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中的运用分析

2022-02-19李小娟彭妍舒

贵州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开颅颅脑手术室

李小娟 彭妍舒

(宝鸡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陕西 宝鸡 721008)

实施开颅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关系到手术疗效及安全性,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因素,追求“零缺陷”。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开颅手术的安全、顺利开展提供安全保障,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0.21±10.21)岁。GCS评分(5.35±1.25)分。对照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50.43±10.02)岁。GCS评分(5.46±1.07)分。纳入患者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伴有肢体瘫痪、失语,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且符合开颅手术手术指征。已排除心脏疾病;肝、肺、肾功能损伤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1)风险评估:,具体了解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明确常见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感染、压疮、围术期低体温是常见的护理缺陷问题。成立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从实际发生的风险问题中总结经验,制定护理方案,遵循PDCA的原则,展开各项护理工作。考察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关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进行评价。(2)规范化护理:建立完善的手术室规章制度,针对术前准备、术中监护中的各个步骤、环节,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形成量化标准,对于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循手术室规章制度,每一项操作能够做到严谨、精细,减少操作中的失误与差错。参与颅脑手术治疗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定期展开业务培训,锻炼和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手术医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医生的职业习惯,能够与之默契配合。(3)强化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的锻炼:面对意外、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妥善的处理问题,这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形成了巨大的考验。在业务培训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强化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锻炼。根据开颅手术治疗期间常见的风险事件,进行模拟演练,逐渐提升抗压能力,并可以熟练的处理各类风险问题。在实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制定应急处理预案,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及时、妥善地予以解决,降低风险事件的危害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发生感染、压疮、围术期低体温等风险事件的患者比例。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越好。

2 结 果

2.1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两组发生感染、压疮、围术期低体温的情况分别为,观察组1例、0例、1例,对照组3例、3例、2例。观察组发生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χ2=3.975,P<0.05)。

2.2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t=45.299,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9.430、8.805,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2.3GOS、GCS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GOS、GCS评分分别为(4.52±0.52)分、(14.27±1.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1±0.76)分、(12.95±1.08)分(t=6.312、7.361,P均<0.05)。

3 讨 论

开颅手术的风险性较高,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应该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往往关系到手术能否成功,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而手术室护理中的缺陷问题,则会增加开颅手术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风险事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开颅手术治疗期间的危险因素,需要以“零缺陷”为目标,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的护理操作,并可以根据实际的护理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做出改进[4]。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手术室规章制度,形成量化标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循规章制度,严谨、精细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减少因操作失误引发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手术流程,在手术进程中与医生默契配合,保障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室护理期间,加强对长时间受压部位的防护,反复查对器械、药品及相关医疗物品,保障其准确性[5]。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的锻炼。参与风险高、难度大的开颅手术,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避免紧张、慌乱,妥善处理风险问题,降低手术风险,实现“零缺陷”,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OS、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能进一步加快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对于改善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开颅颅脑手术室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