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走心”情景设计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2022-02-19李振国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博文初级中学26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走心情景道德

李振国(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博文初级中学 266400)

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理论知识学习成为学生的重点任务,家长、学生片面认为,学好文化课程才能在社会中谋得生存的机会。但是相对于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等于是教给了学生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让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三观、掌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一个有底线、有良知、能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学生,才能成为完整的个体。

一、了解“走心”情景设计

“走心”属于网络名词,其本来的意思是指做事的时候需要多用心、多思考,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才能获取他人的好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走心”情景设计,旨在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文素养以及现在的身心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教学模式,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提高课堂参与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内容。“走心”情景设计是为了将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在课程中融入一些新元素,让道德与法治课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没有法律常识的学生,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吃亏。新课标明确要求,学校教学活动中要融入价值观念培养,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树立正确观念

新的时代是一个“大熔炉”,社会中有积极、正面的事情,但是“潮流”的西方观点、荼毒学生心灵的电子游戏,正在危害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念培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重点位置。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引,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秉承正确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思想对了,行为举止就符合中学生的日常规范了。

2.补充法律知识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平时主要在家庭、学校两种地方活动,身边接触的是教师、家长和同学,因此很少涉及与“法律”有关的问题。法律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的成长会带来危害,遇到紧急情况、遭受不法分子侵害时,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介绍的经典案例,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中的缘由,教师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做反思,能帮助他们树立起防范意识、补充法律知识。

3.端正学习态度

受家庭、班风、校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因此,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教”。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教师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的目标,获取了动力源泉后,学生的精神面貌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学习态度得以端正,也能减轻学校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家长更加安心。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走心”情景设计策略研究

生搬硬套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被学生接受。为落实教学目标,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情景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走心”情景设计的初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动态”的方式学习知识,学生才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从中获取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走心”情景设计,需要遵循几点指导意见。

1.激发兴趣,师生共同探讨话题

“学生中心论”的推崇者是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两位教育家一致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抢占原本属于学生的位置,这样容易让他们的学习热情消退,后期教师也难以控制课堂的发展形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对学习内容提不起丝毫兴趣,首先是教材中的知识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是教师的“表现”过于突出,学生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教师创造机会,让师生双方共同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程中,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更容易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节课前,我考虑到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并不丰富,无法将生活中发生的违法侵权的事件与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行挂钩,而且学生对于严肃的“法律”问题,并没有强烈的探究兴趣,基于上述情况我决定还是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能够引起探讨的话题:某同学在路边摊买了一份食物,吃完后回家就上吐下泻,经过医院检查确定是食物中毒,他要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我则针对代表的发言给出点评意见。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权,因此课堂气氛很热烈,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2.立足学情,让情景与生活互融

初中生虽然拥有独立的思维,但是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需要提前安排预习工作。另外,要想获取预期的教学成果,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走心”情景设计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用心,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出入,因此绝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倾向,从学情出发让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互相交融,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突破口。

法律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或许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之前,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教学活动不那么生硬、死板,这次我改变了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他们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法律保护权益”有关的故事。这一次我选取了两位做过充分准备的学生,紫宸说她周围有买到假货的邻居,刚好对方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拨打3·15热线之后,有关部门帮助伸张正义追回了损失;张琦说他们周围有个退休老人,因为盲目投资被不法分子骗取了退休金,幸好老人的女儿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报案后又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最终挽回了部分损失。

教学方式要从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的前提下,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通过某几位学生的生动描述,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由学生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将自主权力交给学生。通过生动的描绘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之中处处都需要法律,当自己的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大胆地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3.巧借案例,引导学生流露真情

中学生的思维敏捷,情感也非常丰富,对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要想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深深地影响他们,就有必要转变课堂的教学模式。“走心”的情景设计,让原本枯燥的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步调一起前进。“走心”教育应主动改变教学方式,让书本知识变得“立体化”,以生动形象的经典案例为原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流露真情,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励他们为了建设富饶美丽的祖国,而不懈奋斗的意识。

爱听故事几乎是所有学段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融入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流露真情,既不会让课堂过于枯燥,学生也能从生动的故事中发现法律的作用:保护每一位普通公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从本班级学生的情况出发改变教学策略,对于师生双方都有裨益。

4.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但是问题的设计需要用“巧劲”,问题要有指向性,范围不能太宽,否则学生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可能并不是教师需要的;问题的范围也不能太窄,如果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难度、挑战性,他们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借助问题引发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让课堂焕发活力、让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让道德与法治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产生深入的影响。

“法律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的?”在上课时,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最终在组内推选一名代表做总结。而我则在全班巡课,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学生的观点,经过7分钟时间的商定,小组代表分别向我陈述他们的讨论结果。第一小组的代表认为,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是制定法律的基本依据,在很多法典里面都有关于“生命安全保护”的章节;第二小组的代表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明确了要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品德、提高文化修养。课程末尾我针对大家的发言做了总结: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在“德智体美劳、生命健康”等方面都有确立法律文件。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他们享有发言、提问的权力。问题的设计需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问题的答案不能唯一,要具有探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讨论环节能让学生的智慧互相碰撞,让彼此之间的思想互相交流,一堂讨论激烈、有论据、有律法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走心”教育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应遵循新时代教学的基本规律,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摆在首要位置,通过科学的举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思想健康、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走心情景道德
情景交际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楼梯间 要小心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走心的不丹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展现智慧之光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