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国里尽朝晖

2022-02-22胡荣锦

少男少女·校园 2022年2期
关键词:杨开慧友人首诗

胡荣锦

充满浪漫主义的诗句

1963年12月,一首题为《答友人》的诗公开发表,立即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人们吟诵着“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虽然那时的生活并不宽裕,但大家心里都充满阳光,一股战天斗地的浪漫主义豪情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受到这种革命浪漫主义感染,是因为这首诗的浪漫气息,而豪情则来自这首诗的作者——毛泽东。

全诗是这样的:

七律·答友人

作者: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人民领袖毛泽东博学多才,我们要理解这首诗,则要了解一下它的典故。

九嶷山: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宁远县境内,又名九疑山。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驾崩苍梧之野长眠于九嶷山,他

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斑竹:《博物志》记载: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指班皮竹,传说是娥皇与女英哀思舜帝,泪滴在竹子上,变成了斑竹。

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这句是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我欲因之梦吴越”。

芙蓉国:指湖南省,古诗《秋宿湘江遇雨》中有咏湖南湘江的句子“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后人以“芙蓉国”指湖南省。

用白话文去理解,大意是:

我曾经梦想过九嶷山的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她们的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她们绚丽的衣衫。

如今,洞庭湖的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人们在橘子洲高歌一曲,感天动地。

我将为此而梦游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淋浴清晨的光辉。

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文字典雅,情感丰富,想落天外,传播很广,人们在吟诵之余,会产生一个疑问:

毛泽东赠诗给柳亚子、郭沫若时,都有名有姓,而对这位“友人”却隐姓埋名呢?

友人是谁?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对“答友人”的注释为:友人即周世钊(1897-1976)。周世钊是湖南宁乡人,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后曾参加新民学会,曾任湖南省副省长。

200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全篇鉴赏》,披露了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泽东诗词》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随后,作者在这个标题的周世钊名字后面加上了同学二字。最后他将“答周世钊同学”5个字圈掉,把标题改定为《答友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向外文出版局英译者袁水拍当面答复说:“‘答友人’指周世钊。”

然而,在史海沧桑的沟壑中,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答友人》这首诗的缘起,与“九嶷山人”乐天宇有关。

《答友人》是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诗作中唯一只署年份、不署季节和月份的诗,确实有些特别。

后来,《湖南日报》载文说,《答友人》是答乐天宇、周世钊和李达三人的。至此,“友人”之谜解开了。

毛泽东最终用《答友人》为题,显然是有深意的,是希望通过这首诗,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传输到所有中国人心中。

这首诗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写的?

中苏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中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和苏共修正主义路线的分歧与斗争,这种分歧和斗争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的。苏共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但我们不干。

1958年7月16日,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全部召回在华苏联专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苏联将在华担负重要任务的1390名专家全部撤回国,同时撕毁了两国政府签订的12项协定和两国科学院签订的一个协议书以及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了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苏联一系列蓄意恶化中苏关系的行为,不仅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给中苏关系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顶住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后发制人,反对分裂”的对苏二十四字方针。这一方针的目的仍是争取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重新团结起来。1961年10月17日至31日,苏共召开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会后,苏联把中苏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从各方面对我国施加压力。为反击苏联的挑战,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国共产党连续发表了总称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的论战的九篇文章》(通常简称为“九评”),全面批评苏共的对外对内政策。

毛泽东的诗作《答友人》就是在上述的大时代背景下发表的。

拥有充满阳光的未来

《答友人》是毛泽东诗作中最为绚丽飘逸的名作之一。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現实世界,可谓举重若轻、自然婉转。

这首诗的起首二句,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缥缈的图像。两位仙子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她们为何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杨开慧的英灵。诗人毛泽东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诗人的怀念之情,通过最初的四行之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画面,画面不仅令诗人高兴,也可以告慰诗人的朋友以及过逝的亲人、爱侣。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

诗人从忆念之情转入对欣欣向荣的祖国的感奋之情。接着最后二行诗人再度缅怀故乡,并激励故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黎明般的辉煌。“我欲因之梦寥廓”的“寥廓”境界扩大,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梦回他那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委婉动情的笔调,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借用湘妃泪洒斑竹的凄美故事,深切地表达了对故乡友人和爱妻杨开慧的思念和怀恋,赞叹了新湖南、新中国的壮丽辉煌,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艺术意境。

毛泽东《答友人》的发表,给当时受到外围具大压力的中国人民以精神鼓舞,鼓励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种种困境,吟诵“芙蓉国里尽朝晖”这样的诗句,会给我们带来精神力量,从而用浪漫主义的精神境界,面对并克服前行的阻碍,拥有充满阳光的未来。

猜你喜欢

杨开慧友人首诗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蝶恋花
——杨开慧生命最后十个小时
《上课没人抢》
致友人(组诗)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火烧衣裳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送别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