,形成于古生代多阶段俯冲—碰撞造山及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1]。带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良好,赋存世界最大钼矿[2]、国内第二大造山型金矿[3]和世界第二大类卡林型金矿等[4]。该成矿带自东向西依次发育有熊耳山、栾川、崤山、小秦岭等多个多金属矿集区,带内蕴藏金资源储量超1 000 t,是国内仅次于胶东的重要黄金产地[5]。东秦岭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地处秦岭造山带北部,区内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十分频繁,雷门沟、祁雨沟、花山等花岗岩体侵位于太华群基底花岗质片麻岩和熊耳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中。区内中生代中酸性岩体与不同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246~202 Ma[6-9]、169~142 Ma[10-11]、136~118 Ma[12-13]3个年龄区间。区内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多集中于136~118 Ma[14-17],与祁雨沟、花山等岩体的成岩时代基本吻合。矿集区内出露的矿种类型以金、钼、银、铅、锌、铜为主,发育雷门沟、石窑沟等大型钼矿床,祁雨沟、上宫等大型金矿床,及沙沟、铁炉坪、蒿坪沟等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资源储量和成矿潜力巨大。然而该区域的勘查程度普遍较低,多处于500 m水平以上,故深部第二找矿空间仍具有极佳的找矿前景。

祁雨沟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熊耳山矿集区中部,是该矿集区发现最早的金矿之一。祁雨沟金矿床探明金资源/储量达70 t,其中以J4含金角砾岩体最富(含金20 t以上)[18]。该矿床以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矿化为特征,前人从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3,19-23]、成矿物质来源[19,21,24]、成岩成矿时代[16,25-26]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认为爆破角砾岩型金成矿作用和隐伏花岗斑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近年来,随着祁雨沟金矿床勘探与开采的进一步深入,新发现的斑岩型金矿体(189号矿体)主要赋存于400m水平以下细粒斑状花岗岩复合岩体角砾化、硅化核顶部[27-28],其地质特征与深部找矿潜力评价亟需深入剖析。

本研究将祁雨沟189号矿体220 m和280 m两个标高的载金黄铁矿作为分析对象,在识别黄铁矿产出特征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不同标高、不同类型黄铁矿的成分标型特征和热电型标型特征,探讨祁雨沟深部189号金矿体的成矿规律及深部成矿潜力。

1 区域地质概况

熊耳山矿集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图1(a)),北以洛宁断裂为界,南以马超营断裂为界。区内普遍发育太古宇—古元古界太华群花岗质片麻岩[10]和古元古界(约1.75 Ga)熊耳群火山岩系[29]。太华群为区内多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围岩之一,在该区仅可见太华群,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熊耳群为区内金矿床另一重要赋矿围岩,分布于矿区东部与南部,呈不整合覆盖于太华群之上,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岩性以安山岩为主,夹少量英安流纹岩。受秦岭造山带大规模区域性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断裂构造在熊耳山矿集区极为发育,主要有 NEE向、NNE向、NE向、NW 向和NWW向5组断裂(图1(b))。其中,NEE向、NNE向、NE向、NW向断裂为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产物,这些断裂控制了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的矿床分布与产出。

图1 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33]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

熊耳山矿集区发育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太古宙、中元古代、印支期和燕山期4个阶段。太古宙岩浆作用形成华北板块的结晶基底太华群,同时构成熊耳山NNE向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变质核[30]。中元古代以熊耳群火山岩大面积裂谷式喷发为主,形成一套巨厚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31-32]。印支期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一些小规模的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碳酸岩脉的侵入,形成磨沟碱性岩体和黄水庵碳酸岩脉[10],该时期形成的矿床包括纸房、前范岭、黄水庵、大石门沟钼矿床以及店房、北岭、上宫、瑶沟金矿床[5]。燕山期岩浆活动规模最大,以形成酸性岩浆侵入岩为特征,发育有祁雨沟、花山、合峪、雷门沟等花岗岩体,其中花山、合峪岩体以岩基为主要特征产出,其余祁雨沟、雷门沟等岩体呈小岩株状。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为研究区金、银、钼、铅、锌等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32]。

2 矿床地质特征

祁雨沟金矿床主要由6个达到工业品位的含金爆破角砾岩筒(J2、J4、J5、J6、J7和 J8)和 189 号斑岩型金矿体组成。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由太华群片麻岩和第四系沉积物组成(图2)。太华群分布范围广,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混合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多由前两者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多呈条带状分布。熊耳群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太华群之上,许山组在矿区东北部、中南部可见,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和安山玢岩,其中安山岩发育不同程度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蚀变。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E、NW和近SN向3组(图2),金矿体主要受NE向断裂控制。NW向断裂有早、晚两期,早期表现为平面上由多条平行的不等宽断层组成断裂带,断层面上及剖面上呈较平缓波纹状,层间常充填有不同类型的脉岩,各类构造岩也普遍发育,断层带内常见矿化及蚀变现象,但不构成矿体。晚期断裂构造规模较小,多发育在成矿期后,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近SN向断裂为区内另一组重要的断裂构造,以压扭性为主,发育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矿化一般较弱。

图2 祁雨沟金矿区地质特征Fig.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Qiyugou Gold Deposit

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形成于4个阶段:第1阶段以矿区东部石英斑岩及岩枝为代表,其侵位年龄分别为(150.1±1.1)Ma和(165.0±0.6)Ma[10];第 2阶段花岗斑岩出露于矿区东段16号角砾岩筒下方,前人[26]通过锆石U-Pb测年法测得花岗斑岩中锆石结晶年龄为(134.1±2.3)Ma;第3阶段产物为含金花岗斑岩,即189号矿体赋矿围岩,其成岩时代约束于133~127 Ma[25];第4阶段的角闪二长花岗斑岩呈岩脉状侵入太华群TTG片麻岩和第三阶段含金斑状花岗岩,其成岩年龄为(124.7±0.6)Ma[25]。祁雨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主要集中于135.6~134.1 Ma和132.9~127.5 Ma,与两期斑岩岩浆作用时限基本一致[34-36]。基于成岩成矿年龄、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前人认为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成矿作用和斑岩型金成矿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二者同属由深部同一岩浆房来源的斑岩成矿系统,是秦岭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的产物[24,35-36]。

189号矿体主要产于400 m水平以下的细粒斑状花岗岩岩株的角砾化、硅化核顶部,受花岗复合岩体和蚀变带控制,岩体中心硅化核为主要富矿体,分布范围集中,出露面积约0.042 km2,在280m标高上出露面积约0.127 km2。斑岩岩株形态呈近直立状,矿体走向49°并向深处逐渐增大(图3)。含金量大于2 g/t的主要金矿体在空间上与岩株核心处硅化核密切相关。硅化核广泛发育硅化、钾化和黄铁矿化,呈网脉状分布(图4(a))。围岩蚀变由中心地带钾化蚀变向岩体外围转变为青磐岩化蚀变。经野外观察其脉体接触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将成矿过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以发育钾化蚀变的花岗斑岩为代表(图4(a)和图4(b)),发育石英-钾长石网脉,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石英+黄铁矿±磁铁矿;第Ⅱ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侵位于第Ⅰ阶段钾化花岗岩中,含片状辉钼矿集合体,可见黄铁矿-辉钼矿细脉(图4(c));第Ⅲ阶段以石英-黄铁矿网脉为特征(图4(d)),分布广泛,含金量大,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银金矿±碲化物。中粗粒黄铁矿(0.5~3.0 cm)富集于矿脉内。

图3 祁雨沟189号矿体地质剖面Fig.3 Geological profile of Qiyugou No.189 orebody

图4 祁雨沟金矿床189号矿体野外地质特征Fig.4 Fiel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189 orebody of Qiyugou Deposit

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4件样品采自祁雨沟金矿床189号矿体220 m、280 m两个标高的坑道中。样品探针片制备和矿相学观察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完成。黄铁矿单矿物挑选在廊坊宇能岩石矿物分选实验室完成,供黄铁矿热电性测试。

黄铁矿热电性测试地点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标型实验室,测试仪器为BHTE-06热电仪。活化温度设定为(60±2)℃,温差设定为100℃,分别对4件样品随机选取100粒黄铁矿单矿物进行热电性分析,电动势直接从测量仪读取。黄铁矿电子探针(EMPA)成分分析测试地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实验室,测试仪器为日本JXA-8100型电子探针仪,各项参数设定为加速电压20 kV,探针电流1×10-8A,束斑大小为10μm,检出限为0.001%,波谱分析,ZAF法修正。本研究针对15颗黄铁矿晶体(19Q-03、19Q-15、QYG-1样品分别选取4颗黄铁矿晶体,QYG-4样品中选取了3颗黄铁矿晶体)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每颗黄铁矿晶体由核部至边部分析3~4个测点,其中核部和边部的成分较为均一,共包括53个测点。表1为4件样品黄铁矿多个测点的平均成分。

表1 祁雨沟189号矿体不同标高黄铁矿电子探针(EMPA)分析结果Table 1 EMPA results of pyrite in different elevations of Qiyugou No.189 orebody %

4 黄铁矿标型特征

4.1 黄铁矿产出特征

祁雨沟189号金矿体中黄铁矿产出广泛,各矿段均可见。通过手标本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其产状、形态、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将黄铁矿形成划分为如下两个主要类型:

(1)黄铁矿(Py1)。以浸染状赋存于花岗斑岩中,呈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结构(0.2~4.8 mm),晶形以立方体为主,磨光面光滑(图5(a))。自形黄铁矿呈立方体晶形产出,以星散状分布,粒径较小;半自形黄铁矿通常粒径较大,经后期交代作用明显,边缘破碎程度严重而呈港湾状,含矿性良好(图5(c))。

(2)黄铁矿(Py2)。赋存于石英-黄铁矿脉中,呈黄白—浅黄色,结构呈半自形—他形中粗粒结构(0.8~3.7 mm),少数可见自形立方体晶,部分呈脉状、团块状产出。表面普遍发育裂痕,与细粒石英共生(图5(b)、图5(d)),结合矿脉穿插关系,认为Py1早于Py2形成。

图5 祁雨沟矿床189矿体不同标高黄铁矿显微照片Fig.5 Photomicrographs of pyrite of No.189 orebody in Qiyugou Deposit

4.2 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

黄铁矿定义分子式为 FeS2,其中w(Fe)=46.55%,w(S)=53.45%,w(S)/w(Fe)约为2,小于2称为硫亏损,大于2称为铁亏损[37-38]。黄铁矿中除了常量元素Fe、S外,还含Co、Ni等类质同象元素和Au,Ag 等物理混合为主的元素,其中 As、Sb、Bi、Se、Te和S等挥发性元素是Au迁移矿化的搬运剂,Au、Ag、Cu、Pb、Zn等元素则是判断矿化强弱的直接标志[39]。

(1)220 m标高中段。黄铁矿w(Fe)为46.23%~46.83%,平均值为 46.55%;w(S)为 51.94%~53.74%,平均值为53.16%,n(S)/n(Fe)为1.91~2.02,平均值为1.98,晶体化学式为Fe1.001S2。与理想的黄铁矿化学成分相比相对贫S,为硫亏损,通常说明有利于其他金属元素富集[40]。Co、As、Mo含量极低,均低于检测限;Ni含量相对较高,为0.01%;Au含量相对于280 m标高的黄铁矿略高,最多可达0.28%,平均为 0.09%;其余 Ag、Bi、Cu、Zn、Mn 等元素含量均低于280 m标高黄铁矿。

(2)280 m标高中段。黄铁矿w(Fe)为46.17%~46.81%,平均值为 46.61%;w(S)为 53.32%~53.49%,平均为 53.44%;n(S)/n(Fe)为 1.97~2.08,平均值为2,与标准值接近。Co含量较220 m中段稍高,为0.01%,仅有一个测点Co高于检测限;Zn含量相对较高,较220 m黄铁矿高出一个数量级,为0.13%;As、Mo、Ni含量低,均低于检测限;其余Mn、Cu、Bi、Ag 等元素相对于 220 m黄铁矿均表现出升高趋势。

4.3 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

热电性是指半导体类矿物在有温差的受热情况下,其表面发生电荷的释放与吸收的性质。黄铁矿为典型的半导体类矿物,因其产出状态不同,热电性特征也会随之改变[41]。一般认为晶体形态、矿床成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差异均会引起黄铁矿热电性变化[42-43]。因此,确定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含矿信息、成矿深度、找矿方向、深部成矿预测等具有指示意义。

黄铁矿的导电类型由其内部晶格所含的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决定。若黄铁矿的热电性为N导型(电子型),则黄铁矿内部晶格中存在给出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杂质(Co、Ni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较深[44]。若黄铁矿的热电性为P导型(空穴型),则黄铁矿内部晶格中存在能攫取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杂质(As等),且晶格内有多余的空穴,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较浅[43]。黄铁矿的热电系数(α)为单位温度差的黄铁矿冷热端的热电动势,计算公式为

式中,α为热电系数,μV/℃;E为热电动势,μV;Δt为活化温度,℃。

4.3.2 热电性标型特征

本研究在祁雨沟金矿床189号矿体220 m、280 m两个标高分别采集了2件样品,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标型实验室测得4件样品共400粒黄铁矿热电性测试数据,分别对每个样品的100个热电数据进行处理,即将每个样品的测试数据分为N型、P型,分别求出每组热电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该类型测试数占每件样品总测数的百分比。

一般认为,P导型黄铁矿热电系数为正值,指示其形成于矿体上部、晚期、较低温环境;混合导型(PN)型或(N-P型)其热电系数或正或负,多为矿体中部、中期、中温条件形成;N导型黄铁矿热电系数为负值,指示其形成条件为矿体下部、早期、高温环境[42]。通过相关测试分析,祁雨沟金矿床189号矿体220 m和280 m标高的黄铁矿N型出现率平均值为98.5%,表现为矿体中下部特征。热电系数(α)总分布范围为-580.6~+177.1μV/℃,其中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α)为+27.9~+177.1μV/℃,主要分布在+27.9~+53.1μV/℃;N型黄铁矿热电系数(α)为-580.6~-49.2μV/℃,主要分布在 -201.7~-111.1μV/℃。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热电数据分布直方图(图6),由此可知,该处黄铁矿热电系数以单峰正态分布为主,热电系数最主要的分布区间为-200~-100μV/℃。

图6 不同标高黄铁矿热电系数分布直方图Fig.6 Histogram of thermoelectric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pyrite in different elevations

5 讨 论

5.1 黄铁矿成分特征

5.1.1 主量元素

189号矿体220 m标高黄铁矿主量元素中Fe含量为46.23%~46.83%,平均值为46.55%;S含量为51.94%~53.74%,平均值为53.16%;w(S)/w(Fe)平均值为1.98;280 m标高Fe含量为46.17%~46.81%,平均值为 46.61%;S含量为 53.32%~53.49%,平均为 53.44%;w(S)/w(Fe)平均值为2.0。此外,189号矿体上覆的隐爆角砾岩体中黄铁矿Fe、S平均含量分别为45.60%与53.77%,具有贫Fe、富S特征[45]。因此,祁雨沟金矿床的黄铁矿在纵向上呈向深处富Fe、贫S趋势。该元素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矿体位置的标准,一般来说处于矿体上部的黄铁矿呈富硫特征,处于下部或尾部的黄铁矿的硫相对亏损[46];w(S)/w(Fe)值下降表明含矿流体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硫逸度升高,深部成矿物质混入较多。280 m标高处S含量与标准值基本相仿(-0.01%),而在220 m标高呈硫亏损(-0.3%)特点,且Fe含量下降了0.07%,故认为以280 m标高为基准点,由该处向深部可划分为矿体下部区域且在深部存在更符合类质同相替换的物质基础,指示下方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前人通过对黄铁矿中w(Fe)/w(S+As)值与其形成深度关系的研究,认为黄铁矿w(Fe)/w(S+As)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表2)[47]。矿区黄铁矿w(Fe)/w(S+As)变化范围为0.87~0.88(表2),根据w(Fe)/w(S+As)与其形成深度的关系,189号矿体中黄铁矿的w(Fe)/w(S+As)值低于浅成环境,而高于中—深成环境黄铁矿的w(Fe)/w(S+As)值,指示189号矿体中黄铁矿形成于中偏浅成环境。

图2A和表1示,不同分化程度(Z=2.52,P=0.011)和病理分期(Z=2.19,P=0.028)与CEACAM1表达有关联。不同年龄(Z=1.04,P=0.297)和性别(Z=0.06,P=0.949)与患者CEACAM1表达无关联。CEACAM1表达水平越高,食管腺癌分化程度越差,患者病理分期越晚。以上结果均提示CEACAM1代表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判断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表2 189号矿体黄铁矿w(Fe)/w(S+As)值与其形成深度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w(Fe)/w(S+As)of pyrite and its output elevation of No.189 orebody

5.1.2 微量元素

(1)w(Co)、w(Ni)值。 Co、Ni元素因具有与 Fe类似的化学性质,在矿物形成过程中常以类质同相替代Fe进入晶胞,故黄铁矿中二者含量及其比值对于矿床成因有指示作用[46]。黄铁矿中Co含量可指示矿物形成温度,通常高温成因黄铁矿中Co含量大于0.1%,中温成因Co含量为0.01%~0.10%,低温成因小于0.01%[48]。祁雨沟189号金矿体中黄铁矿的Co、Ni元素含量多数低于检测限,其中Co元素检出数据平均值为0.01%,指示该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2)w(Au)/w(Ag)值。w(Au)/w(Ag)值对矿床成因具有指示意义,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的黄铁矿w(Au)/w(Ag)值大于0.5;火山岩型、沉积变质热液型等金矿床中黄铁矿w(Au)/w(Ag)值小于0.5[47]。本区测得黄铁矿w(Au)/w(Ag)值为2~9,属于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5.2 成矿温度

成矿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黄铁矿的热电系数和导电类型,跟据矿物结晶温度与黄铁矿热电性之间的约束关系,黄铁矿热电性可作为地质温度计来衡量矿物的形成温度。前人从戈尔巴乔夫于1964年做出的黄铁矿热电性—温度图中得到如下线性方程[49]:

式中,T为黄铁矿形成温度,℃;α为热电系数,μV/℃。

通过式(2)可得出祁雨沟金矿床189号矿体中黄铁矿的形成温度(表3)。本研究黄铁矿(N型)的形成温度主要集中在277.5~332.5℃(α值采用表3中N型热电系数范围-580.6~-49.2μV/℃),指示该矿床形成于中温环境。该环境下硫化物结晶速度过快导致黄铁矿晶格内部存在明显缺陷,有利于吸附成矿流体中金属元素,可解释相对于280 m标高黄铁矿,220 m标高黄铁矿高温元素Ni含量相对较高,Ag、Bi、Cu、Zn、Mn 等元素含量均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上述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反映成矿温度由浅至深具有升高趋势。前人对189号矿体3个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显示出其成矿温度范围分别为380~475℃ (Ⅰ阶段)、330~379℃ (Ⅱ阶段)、214~337℃(Ⅲ阶段)[50]。本研究黄铁矿形成温度与Ⅲ主成矿阶段一致,指示载金黄铁矿和金的沉淀均形成于中低温环境。

表3 祁雨沟金矿189矿体黄铁矿的热电系数与导型特征Table 3 Thermoelectric coefficient and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pyrite in Qiyugou No.189 orebody

5.3 矿体剥蚀率和找矿指示意义

矿体剥蚀指数(γ)指采探工程揭露矿体剥蚀深度占总矿体百分比,计算公式[51]为

式中,Xnp为黄铁矿的热电参数;f1、f2、f4、f5分别表示相应的黄铁矿热电系数α区间(>400μV/℃、200~400μV/℃、0~-200μV/℃、<-200μV/℃)内黄铁矿单矿物数量百分比,%。

根据式(3)可得出祁雨沟金矿黄铁矿热电性参数、矿体剥蚀率等参数(表4)。祁雨沟金矿床黄铁矿在220 m标高的热电性参数Xnp平均值为-127~-107,在280 m标高的热电性参数Xnp平均值为-142~-102。

表4 祁雨沟金矿黄铁矿热电性参数和矿体剥蚀率取值Table 4 Thermoelectricity parameters and ore erosion rate of Qiyugou Gold Deposit

此外,根据Xnp值推算出矿体相对矿化总长度的剥蚀百分比集中在75.5%~85.5%,说明矿体已被剥蚀到中下部位置,但深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值得注意的是,矿区附近发育有沉积成因高都川砂金矿床,二者空间分布上的联系指示其可能为祁雨沟金矿剥蚀后沉积的产物,从而反映出该矿外围具有较大的砂金找矿潜力。

6 结 论

(1)祁雨沟189号矿体金成矿作用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第Ⅰ阶段钾长石+石英+黄铁矿±磁铁矿,第Ⅱ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细脉和第Ⅲ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银金矿±碲化物网脉。

(2)祁雨沟189号金矿体220 m与280 m标高黄铁矿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分别呈浸染状赋存于花岗斑岩中和呈脉状、团块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脉中,前者早于后者形成。

(3)自280m标高至220m标高呈富铁贫硫趋势,w(Fe)/w(S+As)值与深度的相关性指示189号矿体中黄铁矿形成于中偏浅成环境,w(Au)/w(Ag)值指示矿体属岩浆热液成因,微量元素变化趋势反映成矿温度由浅至深逐渐升高。黄铁矿形成温度范围主要为277.5~332.5℃。该矿体剥蚀率为75.5%~85.5%,剥蚀程度较深,但深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祁雨沟金矿外围具有较大的砂金找矿潜力。

致 谢

本研究野外工作得到了河南金源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闫建明、万利敏,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宋要武、胡小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赵玉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电子探针分析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贾丽辉同志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热电黄铁矿标高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In填充下In0.3Co4-xNixSb12-yTey系热电材料的研究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
天然、改性和合成黄铁矿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Revit中自动生成标高线的开发技术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BIM 参数化建模探讨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