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服务干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住院治疗患者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2022-02-19徐长飞张荣

贵州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学依从性血压

徐长飞 张荣

(安康市中医医院药剂科,陕西 安康 725000)

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常用干预方式,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一方面需合理控制血压水平,另一方面还需对心功能实施保护,因此患者治疗药物种类和用药时间相对较长,甚至有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1]。不合理用药不仅延误疾病治疗,还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药物整合重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将其应用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中,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收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住院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85±6.98)岁,高血压分级:Ⅱ级20例、Ⅲ级40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34例;实验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92±7.03)岁,高血压分级:Ⅱ级21例、Ⅲ级39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36例。纳入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均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已排除机体肝肾功能存在明显异常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药物服务干预。予以实验组患者整合模式下药物服务:(1)于患者入院时收集其一般资料,对既往用药不良反应、用药过敏史以及用药史等情况实施整合,了解患者既往的用药原因及近期是否用药、药物类型等。掌握患者在社区或门诊的用药情况。(2)制定并审核用药方案,药师需主动参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在制定用药计划时需尽可能简单,降低患者每日服药剂量以及服药次数,一定程度上减少漏服情况的发生。药师在对医师用药处方进行审核时,需遵循安全、合理原则,针对患者每日用药时间、方法、次数、剂量以及类型等实施全面记录,并且定期提醒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3)嘱患者合理用药,医师需向患者介绍降压药物的作用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强调用药过程中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止用药,防止血压发生频繁波动。告知患者在用药后需平静卧床2~3 h,避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预防跌倒意外的发生。为患者介绍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教授其简单的处理措施。定期对患者用药后效果实施评估,及时监测其血压和心率水平,并依据其血压水平及时合理的调整用药计划。(4)于患者出院时评估其是否准确掌握用药相关知识,了解其药物储备是否合理。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解答问题。

1.3观察项目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对其血压水平实施监测,比较每组患者各时期血压水平差异。在患者出院前对其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依据文献[3]中的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本次研究将部分依从以及完全依从归纳为总依从性。比较每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出现率。

2 结 果

2.1血压水平 两组组内入院时血压水平均高于出院时,出院时常规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高于实验组(t=14.295、9.901,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以及出院时血压水平对比

2.2用药依从性 常规组完全依从27例、部分依从25例、不依从8例,总依从率为86.67%;实验组完全依从37例、部分依从21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为96.67%。常规组用药总依从率低于实验组(χ2=3.927,P<0.05)。

2.3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腹泻、低血压、皮肤过敏发生情况分别为:常规组2例、2例、3例、4例、4例、2例;实验组1例、1例、0例、2例、3例、0例。常规组的总发生率为28.33%,高于实验组的11.67%(χ2=5.029,P<0.05)。

3 讨 论

调查[4]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约占54.60%,而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是28.90%。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年龄相对较高,对疾病以及用药有关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在用药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依从性下降等问题,对疾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5]。药物服务主要是指在用药前进行宣教,用药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咨询,用药后实施疗效判断。通过实施药学服务能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药物资源浪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6]。研究[7]显示,实施药物整合模式下药学服务,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提升用药依从率,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本文结果显示,在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方面,实验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用药总依从率是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出现率是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实施药物整合模式下药学服务,药师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用药相关情况,通过开展临床路径,对于新制定的医嘱同患者既往用药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对于患者存在的问题和自身差异,了解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的方法,并为患者制定和落实个性化用药计划,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用药指导[8]。

通过为患者介绍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协助其转变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的认知,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进而提升用药依从性。患者能够遵医嘱按时、合理的用药,因此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实施药学服务不仅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有效干预,还会通过为其介绍疾病和用药相关内容,提升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规范用药,进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药学依从性血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