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2-18陶丽艳

当代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莫唑胺母细胞生存期

陶丽艳

(山东省烟台市北海医院放化疗科,山东 烟台 265701)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且扩散迅速的神经系统原发性脑肿瘤[1],该病以头痛、肢体无力、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首选外科手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且在术后联合放疗能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2-3],有效抑制疾病进展。然而,单一术后放疗无法提升部分患者的疗效,替莫唑胺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疗药物,口服后能聚集于脑肿瘤组织中,近年来,在恶性胶质瘤患者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冶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9 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脑胶质母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9 例。参照组男 10 例,女 9 例;年龄 23~65岁,平均年龄(45.61±3.51)岁;肿瘤切除程度:部分切除8例,完全切除11例。研究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69±3.55)岁;肿瘤切除程度:部分切除6 例,完全切除13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各项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替莫唑胺禁忌证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仅接受放疗治疗,具体方法:患者呈仰卧位,使用热塑面膜、头颅固定板将其体位妥善固定,以颅顶为起点,颈2椎体为终点,使用2 mm薄层CT扫描患者头颅,明确患者病灶情况。结合MRI平扫结果勾画靶区,每次照射剂量为1.8~2.0 Gy,肿瘤剂量为56~60 Gy,每周放疗5次。

研究组在开始放疗时持续使用替莫唑胺(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37,规格:50 mg×7粒)治疗,每次75 mg/m2,每天1次,连续治疗42 d。放疗结束3 周后,患者继续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每次200 mg/m2,每天1次,连续治疗28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后病灶控制情况,评估标准:若患者靶病灶已消失,无新病灶出现,维持时间超过4 周,为完全缓解(CR);若患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较治疗前减少30%及以上,维持时间为4周,为部分缓解(PR);若患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大达不到PD,或缩小达不到PR,为疾病稳定(SD);若患者出现新病灶,或靶细胞最大径之和增加>20%,为疾病进展(SD)。客观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②以机能状态、神经系统检查情况为依据,对患者进行KPS评分,评分标准:<50分为依赖级,50~80分为半依赖级,>80 分为非依赖级。③随访13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并观察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灶控制情况比较 研究组客观有效率为73.68%,高于参照组的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灶控制情况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KPS 评分与中位生存期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KPS 评分高于参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与中位生存期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与中位生存期比较()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19 19 KPS评分(分)70.32±9.51 83.64±9.08 4.416 0.035中位生存期(个月)9.18±3.54 29.27±7.36 10.722 0.001

2.3 两组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参照组恶心3 例,呕吐3 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1.58%(6/19);研究组恶心3 例,呕吐5 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42.11%(8/1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2,P=0.501)。

3 讨论

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复杂,可由脊髓胶质细胞癌变引发,也可能因环境致癌因素、先天遗传高危因素等相互作用所致[4]。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迅速,且颅内压升高症状显著,可使患者并发智力减退、痴呆等精神症状,甚至会出现失语、偏瘫等。同时,因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周围组织边界并不清晰[5],大部分瘤体不局限于一个脑叶,导致患者单一接受手术治疗复发率接近100%,故临床医护人员主张手术治疗后联合放疗以提高患者的总体疗效。即便如此,单一手术治疗与放疗仍难以延长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经研究发现,以往应用烷化剂类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胶质瘤患者,药物与血浆蛋白率结合达不到一定标准[6],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加之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不同程度限制。而替莫唑胺是新型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口服给药后无需通过患者肝脏代谢,同时,可在肿瘤细胞分离各时期发挥抑制作用[7],阻断DMA 的复制过程,实现抗肿瘤的治疗过程。若是在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放疗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病情进展速度,因此,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客观有效率为73.68%,高于参照组的42.11%(P<0.05)。与徐骏[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且疗效确切。研究认为,放疗破坏肿瘤组织的方式包括两种:①通过辐射剂量促进肿瘤细胞凋亡;②直接通过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放疗后会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替莫唑胺不仅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而且生物利用度高,服用后可迅速透过患者血脑屏障,在生理条件下发生转化,进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在放疗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有利于增强疗效,尤其是替莫唑胺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在pH 值>7 的情况下容易分解,故口服给药后可迅速发挥疗效,透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达到最大血药浓度,从而释放抗肿瘤细胞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参照组(P<0.05)。KPS 评分是临床上评估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表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有利于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分析原因为,替莫唑胺代谢产物可进一步增强化疗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加之替莫唑胺放疗增敏性强,在放疗过程中患者持续服用该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延长中位生存期。此外,相关学者表明,放疗后连续服用低剂量替莫唑胺,可在剂量密度上取得标准剂量的疗效,同时,低剂量替莫唑胺可去除MGMT 基因,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的治疗目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1.58%,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42.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可提升疗效,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替莫唑胺属于烷化剂,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患者持续服用后毒性不会大量累积于骨髓中,且患者出现的头痛与恶心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经过相应处理后症状即可缓解,表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案。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故需要医疗领域学者今后加大研究力度,进行深层次调查分析,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应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

猜你喜欢

莫唑胺母细胞生存期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芍药苷抑制Src/STAT3信号通路协同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miR-145-5p靶向抑制RAD18表达调控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对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