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刺激平衡穴不留针联合长时间留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2022-02-21魏居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期
关键词:头痛针刺研究组

鲍 睿,魏居明

(江苏省南京梅山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9)

当今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头痛患者日趋增多,其中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常见的类型。TTH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仅次于偏头痛的常见类型[1]。该病归属于中医“头风”范畴,主要表现为头顶部、后枕部、两颞侧的紧束、压迫或钝痛感,甚至影响整个头部,可呈一过性,也可持续存在。笔者采用强刺激平衡穴不留针联合长时间留针法治疗TTH,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梅山医院治疗的60例TT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8~55岁,平均(34.53±6.16)岁;病程5~36个月,平均(17.43±6.93)个月。研究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33±7.05)岁;病程3~30个月,平均(18.53±9.1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南京梅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要求。

1.2 纳入标准 参考《紧张型头痛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诊断: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头部有闷痛、沉重或压迫感,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可伴有忧郁、失眠等[2]。年龄18~55岁。治疗前1个月内进行过相关治疗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因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引起头痛者;癫痫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脑外伤、脑部占位性病变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治疗期间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主穴选取百会、太阳、风池及阿是穴,肝阳上亢者加行间、阴谷,痰浊上扰者加丰隆、中脘,瘀血阻络者加膈俞,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血海;肝肾阴虚者加曲泉、复溜。针具选用0.30 mm×25 mm及0.30 mm×40 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上述穴位按常规针刺法刺入适当深度后留针30 min,膈俞、行间、丰隆、太阳、风池、阿是穴均取泻法;中脘、阴谷、足三里、血海、曲泉、复溜均用补法,每隔10 min行针1次,使患者有可忍受的酸麻胀感。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

2.2 研究组 给予强刺激平衡穴不留针联合常规针刺长时间留针治疗。强刺激平衡针法:先针刺平衡针头痛穴和颈痛穴,头痛穴位于足背第1、2趾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直刺约20 mm,使用强刺激手法上下提插,以局部有酸麻重胀感为宜;颈痛穴在小指掌指结合关节部与无名指间中点处,向上平刺40 mm,使用强刺激手法,以穴处有酸麻重胀得气感为佳,上二穴得到针感后不留针。操作完毕后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取穴、针刺方法同对照组),留针6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使患者有可忍受的酸麻胀感。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在长度为10 cm的尺子上标10个刻度,分别代表0~10分,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打分,0分为不痛,10分为无法忍受。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计分[3]。头痛频率:以30 d计算,5次以上计6分,3~4次计4分,少于3次计2分;头痛程度:发病时须卧床计6分,发病时妨碍工作计4分,发病时不妨碍工作计2分;头痛时间:持续48 h以上计6分,持续12~48 h计4分,持续少于12 h计2分;伴随症状:伴呕吐、恶心、畏声、畏光等3项或以上计3分,2项计2分,1项计1分。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④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头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下降>70%;有效:头痛减轻,VAS评分降低30%~70%;无效:头痛无缓解甚至加重,VAS评分下降<30%[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研究组 30 4.20±0.92 1.40±0.67△▲对照组 30 4.27±0.74 1.77±0.82△

(2)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频率、头痛程度、头痛时间、伴随症状积分及症状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频率、头痛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上述症状细则积分及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头痛频率积分 头痛程度积分 头痛时间积分 伴随症状积分 症状总分研究组 30 治疗前 4.73±1.33 5.00±1.02 4.87±1.25 2.17±0.75 17.77±2.70治疗后 2.53±0.90△▲ 2.47±0.86△▲ 2.40±0.81△▲ 1.33±0.48△▲ 8.73±1.66△▲对照组 30 治疗前 4.93±1.36 4.73±1.23 4.53±1.57 2.27±0.83 16.47±3.40治疗后 2.93±1.01△ 2.93±1.01△ 2.80±1.00△ 1.53±0.51△ 10.20±1.94△

(4)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不良反应。

4 讨论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神明之府,五脏六腑精气皆汇于头,不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司、气血阴阳失调,清窍不清,发为头痛。《素问·风论》认为头痛病因为风邪、寒气上犯于头;《素问·五脏生成》认为头痛属于上虚下实之证;《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根据病因与症状将头痛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真头痛、偏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元·朱震亨认为头痛多与痰、火相关。

TTH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认为其与情绪和认知行为方式有关,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失衡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5]。TTH急性期头颈部肌筋膜触发点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发病因素,而在慢性期,中枢致敏作用可能是其关键起病因素[6-7]。研究发现,神经干和肌肉骨骼具有广泛的压痛敏感性,表明可通过压力直接刺激神经干引起疼痛,提示通过神经组织疗法可能可以缓解头痛[8]。目前,针刺治疗头痛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郭楠楠等[9]运用头九针治疗TTH,结果显示,头九针组VAS评分及头痛持续时间计分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

针对紧张型头痛,常规针刺选取百会、太阳、风池及阿是穴作为主穴。百会位于头顶,为诸阳之会,行补法可运阳气,以祛邪气;太阳、风池位于侧面,通过泻法可疏散邪气,使经络通畅;阿是穴是疾病的反应点,通过泻法可疏通局部瘀滞,通则不痛。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取穴,足厥阴肝经属乙木,行间乃其荥穴,属火,木生火,实则泻其子,手法用泻法;阴谷是肾经合穴,五行属水,根据五输穴、五行理论及虚则补其母的理论,补肾水以涵肝木,达到下调上亢阳气的目的,行针用补法;丰隆乃足阳明胃经络穴,为化痰要穴,中脘是腑会穴,此二穴合用可化痰理气,以消除头痛病因。膈俞乃血之会,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足三里为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合穴,可补气补血;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可补血健脾;曲泉为足厥阴肝经合穴,五行属水,水生木;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经穴,五行属金,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二穴合用可滋补肝肾,补肾益精。各证配合阿是穴,是局部取穴与辨证取穴的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研究组对常规针刺穴位增加留针时长,其间数次行针可加强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效。《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由此可知,经气在人体内每日运行50周,运行1周约30 min,所以临床常以留针30 min为1次治疗时间,研究组留针60 min,即让经气运行周身2周,以增强疗效。强刺激平衡针疗法的特点是进针快、刺激强,即时疗效显著。头痛穴是平衡针灸中常用的治疗头痛的穴位,疗效可靠[10]。颈痛穴一般用于治疗颈椎病,笔者常用其治疗合并有颈椎病的头痛。选取此二穴间歇性行针可增强刺激,达到强化疗效的目的。强刺激平衡针穴不留针与长时间留针法联合使用,相得益彰,可明显增强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VAS评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强刺激平衡针穴不留针联合长时间留针法治疗TTH疗效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及其他伴随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不良反应,表明采用针刺治疗TTH安全性较好。本研究只记录了近期疗效,且样本量偏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后期应加大样本量,并追踪远期疗效,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TTH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头痛针刺研究组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