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仪式感,做文化的传承人

2022-02-21陈六六苗嘉琳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1期
关键词:轴子小丸子门神

陈六六 苗嘉琳

春节到!春节到!

春节,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总觉得过年缺少了些年味。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如果你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这样的春节记忆或许就存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

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旅游、电子鞭炮、网络春晚……就连最具仪式感的一顿年夜饭也可能会在饭店解决。年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什么是年的味道呢?大约就是那首关于过年的儿歌里唱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传统文化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消失过,这满满的仪式感构成了味道满满的传统节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你我,也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满满的仪式感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记忆里的年

/思惟(广西)

小时候我家住在山寨里的半山腰,每逢过年时,我和姐姐们背着小箩筐,踏着厚厚落叶到对面的山,摘一筐杉木叶子。听父亲说,过年烧这个叶子,可以把一年的不容易都一起烧掉。过年的寨子热闹极了,从山脚到山头都是我的亲人,过个年可以把整个山寨吃个遍,跑个遍。

春节小美食——油炸小丸子

/糖小果 (山东)

我们家的新年是从腊月二十七开始的,在这一天,妈妈贴好红彤彤的对联窗花,爸爸摆好长长的鞭炮还有大烟花。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就开始准备炸货啦。“炸货”顾名思义全是油炸的食物,外面用蛋液和面粉包裹,放进油锅一炸,味道就会飘散而来。而在这些炸货中,我最爱的要属小丸子啦。妈妈会提前准备好需要的材料,豆腐、面粉、葱花等等,将其搅拌在一起,爸爸就会负责起锅烧油,爸爸妈妈配合得非常好,等妈妈那边调好料,爸爸负责的油锅就开始沸腾了。而在这时候,我就来和妈妈一起揉小丸子,虽说是帮忙,但作用不大。妈妈揉的小丸子圆滚滚的,别提多稀罕人了。而我揉的小丸子,嘶,说不上是啥奇奇怪怪的形状,要么方方的,要么长长的,好不容易有一个稍微圆点的,结果粘满蛋液的手一滑,小丸子顺着地心引力掉到了地下,成为了“灰尘小丸子”,这可把我恼得够呛。不过问题不大,重在参与嘛!

香肠腊肉与汤圆

/Zero  (四川)

在我们镇上,春节是必须要有香肠腊肉的。虽然如今超市,大型菜市场都可以买到代工或者直接购买到成品。但舅舅一家还是坚持自己养一头猪来杀,制作香肠腊肉。他们通常会选择整块的三线肉,调味后,制成腊肉。然后把香肠和腊肉用松枝熏。当地称为“炕香肠腊肉。”

至于汤圆,对我来说是一个噩梦。每到初二的这天早上,我都会在半梦半醒之间,被叫起床。我爱吃鲜肉汤圆,但家里老是煮芝麻花生馅的汤圆。虽说春节吃汤圆不限制馅料种类,但是数量却有规定的。我每次吃两颗就吃不下了,但却一直被要求吃四颗。

除了香肠腊肉和汤圆,春节大家还会一起扫尘,守岁,走亲访友。

过年啦

/吴海婷    (海南)

大年三十晚上,老妈早早就把初一早晨要杀的鸡圈起来,调个早晨四点的闹钟便早早入睡。儿时至今的记忆都是眯着眼醒来,到我妈跟前的时候,她早早就把杀鸡要用的水烧好了,我就是个打下手的:负责抓住鸡的翅膀,接下来就是很有画面感的一幕了。早晨六点天微微亮的时候,开始给鸡摆盘,一个酒壶,三个杯子挨个按顺序斟三次斟满祭祖用的米酒,再放上村里老人送来的一大块水煮五花肉。准备些香火、鞭炮、蜡烛便一齐出发去祭祖了,祭祖时,家中妇女都会将一年的祈愿默念给先人,祈求新一年顺心顺意,感恩今年的祈佑。小孩们也会齐刷刷站成一排祭拜:保佑明年学习进步、金榜有名。和大人们一样,双手合十的瞬间我们都相信:心诚则灵。

春节那件“小”事

/徐宛盈    (吉林)

我们满族人过年基本上与汉族差不多。但是我家会在除夕的时候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这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果仁等做的甜品。它味美、香甜、可口,也是我过年时最爱吃的。

除了萨其玛我家过年还必须吃的有:粘豆包、白肉酸菜血肠、豆面卷子、苏子叶饽饽等。过年长辈们喝的酒都是自己用大黄米酿造的“米酒”,家里来人拜年时还会用炒糊的大黄米、高粱米,泡成“糊米茶”再配上瓜子、花生和糖果来招待客人。

除夕下午要祭祖、祭天。除夕夜还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要挂门神,以驱邪避鬼,门神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这也是吸取了汉族的风俗习惯。

除夕夜里,我们还会在院子里点上灯火围在一起跳秧歌舞、吃萨其玛、喝糊米茶。

名家笔下的年,这才是年的味道

我怀念那时候的过年

/莫言

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

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

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

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

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

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

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

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

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祭完了灶,就把那张从灶马上裁下来的灶马头儿贴到炕头上,所谓灶马头,其实就是一张农历的年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版印刷,印在最廉价的白纸上。

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

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女孩子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给祖先上坟。而这上坟,其实就是去邀请祖先回家过年。

上坟回来,家里的堂屋墙上,已经挂起了家堂轴子,轴子上画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还有几个像我们在忆苦戏里见到过的那些财主家的戴着瓜皮小帽的小崽子模樣的孩子,正在那里放鞭炮。

轴子上还用墨线起好了许多的格子,里边填写着祖宗的名讳。轴子前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无非是几颗糖果,几页饼干。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嘚嘚地打着战。

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

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

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

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

(来源/莫言《我怀念那时候的过年》 节选)

唤醒仪式感,做文化的传承人——

我们总嫌弃现在年味越来越淡:“没有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了,因为平时想吃什么都能买到。”“走亲访友常常很尴尬,满脑子只有这是谁、这是谁、这又是谁。”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的节日逐渐丧失了带给我们感动的能力。

缺乏节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什么是仪式感呢?小王子里这样说: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精致的意义。仪式感就是大门上那鲜红的对联,是给长辈鞠躬拜年的问候,是红包里溢出的祝福,更是年夜饭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和集体记忆,唯有节日有“文化”,民族才有“自信”。

如今的我们生长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却也处在一个传统文化风雨飘摇的时代。继承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的使命。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古人用“爆竹”驱赶年兽,而如今我们有“电子爆竹”庆祝新一年的开始。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微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

春节这样的文化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今天我们能够在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舒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的豪情,体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不论我们走多远,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家的意义。

猜你喜欢

轴子小丸子门神
轴子
小小的家
十二星座期中考试前一晚是怎么度过的
从小丸子到佩奇,动画片里的家你Pick哪个
书写轴子传奇
有趣的门神
等候
不爽约,才叫棒
怎么一切都找不到了
门神都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