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2-02-18李自蕊龙济芝胡广昌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腾冲龙头企业秸秆

李自蕊,龙济芝,胡广昌,任 琴

(腾冲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与农村能源站,云南腾冲 679100)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腾冲市现有耕地约8.23万hm2,其中水田4.59万hm2、旱地3.64万hm2、园地8520 hm2,土壤以火山灰土、棕壤、棕黄壤、黄壤、黄红壤为主,有机质成分含量较高,土壤呈中性和偏酸性。2018年腾冲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评定4.77级,2019年为4.63级,较上年提升了0.14个等级。2020年实际农作物种植面积12.91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3万hm2(小春2.27万hm2、大春6.03万hm2),经济作物4.61万hm2。

为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要求,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线,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形成市乡村企四级联动,推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综合利用水平,全面促进腾冲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一)2019年情况

2019年共产生农作物秸秆46.49万t,秸秆可收集利用36.45万t,综合利用率86.43%。其中实施过腹还田6.56万t,占18%;直接还田8.81万t,占24.16%;饲草料腐熟还田7.47万t,占20.5%;青贮饲料2.73万t,占7.5%;生活燃料2.55万t,占7%;基质化利用2.92万t,占8%;原材料利用4884.76 t,占1.34%;未利用的秸秆约4.95万t,占13.57%。

(二)2020年情况(表1)

表1 腾冲市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利用情况统计表

2020年共产生农作物秸秆55.2万t,秸秆可收集50.56万t,综合利用46.32万t,综合利用率91.6%。其中实施过腹还田9.73万t,占21%;直接还田12.13万t,占26.2%;饲草料腐熟还田9.49万t,占20.5%;青贮饲料约3.71万t,占8%;生活燃料3.01万t,占6.5%;基质化利用37.05万t,占8%;原材料利用6484 t,占1.4%;未利用的秸秆3.89万t,占8.4%。

腾冲市通过实施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采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的方式,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了5.17%。目前,腾冲市农作物秸秆生产和使用主要为稻谷、玉米、马铃薯、麦类、油菜、蔬菜及食用菌。腾冲市的南(芒棒、五合、蒲川、团田、新华)、中(北海、腾越、清水、中和、荷花)、北(界头、曲石、马站、固东、明光、滇滩、候桥)片区,当前作物秸秆集中处理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中、北部。

二、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

目前腾冲市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麦、马铃薯、油菜、万寿菊、烤烟、茶叶、蔬菜、大蚕豆、水果、中药材等,有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12.87万hm2、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4个。以茶叶、粮食、果蔬、木本油料、畜牧、粮食、木制品、食用菌、特色经济林、中药材等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个、市级龙头企业55个。

2020年全市年种植水稻2.93万hm2,产量19.5万t;玉米2.53万hm2,产量14.36万t;大麦1.4万hm2,产量5.33万t;马铃薯0.6万hm2,产量10.87万t;油菜2.13万hm2,产量5.03万t;烤烟0.81万hm2,产量1.68万t;茶叶1.0万hm2,产量1.86万t;蔬菜1.2万hm2,产量19万t;水果893 hm2,产量0.62万t,实现农业总产值86.58亿元,农业增加值55.2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均同比增长5.6%,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7亿元,增10.0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7.9亿元,增8%,带动就业1.4万余人。

(二)养殖业

腾冲市是云南省肉牛优势养殖区,是全国237个肉牛基地县及生猪调出大县之一。2020年末全市存栏生猪62.65万头、牛12.53万头、羊7.15万只、禽194.74万羽,全年累计出栏生猪80.55万头、牛3.76万头、羊8.43万只、家禽346.25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9.16万t(其中猪肉7.29万t、牛肉0.82万t、羊肉0.21万t、禽肉0.83万t),禽蛋产量2145 t,奶类产量7856 t,实现畜牧业产值33亿元。

三、存在问题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腾冲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缺乏多元化利用和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

(一)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

虽然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秸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部分区域也存在农产品收获后将秸秆视作废弃物,随意丢弃、燃烧,秸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群众利用秸秆积极性不高。不仅增加了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同时也浪费了秸秆资源。

(二)缺乏多元化利用和龙头企业带动

秸秆综合利用需要依靠产业带动,腾冲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除了少数的肉牛养殖场,进行玉米、水稻秸秆饲料青、黄储外,目前没有以秸秆为原材料的有机肥厂和饲草料精深加工厂,缺乏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

(三)产业链尚未形成,综合利用渠道不畅

秸秆“五化”利用率比例不均衡,对秸秆综合利用重视不够,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不强,综合利用渠道狭窄,收储率低下,秸秆产业化发展缓慢。尚未健全以机械化还田离田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

(四)政策配套有待完善

政策激励机制和资金扶持不够,导致秸秆被丢弃,甚至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认识

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只有做好宣传,改变群众传统思维和农业生产模式,才能真正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起来,基于目前群众对秸秆价值认识不深的问题,应形成各相关部门和组织多方参与,线上和线下展开宣传的浓厚氛围,把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相关法规及政策条款宣传到千家万户,逐步提高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正确认识,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真正变成人民群众的主动自觉行为。

(二)提高站位,强化认识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百姓民生福祉的大事,各级部门应深刻认识、增强觉悟、提升站位,深刻认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前安排部署、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主体责任,切实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三)加强组织保障

由政府主导,各级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为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四)建立有效的秸秆资源台账制度

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建立年度秸秆资源台账,摸清秸秆生产量的家底,为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五)建立和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体系

培育有代表性和经营实力的秸秆产业利用龙头企业,支持建立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六)建立长效机制,总结技术模式清单

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清单。总结提炼一套县域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清单,便于推广利用。

(七)拓展渠道,分类施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对购置秸秆粉碎还田农机具的农机手和主动还田的农户进行补贴。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在粮食主产区的中、北部乡(镇),示范推广水稻、油菜、大麦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腐熟还田技术,在蔬菜、水果等示范区充分利用当地畜禽粪污资源,通过无害化处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使用量。秋收作物期间,示范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秸秆腐熟剂还田、秸秆+腐熟剂还田。三是政府引导鼓励肉牛养殖场积极进行作物秸秆青储和黄储工作,生产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通过过腹还田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四是积极培育和扶持秸秆收储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腾冲肉牛养殖业发展,加快推进收储体系建设,扩大收储规模,提高收储能力,除了主动做好农户与收储利用企业的对接服务,还应对地势差、地块小而不集中的南部5乡(镇)给予秸秆收储运输补贴,从而达到全市一盘棋,全面形成秸秆多元化利用格局。五是积极探索、引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处理技术,通过技术及设备处理把秸秆在短时间内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形成资源循环再利用,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机械化秸秆打捆(念国菲)

猜你喜欢

腾冲龙头企业秸秆
深耕微生态领域15载!这家动物保健龙头企业,利用“大”优势助力水产以效致胜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赴汤蹈火 腾越游踪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极限挑战火了腾冲还是腾冲火了极限挑战?
SONG OF SMOG AND FIRE
邵应壬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