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MRT放疗与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22-02-19陈淑胡莉王宝红

贵州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存率有效率化疗

陈淑 胡莉 王宝红

(上海市上海伽玛医院,上海 200235)

恶性脑胶质瘤(BMG)属于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常选择手术治疗,虽可切除病变组织,但由于BMG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故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瘤,对此需在术后配合放疗、化疗。IMRT放疗能够促使肿瘤靶区受到最大剂量照射,相比于传统放疗,照射剂量更低,可提高肿瘤治疗增益比,但单独采用放疗,整体疗效不佳,对此部分学者提议联合化疗[1]。替莫唑胺、司莫司汀是目前治疗BMG常用两类化疗药,两者药物均存在各自优劣性[2]。本文主要探讨IMRT放疗与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对BMG术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129例BMG患者基本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3例。A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3.57±8.35)岁,肿瘤体积(5.22±1.10)cm;病灶部位:枕部4例、顶部8例、额颞部31例;WHO分级:Ⅲ级24例、Ⅳ级19例。B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63.61±8.22)岁,肿瘤体积(5.31±1.11)cm;病灶部位:枕部5例、顶部10例、额颞部28例;WHO分级:Ⅲ级25(58.14)、Ⅳ级18例。C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63.49±8.34)岁,肿瘤体积(5.28±1.13)cm;病灶部位:枕部4例、顶部10例、额颞部29例;WHO分级:Ⅲ级25例、Ⅳ级18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拟定的《胶质瘤放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3]中关于BMG临床诊断标准;肿瘤为孤立病灶而且无脑室播散,术后经MRI检查,存在肿瘤残存组织;肝肾功能正常。已排除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既往行其他放疗、化疗者;并发肾肝心等脏器病变者。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采用IMRT放疗,首先用热塑面罩固定,通过层厚4 mm的CT断层扫描采集解剖图像,在同等体位下融合MRI图像,勾画重要器官和肿瘤靶区。以磁共振T2 flair勾画出大体肿瘤;GTV+2.5 cm,即在病灶边缘外放2.5 cm,以便包括肿瘤周围亚临床病变;亚临床病变外扩,保证CTV接受处方剂量,即CTV+0.3~0.5 cm。6 MV-X线加速器进行PTV照射,1周5次,每次分割剂量1.8~2.0Gy,随后缩野至GTV+1.5 cm,5次/周,每次分割剂量1.8~2.0Gy。长期给予患者口服升血、保肝药物辅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司莫司汀化疗,每次疗程的第1天口服150 mg/m2司莫司汀胶囊(浙江瑞新药业;H33020803),第2~5天口服维生素B1安慰剂,第6~28天休息。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每次疗程的第1~5天口服75 mg/m2替莫唑胺(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H20194029)。三组均连续治疗42 d。

1.3观察指标 对比NCIC-CTC毒性反应率,分为Ⅰ级~Ⅳ级,分别标记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分级越高,代表副毒反应越严重。对比生命质量测定(QLQ-C30)量表评分,共15个领域30个条目,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随访12个月,对比三组生存时间以及6、12个月的生存率。疗效评价依据文献[4]中的标准,根据体征恢复情况以及影像学结果、多田公式计算肿瘤实体体积评判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病变进展(PD),有效率=CR率+PR率。

2 结 果

2.1有效率的比较 A组和B组对比治疗28 d末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和C组对比治疗28 d末有效率存在统计差异性(χ2=9.755,P<0.05),B组和C组对比治疗28 d末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42 d末的有效率中,A组和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和C组存在统计差异性(χ2=11.328,P<0.05),B组和C组对比存在统计差异性(χ2=4.497,P<0.05)。三组治疗28 d末的CR、PR、NC、P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有效率中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N=43]

2.2毒性反应的比较 三组Ⅰ~Ⅱ级各类毒性反应存在明显差异(χ2=4.086,P<0.05),Ⅲ~Ⅳ级各类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NCIC-CTC毒性反应率的比较[n(%), N=43]

2.3三组肝功能的比较 三组QLQ-C3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三组评分均有所升高(t=13.669、29.034,P<0.05),但C组评分高于A、B组,B组评分高于A组(F时点=1044.495、F交互=43.117、F组间=15.950,P<0.05)。见表3。

表3 三组QLQ-C30评分的比较

2.4三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比较 C组生存时间长于A、B组(t=4.245,P<0.001)、(t=2.294,P=0.024),而6、12个月生存率高于A组(χ2=7.026,P=0.008)、(χ2=5.513,P=0.019);与B组比较,6、12个月的生存率无差异(χ2=1.550,P=0.213)、(χ2=1.575,P=0.209)。B组生存时间长于A组(t=3.835,P<0.001),A组和B组比较6、12个月生存率无差异(χ2=2.199,P=0.138)、(χ2=1.261,P=0.261)。对比三组总体差异时,生存时间和12个月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4。生存时间用K-M 生存曲线表示见图1。

表4 三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比较

图1 三组患者的Kaplan-Meier分析

3 讨 论

替莫唑胺、司莫司汀是治疗BMG常用两类化疗药,其中替莫唑胺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作用,属于新型口服烷化剂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血脑屏障,接近100%,经过肿瘤DNA甲基化,可破坏RNA结构和蛋白质结构,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5]。司莫司汀属于亚硝脲类药物,可作用于增殖细胞各期,改变蛋白质和RNA结构,阻止DNA修复,提高放射治疗生物效应[6]。

本文结果显示,B组、C组各时间段的有效率和生存率高于A组,生存时间长于A组,说明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化疗效果更为显著。提示联合化疗药可阻止放疗所引起的潜在致死性损伤肿瘤细胞修复,有效提高整体疗效,避免肿瘤细胞对单一治疗出现耐受性和抵抗性[7-8]。而在比较两种化疗药物疗效时,B组和C组治疗28 d末的有效率、生存率无统计差异性,说明两种化疗药均可发挥一定作用性,相比于单用放疗,能更好降低病死率[9]。但C组生存时间长于B组,治疗42 d末有效率、QLQ-C30量表评分高于B组,说明替莫唑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二代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患者生活质量更好,生存时间更长。但有学者[10]提出,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而本次研究中,C组共有3例出现骨髓抑制,大多为Ⅰ~Ⅱ级,经相应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三组比较副毒反应率时,C组相较于其他两组,安全性更好。本次观察时间较短,无法论证本次研究结果,对此需通过后期长时间随访,进行更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生存率有效率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很有效率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