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规划 确保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

2022-02-18李自翔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药材发展

李自翔

(盈江县农业农村局,云南盈江 679300)

盈江县位于德宏州西北部,国土面积 4429 km2,其中耕地面积 3.68万hm2,林地面积20.44万hm2,森林覆盖率77.83%。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85.2%,多属中山、低山,最高海拔 3404.6 m、最低海拔210 m。年平均气温 20.5 ℃,最高气温 35.2 ℃、最低气温 4.5 ℃,年平均降雨量 1544.6 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分布均匀,是中药材种植生长的适宜区域。

截至2020年,盈江县辖 8镇7乡1个农场,总人口32.47万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60.2亿元,其中,实现农业产值40.83亿元,中药材产值4.6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11.46%,进一步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对地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种植情况

根据云南省盈江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盈江县调查到1110种植物,隶属181科707个属。其中药用植物761种,国家重点药材72种。种植种类有草果、胡椒、重楼、石斛、三七、天麻、白芨、金铁锁、续断、黄精、银杏、八角、沉香等,年均种植面积在9333.3 hm2以上。2020年种植面积达1.01万hm2,其中,种植规模最大的为草果,种植面积8666.7 hm2,其次胡椒种植面积400 hm2,石斛种植面积133.3 hm2。

(二)中药材基地发展情况

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企业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20多家,草果协会1家。盈江县中药材种类多、品种丰富、点多面广。主要采取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协会为骨干、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基地+科技+协会+农户”发展方式,实行“农户自种、公司基地化开发、入股分红、零星与连片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

(一)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

盈江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但中药材种植生产过程中涉及较多方面的内容,如选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在各个生产管理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系统的专业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目前,盈江县既没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对中药材产业进行深层次试验示范研究,也缺乏成果转化和利用的基层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更缺少技术力量雄厚、精深加工产业链长、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的龙头企业,难以满足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需求。

(二)重采挖轻保护现象仍然存在

近年来,盈江县人工林培育速度加快,过度无序采挖,造成野生药材资源量急剧减少,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药材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如原分布较多的石斛、重楼、白芨等许多珍贵药材正朝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方向发展,目前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更不能形成资源,给品种的栽培、改良、组织培养、发展中药材产业等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规范化和产业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盈江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储量小、分布散、不易采挖,种植成本高、无项目支撑、融资难、价格波动大、无龙头企业、无固定购销商,广大农户对该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的自产自销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市场行情涨则一哄而上,行情跌则撒腿就跑,看到别人赚钱,不管自己有无技术、条件是否允许,也跟风种植,结果往往是卖种苗的赚钱,跟风种植的亏损,导致中药材产业难以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三、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措施

(一)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每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及行业部门的协同配合。各级各部门要结合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目标任务,切实把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产地加工和市场开发营销列入议事日程。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主管部门的职责,以效益为目的、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盈江县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做好盈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低山宽谷盆地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炎热,终年无霜,以海拔较低的那邦镇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种植胡椒和杜仲;平缓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霜期短,以旧城镇、新城乡、平原镇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种植石斛、白芨和葛根等;山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气温较低、海拔较高,以支那乡大娘山、苏典乡、勐弄乡和油松岭乡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种植重楼、绞股蓝、天冬和龙胆草等。二是统计、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要把中药材生产情况纳入年度统计上报范围。三是借助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平台,按照“送出去、请进来”原则,与省内外的高端种养企业开展人才、技术交流,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在种植区域开设培训班,提升种植户和种植企业栽培技术、管理和营销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土专家”“药秀才”。

(二)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加大现有2家企业、30多户专业合作社和1个协会的扶持与培育力度。加强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按照“择优、扶强、扶大”原则,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逐步培育成为实力强、技术先进、影响大的企业,延伸产业链,突出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协会”产业运作模式,提高中药材种植管理和营销人才的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市场抗风险能力、市场主体责任,改变“有药无市”“有市无价”的局面,使药农的收益不受到侵害,确保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打造特色中药材品牌

盈江县是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中野生种质资源的富聚地区之一,正确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好全县丰富且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对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增加农民致富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因过度采挖,很多名贵药材处于濒危状态,政府和行业部门应加快开展濒危药材资源调查和保护,在现有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盈江片区的建设基础上,向外延伸建立野生资源和道地野生药材种植保护基地,开展道地药材驯化和人工培育优良品种,做好良种(种苗)繁育、名贵药材、濒危药材品种资源收集保护、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申报原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绿色食品牌”认证等工作。重点打造草果和胡椒2个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现有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宣传培育品牌优势。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针对山区、半山区的生产特点,一是加快农耕道路修建和硬化,积极推广适宜山区生产的小型耕作和运输机械,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对老、旧水沟、蓄水池(塘)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加大推广集雨节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解决农业用水缺水问题。三是强化“畜禽圈养”政策,减免农业生产用地阻拦设施隔离网费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四是积极发展扩大养蜂业,提高中草药受粉率和结果率,降低农业品投入成本,提高农林牧业经济效益。五是做好林药套种基地建设,在坚果幼林地、杉木幼林地、咖啡地套种中药材,在西南桦、桤木和坚果树等林下种植中药材,实现“林药套种,以药养林”“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三七种植基地(三年七)

猜你喜欢

中药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