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2021年度东台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2-02-18郜微微花劲杨玉萍薛根祥王国平孙剑蒋维银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东台市全生育期小麦

郜微微 花劲 杨玉萍 薛根祥 王国平 孙剑 蒋维银

(1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东台 224200;2东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东台 224200;3东台市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东台 224200)

东台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3 333.33 hm2,每667 m2产量保持在450 kg左右,年总产量达3.6×105t,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产粮大县。为加快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筛选出适合东台市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摸清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同时也为东台市小麦品种利用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特于2020—2021年在东台市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了11个小麦新品种的种植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共11个,分别是“农麦88”“扬辐麦5145”“宁麦19”“宁麦30”“苏隆128”“镇麦16”“镇麦18”“盐麦1号”“扬麦28”“扬麦30”“扬麦23”,其中以东台市大面积种植的“扬麦23”为对照(CK)。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东台市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前茬水稻每667 m2产量为675 kg),土壤类型为潴育型稻田土,试验田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偏上,0~20 cm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为27.5 g/kg、全氮含量为1.66 g/kg、有效磷含量为8.2 mg/kg、速效钾含量为140 mg/kg、pH为7.7。

1.3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11个处理,采用大区比较试验,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每处理区面积为1 334 m2,各处理间留宽0.6 m的走道,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田前茬水稻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并于2020年10月底进行精细耕整,使秸秆分布均匀。11月4日进行人工撒播,播种量按照每667 m2基本苗数16万苗的目标,依据参试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及预估的田间出苗率80%进行计算,播种后采用灭茬机进行灭茬覆盖并开好沟渠。参试小麦品种的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N-P-K=15-15-15)25 kg、尿素5 kg,并在试验期间追肥3次,合计每667 m2施复合肥(N-P-K=15-15-15)40 kg、尿素25 kg。参试小麦品种的病虫草害防治与当地植保措施同步进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按照小麦高产栽培要求实施。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各参试小麦品种齐苗后进行基本苗数调查,之后在各参试小麦品种的关键生育期进行田间苗情调查。试验期间,调查记录各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等。在小麦收获前进行取样考种,测定参试小麦品种的株高、每穗粒数、成穗数,并计算理论产量。在参试小麦品种成熟后,全部收割测实产,并取200 g籽粒烘干后换算成标准水分含量下的产量,同时测定千粒重。

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1可知,在东台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各参试小麦品种在统一播种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出苗期一致,均为2020年11月12日,但由于抽穗期、成熟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全生育期有所不同。其中,“宁麦19”的抽穗期最早,为2021年4月12日,较“扬麦23”(CK)早1 d;“扬麦28”的抽穗期最晚,为4月21日,较“扬麦23”(CK)晚8 d;其他小麦品种的抽穗期介于两者之间。“宁麦19”的成熟期最早,为5月22日,全生育期最短,为199 d,全生育期较“扬麦23”(CK)少2 d;“扬麦28”的成熟期最迟,为6月1日,全生育期最长,为209 d,全生育期较“扬麦23”(CK)多8 d;其他小麦品种的成熟期在5月24日—5月31日之间,全生育期在201~208 d之间。

表1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分析

2.2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参试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基本苗数变幅为15.1万~16.8万苗,与目标基本苗数(每667 m2为16万苗)差异不大,其中,“扬麦23”(CK)的基本苗数最多,“苏隆128”的基本苗数最少;每667 m2高峰苗数变幅为55.8万~64.2万苗,其中,“扬麦23”(CK)的高峰苗数最多,“镇麦18”的高峰苗数最少;单株带蘖数变幅为0.96~1.24个,其中,“农麦88”的分蘖能力最强,“扬辐麦5145”的分蘖能力最弱;茎蘖成穗率变幅为53.3%~62.2%,其中,“盐麦1号”的茎蘖成穗率最高,“宁麦19”的茎蘖成穗率最低。

表2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蘖动态分析

2.3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参试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实收产量变幅为443.5~567.7 kg,其中,“盐麦1号”的产量最高,较“扬麦23”(CK)增产13.3%;其次是“扬麦30”,较“扬麦23”(CK)增产8.0%;“镇麦18”的产量排名第三,较“扬麦23”(CK)增产6.3%;“农麦88”的产量最低,较“扬麦23”(CK)减产11.5%。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扬麦23”(CK)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达36.8万穗,其次是“盐麦1号”,为35.8万穗,“苏隆128”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少,仅31.4万穗,其他品种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在31.5万~35.2万穗之间;“扬麦23”(CK)的每穗粒数最多,为37.1粒,其次是“扬麦30”,为36.6粒,“农麦88”的每穗粒数最少,为29.7粒,其他品种的每穗粒数在30.1~35.7粒之间;“宁麦30”的千粒重最重,为50.9 g,其次是“镇麦18”,千粒重为50.6 g,“扬麦23”(CK)的千粒重最轻,为39.1 g,其他品种的千粒重在44.5~49.7 g之间。

表3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4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逆性

2.4.1 抗寒性

试验期间自入冬以后,东台市经历了3轮强冷空气(或寒潮天气),其中,“跨年寒潮”和1月上旬“小寒后寒潮”的降温幅度较大,导致东台市在田小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由表4可知,小麦越冬期的两次低温使参试小麦品种均出现了轻微冻害,但由于参试小麦品种均适期播种,且越冬期间未进行化除,参试小麦品种均表现为叶片受冻(一级冻害和二级冻害),随后及时施用恢复肥、返青肥,使在田小麦较快地恢复生长并迅速转化升级,长势良好。以上结果表明,各参试小麦品种的抗寒能力均较好。

表4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逆性分析

2.4.2 抗病性

试验期间,各参试小麦品种均在穗期进行了2次病害防治,故各病害的发生程度均不明显。由表4可知,各参试小麦品种均表现为零星发生赤霉病;白粉病仅有“宁麦19”“宁麦30”“扬麦28”“扬麦23”(CK)为轻发生,其他小麦品种均无白粉病发生;各参试小麦品种均未发生黄花叶病毒病、纹枯病和锈病。

2.4.3 抗倒性

由表4可知,在各参试品种中,“宁麦19”的植株最高,株高为94.6 cm;“扬麦30”的植株最矮,株高为82.6 cm;其他小麦品种的株高在83.2~90.3 cm之间。4月29日晚,东台市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出现了大风、大雨、冰雹天气,且5月14日—16日再次出现了暴雨、大风和强对流天气,致使在田小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其中,“宁麦19”表现为倒伏严重,“扬麦30”“宁麦30”表现为中度倒伏,其他小麦品种表现为轻度倒伏。东台市在小麦灌浆后期到成熟期多为晴好天气,降雨少,参试小麦品种均未出现穗发芽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台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参试的小麦新品种均能正常成熟,且对后茬作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盐麦1号”“扬麦30”“镇麦18”3个小麦品种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扬麦23”增产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在东台市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由于本试验的调查指标有限,且仅为一年的研究结果,所以参试小麦新品种在不同年际间、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植表现尚不明确,未来可在适期、适量播种的前提下,继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部分优良小麦品种的大面积示范,以探索部分优良小麦品种在东台市的高产潜力和配套栽培措施,从而为提升东台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东台市全生育期小麦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My school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作品赏析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我爱我的爸爸
东台市实验中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