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研究

2022-02-19罗晓红刘淑芳

全科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雷火泡脚传导

罗晓红,刘淑芳,冯 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引起以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为主的多种周围神经障碍,诱发神经烧灼痛、针刺痛、麻木感等症状,严重降低病人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多在运动、饮食控制基础上加用降糖药物,以加快机体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减轻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组织造成的侵害,从而缓解DPN症状。但常规对症干预整体效果有限,不利于病人病情改善。中医认为糖尿病早期可耗损阴津,燥热偏盛,致筋脉失养,血脉不畅,故应从整体调节及辨证出发,采用多种手段作用于DPN诸多病理环节,消除病因病机[3]。中药泡脚及雷火灸均为中医经典外治手段,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病人易于接受[4-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在DPN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DPN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8~67(50.36±5.18)岁;糖尿病病程5~15(9.58±1.13)年;DPN病程2~8(4.12±0.67)年;合并症:22例高脂血症,19例高血压;体质指数(BMI)19~28(24.15±1.29)kg/m2。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7~68(50.42±5.23)岁;糖尿病病程5~15(9.63±1.17)年;DPN病程2~8(4.15±0.71)年;合并症:23例高脂血症,18例高血压;BMI19~28(24.19±1.32)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中2型糖尿病诊断;经肌电图、神经系统检查示末梢神经传导延迟,并伴有末梢神经损害症状体征;中医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7]中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口渴喜饮,多食易饥,肢体麻木,四肢末端疼痛,多呈刺痛,或肢体灼热疼痛,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口燥舌干,头晕耳鸣,舌质淡黯或嫩红,或有瘀点,苔薄白或少津,脉细涩或细数;病人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肝肾功能衰竭;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存在雷火灸禁忌;伴有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二甲双胍降糖,每次0.25 g,每天3次,若血糖控制不佳则皮下注射胰岛素,确保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期间指导病人运动、控制饮食。观察组加用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中药泡脚:方剂组成为艾叶、丹参各30 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各20 g,当归、乳香、花椒、桂枝各10 g,生姜、红花各6 g,上述药材打粉备用。将4 L沸水倒入木盆内,加入备用药物,先熏蒸,待水温达40~42 ℃时泡脚,每次20~30 min,每天1次。雷火灸:病人俯卧位,暴露背部,常规消毒后,选取双侧肾俞、胰俞、太溪穴、三阴交,用雷火灸艾条行30 min温和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次30 min,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5 m/s;有效:症状及体征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明显恢复,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3~5 m/s;无效:未达上述标准。②疼痛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疼痛情况,0~10分,由病人主观判断,得分越高则疼痛越重。③密歇根神经病变(MNS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MNSI评分评价两组神经病变情况,量表包括症状问卷与体征检查两方面,症状问卷由病人填写,体征检查由医生检查填写,总分21分,得分越低则症状越轻。④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DNI-092型肌电图(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测定两组病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疼痛评分及MNSI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单位:m/s

3 讨论

DPN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涉及糖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微炎症反应、神经营养物质缺乏及氧自由基增多等多个病理环节,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可引起动静脉血管病变,促使血流动力学紊乱,从而造成神经细胞缺氧缺血,诱发神经纤维轴突变性、萎缩,进而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8-9]。目前,临床常规治疗DPN仍以对症处理为主,如运动、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等,虽可一定程度上减轻血糖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缓解临床症状,但整体效果欠佳,仍有部分病人病情无明显好转[10]。

中医认为DPN是在“消渴”基础上形成的“痹证”“瘘证”,先天禀赋不足、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可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损耗,引起燥热偏盛、阴液亏虚,发为消渴。而消渴日久必耗气伤阴,加重阴液亏损,致气虚乏力,气血运行无力,瘀血阻滞于肢体脉络,肢体失去濡养则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故DPN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最为常见,临床需依据其病因病机予以针对性干预[11-12]。肌电图是检测DPN病人神经传导功能的重要方式,可直接获取神经、肌肉传出的电信号,以评估神经功能状态。SNCV、MNCV则为反映神经传导的重要指标,当外周神经纤维脱髓鞘后,可降低神经元动作电位幅度,促使SNCV、MNCV出现不同程度减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MNSI评分低于对照组,胫神经SNCV、腓总神经MNCV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在DPN病人中应用价值高,能加快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疼痛感。中药泡脚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调配中药水来泡脚,在热力作用下不仅能加快药效经皮渗透,还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血行气、通络祛痛之效[13-14]。本研究中针对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特点选取艾叶能温经散寒、调理气血;丹参能祛瘀止痛、活血调经;鸡血藤能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透骨草能舒筋活血、祛风止痛;伸筋草能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当归能活血补血、润燥滑肠;乳香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花椒能温煦散寒、除湿止痛;桂枝能通阳化气、散寒止痛;生姜能解表散寒;红花能散瘀止痛、活血调经。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效,利于消除气虚血瘀、脉络瘀阻之病因病机,且热水的热作用能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药效经血循环,直达病灶之处,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此外,中药泡脚操作简单易行,病人接受度高,可反复多次进行,加之药物外用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且泡脚温度可依据病人耐受自行放凉,不会出现烫伤等情况。雷火灸则属于灸治之法,相较于常规针灸,其艾条内融入中药材,使得燃烧更为持久,施灸过程中火力更为强大,从而具有渗透性强、药力猛、见效快等优势,在强大的热量刺激下能加快药效经皮传导,发挥良好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之效[15]。同时,在中医经络学理念指导下,选取肾俞、胰俞、太溪穴、三阴交等穴,其中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能调补肾气、通利腰脊;胰俞为经外奇穴,能活血化瘀、养胰健脾;太溪穴为足少阴原穴,能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三阴交则可健脾充实气血生化之源,补肾充实先天之本。诸穴合用协同艾条热量刺激,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肾健脾、滋阴之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脚及雷火灸,则能从整体出发,作用于DPN病理各个环节,从而迅速消除病因病机,以改善病人病情,减轻周围神经组织病变。

综上所述,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可降低DPN病人MNSI评分,减轻神经组织损伤,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疼痛等症状。

猜你喜欢

雷火泡脚传导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医者颂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夏季别忽视了泡脚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泡脚驱寒消百病
花椒泡脚好处多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