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大发:大山里的“愚公”

2022-02-23陆军

中国共青团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支书大发愚公

陆军

3、36、2200、7200,当我说出这些数字后,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些数字有何寓意?我用一段话将这些数字串联在一起,大家应该就会有答案了。“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历经36年,建成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天渠,解决了当地长期缺水问题,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今天,我要跟青年朋友们讲述的就是这段话所阐述的主人公,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殊荣获得者,被誉为“当代愚公”的原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在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旧民谣,字里行间反映出当地实实在在的艰苦。草王坝地势起伏大,常年干旱少雨,一村人全靠山下几里远的一口水井养活,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诺言:“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白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第一次修渠耗时10多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工程只打通百米长的隧道。村民们心灰意冷,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

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且年过半百的他来说并不容易。但他知道,要引水成功,技术是关键。学习期间,他从零起步,白天跟随技术人员奔波在工地,学习地形测量、图纸设计、工程施工,晚上在宿舍拿着字典学习文化知识。这一学,就是3年。

1992年底,修渠工程又重新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面对悬崖绝壁,腰间拴着缆绳悬在300多米的悬崖上测量是开渠引水必须要过的坎,悬崖上没有树枝,全是秃岩,稍有不慎便会坠入崖底。其危险程度对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请来的施工队不敢动工,没有谁敢第一个去尝试,黄大发却说:“让我来,我先上!”他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慢慢向悬崖滑了下去。就这样,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大土湾岩、擦耳岩、灰洞岩的测量工作,为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渠期间,因无时间照顾家人,他的二女儿和13岁的孙子相继因病去世,但为了水渠,他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安葬亲人后,带着工具又上山继续修渠。

1994年4月,草王坝迎来了见证历史的一刻,7200米主渠贯通,同年7月正式通水。1995年春,2200米支渠也建成了,至此,草王坝人渴望已久的水终于流进了家门口。那一天,孩子们沿着沟渠,跟着水跑;那一天,大人们手捧清泉,大口大口地喝;那一天,河水淌过了村民们的脚踝;那一天,欢声回荡在草王坝的山川……

水渠修好后,黄大发没有停下脚步。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他又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使草王坝每年水稻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80多万斤。同时,黄大发带领群众修村路、架电线、迁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如今已经87岁高龄的黄大发,仍然还在不停地为家乡的发展尽心尽力,有人问他:您老还不歇歇?黄大发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不干半辈子。过去、现在、将来,都要做出个样子。”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为了发展产业,黄大发到村民家中做动员工作,领着大家发展起中药材、有机稻米、有机高粱、精品水果,建起了专业合作社,发展了乡村旅游。今天的团结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几十年来,黄大发心里装着的全是老百姓的事儿,而他自己的生活则俭朴得像渠水一样清。2017年,村里开始实施分批次危房改造项目,黄大发总是把改造的名额一让再让,硬是把自家拖到了最后一拨。至2018年,他一家还住在老旧的木房子里。后来这间老房子被征用布置展陈,老两口这才搬进了新修的房子里。对于黄大发而言,老房子承载了太多的感情。如今他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黨员政治生活馆”,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一有空,黄大发老支书就会去给他们讲从前的故事,语言简单却铿锵有力:共产党员就是要务实贡献,要多干实事,要有担当,不畏艰难。

我有幸走过“天渠”,听过老支书回忆那段峥嵘岁月,老支书以政治坚定、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书写了绝壁引水的精彩传奇,展现了山区基层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今天,我在这里讲述老支书的故事,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很重,因为要把老支书的事迹讲好,仅靠短短的几千字是讲不完、讲不透的。老支书是贫困山区中苦干实干引领群众奋力脱贫的杰出代表,是建设小康路上共产党员学习的时代楷模,他身上烙下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山、那水、那渠。作为从事青年工作的我来说,有义务、有责任把老支书的故事讲给更多的青年朋友听。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的交汇点,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广大青年要将老支书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在祖国的大地上砥砺奋斗、大显身手,在新的征程上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把不忘初心的承诺镌刻在大好河山,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猜你喜欢

老支书大发愚公
执灯而立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秘密
最后一次机会
举报信
好处费
愚公移山
不是我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