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艺术探微

2022-02-18张健辉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

张健辉

(启东市大江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不难发现,一些小学生在原来的数学成绩很好,但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出现滑坡现象。这些学生家长的心中顿生波澜:小孩子在小学时往往靠语数双百分,踏入中学之门后,为什么数学成绩居然落伍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一学就会,但初中数学相对比较复杂,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到磨合期,才能逐步步入正轨。这充分说明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科学化衔接的道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现实,着眼长远,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平稳过渡。本课题组与时俱进,于2021年4月申报了“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6月立项与开题以来,我们齐心协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现借此学术交流空间随谈一些感想,希望得到大家的鼎力相助。

1.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出现瑕疵的原因

1.1 学生心理的原因

当小学生第一次跨入中学之门时,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心中会产生忐忑不安的现象。就学生心理角度而言,七年级新生年龄一般在13 岁左右,既是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也是直观性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化的时期;就外部学习环境而言,这些学生面对新同学、新校园、新老师,往往出现紧张感,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从陌生向熟悉转化与升华过程。

1.2 教学内容的原因

通过对小学与初中数学新课标比较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远比初中少,深度、难度也有很大差距。学生升入七年级后,逐步实现算术数向有理数、列算式解应用题向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转化与飞跃,那种“浅、少、易”的小学数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学生面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原理、一题多解的现象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学困生”。

1.3 教学方法的原因

由于小学数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习题类型单一、难度较小,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学进度比较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反复研讨,并通过各类习题举一反三的练习,逐步掌握解题技巧。另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小游戏、讲故事与竞赛等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进度,都比小学阶段增添了难度,特别是类型丰富、难度增大和一题多解的现状,对刚入中学之门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甚至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

1.4 学习方法的原因

一般而言,小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常见的习题类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对号入座,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小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喜欢听取教师的直接辅导后做习题。进入初中以后,类似被动式的学习被自主学习模式代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思考问题的难度有所提升,但不少学生还不能立即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教学内容而言:从小学与初中数学新课标可以看出,小学课程远比初中课程比内容多,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要求也比初中低。小学数学通俗易懂,学起来比较容易,侧重于定量计算,题型变化不大;初中数学着重研究变量,定量计算与定性研究同步进行。因此,有些七年级新生出现掉队现象。

其次,从教学教法而言:小学与初中教师虽然都属于义务教育体系,但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平台,很难协调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师讲课速度比较慢,往往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验证与总结,学生的达标率很高。初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各种习题类型纷至沓来,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学习上遇到各种挫折后产生悲观消极情绪,逐渐产生了“学困生”队伍。

再次,从学生管理方式而言:小学教师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母爱式”的方法管理学生,可谓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初中阶段的教师采取“独立自主”的管理方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是课堂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如此的教学氛围中,不少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数学成绩一泻千里。

2.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2.1 主要观点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伴随着“启润课堂”模式深入开展,本课题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出发,着重研究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弥补七年级新生的心理欠缺,在课堂衔接教学中一定要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开动脑筋,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逐步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飞跃。

第二,结合学生实际,尝试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新模式:本课题注重吸取现成的有关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以优化校本课程资源为依托,注重数学思想衔接教学科学化、系统化和趣味化,以课堂高地建设为导向,以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2.2 创新之处

本课题全面贯彻“双减”精神,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重点,深层次探讨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角”身份,也许我开创本校高效课堂新局面奠定基础。

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数学高效的衔接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分年级实验的办法,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展示和专家指点等途径,努力构建比较完美的数学衔接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驾护航。

3.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践策略

正确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搞好课堂高地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小学数学内容,创设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衔接教学氛围,具体措施如下:

3.1 因材施教,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数学是启蒙性的基础,部分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的一些章节也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但大部分自身与小学数学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们要细心研究中小学教材内容,努力从如下三个方面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3.1.1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的衔接就是指从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从算术数到实数和有理数;两者之间的衔接点分别是负数的认识和字母表示数。当学生学习负数时,教师就要帮助他们认识原来小学里“+”“-”的运算符号,在中学里早已变成了写在数字前面相反意义的正负符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的事例,让学生懂得用字母表示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2 空间与图形

实验几何、直观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等内容反映了空间与图形之间的逻辑联系,小学数学注重学生的直观辨认,一般让学生动手操作就可以解决问题;初中数学除了让学生确认几何图形之外,还要用精确的几何语言予以相应的描述和论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几何语言训练,充分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几何知识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诸如通过做一做、试一试、量一量等环节加强几何知识的切身感悟,构架空间观念,掌握推理能力。

3.1.3 统计与概率

由基础知识向数学思想的过渡是统计与概率衔接教学的核心所在,而小学数学上注重学生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的掌握,初中数学上可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相应的应用数据,并利用频数分布表正确表达数据的变化,折线图、扇形图和直方图是七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描述数据的常见方式,其中,均数、中位数、众数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数据指标。

3.2 一贯相承,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报价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求异思维和逻辑推等方面,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制定虽然具有相似性,但侧重点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基础水平,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但“唯分是图”的思想一直在部分教师的心中作祟,他们为了提高所谓的增长率、平均分和优秀率,喜欢采取知识与能力“二维”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想价值观方面培养,从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例如:笔者在执教“从算式到方程”一课的导入时,就鼓励学生复习“简易方程”的已学知识,并紧紧围绕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由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能力向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能力方向转化:首先,打开PPT 展示一张正方形图形,画面中鲜红的字显示了一个习题:“一个正方形边长为8 厘米,求这个几何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同学们一边阅读习题,一边思考,并分别根据图形规则,把四条边的四个边长叠加起来与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列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算式。然后,用X 设为边长未知数,并把根据已经条重新整合成一个方程;最后,要求学生把两种算式变化为同一种算式,通过仔细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3.3 心灵相约,逐步完善心理衔接

一个小学生成为一个中学生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比较明显,有效学生兴高采烈,信心十足;少数学生优柔寡断,忐忑不安。因此,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衔接辅导,逐步让学生告别昨天,迎接今天,展望明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历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号召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热爱祖国,勤奋好学,树立为社会无数奉献的远大目标。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为学生衔接学习所思,给学生衔接学习所需,解学生衔接学习所惑,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