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从文本细读走向深度解读的有效路径

2022-02-19广州市第五中学

师道(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矛盾深度文本

文/ 广州市第五中学 全 淑

深度解读是通过文本细读过程实现的。语文教师需先备尝细读滋味,收获满满后,再现身说法,以自己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师生共同达成深度解读文本的课堂实效,是每位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深思的命题。笔者现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散文教学为例,浅谈引领学生从文本细读走向深度解读的路径与实践。

一、注重比较阅读

比较出真知。为了践行新课标的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笔者在执教《我与地坛》时,对《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想念地坛》进行了比较阅读。通过细读四篇文本,找到四个关联点,引导学生比较其表达方式、对母亲的怀念、生死观、关注的对象与困境等四方面的异同变化,从而走向深度解读:由叙事抒情到议论说理,由感性到理性,对苦难与生死更豁达、超然,由思考“我怎样活”到“他人怎样活”,由身体“伤残”困境到精神“伤残”困境,由软弱的逃避者到坚强的思考者再到柔弱的思想者。这20 年是史铁生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持续叩问与思索的20 年,也是他践行母亲的活法、“好好儿活”的20 年。

二、紧扣矛盾要点

在散文阅读中紧扣含而不露的矛盾要点,也不失为挖掘作者思想瑰宝的一大良策。矛盾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把它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细读、涵泳那些矛盾的词句、暗涌的思想情感,文本独特的个性魅力也会变得饱满、鲜明起来,给人以巨大的审美冲击力,从而达成深度解读。

如《故都的秋》,作者为什么想要饱尝清静悲凉的秋味,甚至愿拿多半的性命交换?通过细读看似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之处,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经历,便可以深度解读出作者沉甸甸的家国情怀:1934 年千年文明古都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于是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落寞之秋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此文写就两年后,北平沦陷。十一年后,郁达夫于苏门答腊丛林舍生取义,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骨子里有传统文人气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为了兑现自己对北国之秋的喜爱甚至超出了对生命的热爱的真情告白,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聚焦生命视角

文本解读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还应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因此还应聚焦生命视角、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与生死观。

《我与地坛》是聚焦生命视角的绝佳典范,作者以非凡的坚毅挑战生命极限,从精神世界进行生命突围。通过扼住病魔的咽喉、直面惨淡的人生,从而诠释了生命的激扬与执着,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如细读“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可以如此深度解读:只有参悟了死,从死的视角考察生时,才是真正地理解了生命的要义,才能更好地生。生命的意义在于能否实现人生理想与自身价值。因为懂得死,我们更珍惜生;因为懂得死,我们才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寻找文本缝隙

文本也许会有一些文字表述的“缝隙”,可能是作者故意留白,而这也许正是深度解读的切入点。通过细读文本、寻找缝隙,找到文本留白处的合理解释,那么深度解读就成为可能。

如《故都的秋》的秋日胜果图,为什么枣子淡绿微黄正是全盛表现,而不是红透?细读文本,再结合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可以得出如下深度解读:如同日本国民热爱新月与花苞一样,这是“物哀”审美情趣的体现,留学日本十年的郁达夫受到日本物哀论的影响情有可原。况且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烟花易冷,盛极必衰,1934 年的北平的锦绣繁华正朝不保夕,把握当下之美实属人之常情。

文本解读能力是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第一生产力”,将文本细读走向深度解读的成果落实为课堂教学实效,更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与艺术。当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解读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深处,主动挖掘经典文本的价值,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才会有明显改观。

猜你喜欢

矛盾深度文本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