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发生与剖茎防治技术

2022-02-18周建华李自娟刘宗立贺建峰王广印应芳卿

中国瓜菜 2022年1期
关键词:茎秆细菌性长势

周建华,张 黎,李自娟,刘宗立,方 娜,贺建峰,雒 娜,王广印,应芳卿

(1.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郑州 450015; 2.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3.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是全国设施蔬菜生产大县,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发展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种植,是黄淮地区越冬茬番茄的主产区,全县种植面积约3300 hm(来源于汝南县蔬菜局统计资料)。由于常年连作种植,番茄病虫害逐年加重,成为影响当地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TPN)主要是由皱纹假单胞菌、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致病菌以及其他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系统细菌性病害,已经由近些年来新型的一种土传病害发展成为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时有发生,并呈逐年加重之势。一旦发病,根治较为困难,严重影响设施栽培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2013 年,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在汝南县开始有少量发生,此后发病区域逐年扩大。但受不同年份的天气因素、种植时间等影响,发病轻重程度年际间有所不同。其中在2015—2016 年冬春季,该病在汝南县余子河、五里岗、十里铺等种植基地严重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0%~30%,个别温室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2020—2021年冬春季,部分温室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个别棚室发病率接近100%(来源于汝南县蔬菜局统计资料)。生产实践证明,植株发病后,采用药剂灌根和喷雾等防治方法效果甚微。

当前,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逐年呈严重趋势,主要是品种感病且设施栽培,病菌病源自然扩散迅速,农事操作传染概率上升,以及气候条件促成等影响所致。对于该病的防治目前主要涉及采用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高温闷棚和田间管理)、种子消毒处理、抗病品种筛选、化学药剂喷雾(或注射、涂茎、灌根)等方法。

为了有效防治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防止产量下降与效益损失,近几年来我们结合病害发生部位和特点,探索了剖茎处理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1 症状表现

该病可危害番茄茎、叶和果实。番茄发病株多在青果期表现明显症状。一般初期在植株茎的中下部表面长出突起的不定根。病加重时,多在茎下部(打杈处)表面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块病斑,病斑长度逐渐扩展至5~10 cm 或更长;病斑表皮质硬,并在茎的病斑处长出突起的不定根(瘤状突起)。此时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维管束褐变),病变部位超过茎外表变褐的长度;茎外表褐变处的髓部先坏死、干缩中空,并逐渐向茎上、下延伸。病株从表现萎蔫至全株枯死,病程进展缓慢,约20 d(图1-A)。严重时,后期茎秆中下部病斑呈水浸状腐烂,茎秆表皮脱落、条状劈裂、溢水、腐烂,最后整株逐渐枯死(图1-B)。温室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处溢出黄褐色菌脓。

图1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症状

番茄叶片发病多在叶尖、叶缘处,初期植株中上部复叶的少数小叶片褪绿,初呈暗绿色失水状,渐向小叶内扩展并黄枯;病害逐渐加重时,植株上部叶片也可失水萎蔫,中下部叶片一侧呈黄化、萎蔫状,数日后全株青枯,叶片上无病斑;叶柄分生处一般褐色、萎缩。果实染病多从果柄开始变褐,最终导致全果褐腐,果皮质硬,挂于枝上。

该病坏死斑不形成溃疡症状(番茄溃疡病发病部位开裂,髓部为红褐色,叶片不萎蔫,叶片上出现类似肥害的褐斑),病果上无鸟眼斑,区别于番茄溃疡病。与番茄条斑病毒病的区别是条斑病毒病茎秆上也有褐色条斑,但是病变只限于表皮。青枯病是从新叶开始失水萎蔫,而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植株多从中下部叶片一侧开始呈失水状萎蔫,可区别于番茄青枯病。

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的发病规律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菌主要通过病株、病残体留土、种子带菌等形式越冬。病菌侵害时多从伤口(也可是气孔、毛孔)处侵入番茄植株。另外,病原菌也能通过幼嫩的器官(如花和幼果)进入植株体。在田间,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蔓延。病原菌喜温暖和潮湿环境,易在低温(特别是夜间低温)、高湿、高氮、光照不足等条件下发病,特别是雨水多时病害往往发生更重。尤其是阴雨天整枝、打杈的农事操作为病害的发生及侵染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促进了病害的发生及流行。此外,连作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肥料缺乏、栽培过密、植株长势差等都易导致病害加重。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秋季雨水一般较多,特别是近几年来汝南县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定植时间越来越提前(7 月上旬育苗,8 月中下旬定植),而此时往往气温高、雨水多,若浇水不当,常引起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大。而进入到冬季(11 月后),气温下降快,棚内湿度大,蒸腾弱,水分运转慢,叶片结露水时间长达12 h 以上。为了增加棚内光照,加强通风,在管理上种植户过度疏叶整枝,造成植株损伤面积增大,加快了病害的发生。12 月份光照时间缩短、昼夜温差大,也是该病的高发阶段。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该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受天气影响,发病时间从11 月至翌年2 月都有发生。根据该调查,连茬种植的老温室比新建温室发病严重。田间发病似乎与品种关系不大,但长势旺盛、叶大、茎粗的品种发病概率增大。嫁接番茄比自根番茄发病重,这与嫁接番茄植株长势旺盛有关。定植早晚与发病关系不大,主要看当年9—10 月份的气候条件是否有利发病。也就是年际间发病流行与否,与当年气候条件关系密切,若雨水多、光照差、温度偏低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管理与发病的关系,主要是如果肥水充足,长势旺盛,田间植株郁闭,正好又赶在低温、弱光、高湿期过多整枝打杈,伤口愈合差,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病则会加重。另外,从2020 年的发病调查看,只要9—11 月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不论是沟栽还是高垄畦栽培,不论是滴灌还是沟灌,未见发病情况差异。可见,连茬种植、嫁接苗、定植偏早而旺长、湿度大、氮肥用量大、连续阴雨天等条件下,发病较为严重。该病在田间发病速度较快,传播性强,条件适宜时最容易大面积流行。

3 剖茎处理防治法

剖茎处理法,即通过剖开番茄茎秆的方法,直接将干粉(适量干土面、石灰面、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涂抹在髓部,让番茄发病的髓部组织暴露在空气中,加快髓部干燥,完全可以控制病害发展,甚至达到治愈的程度,植株病愈率高达99%,并能继续正常开花结果(图2)。

图2 番茄剖茎后表现

3.1 病株诊断

入冬后及时观察番茄植株田间表现,重点观察在植株下部、距离地面10 cm 以上处茎表是否有轻微根瘤状凸起、纵裂条状斑纹、午间或高温时叶片萎蔫、叶片边缘黄化等症状的植株,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地治疗。

3.2 剖茎时期

在持续阴雨天气初晴,或低温弱光天气转暖后,天气预报有连续3~5 d 强光、高温天气,棚内气温达到30 ℃以上,可及时剖茎治疗。

3.3 剖茎处理方法

在植株下部距离地面10 cm 以上处,先疏(剪)掉老化叶片,用切割工具(剖茎刀具)插入茎内向上开茎,深度达茎粗的一半,至茎内(髓部)呈健壮绿色,切割长度依发病轻重情况大致为10~50 cm。发病处茎内一般呈褐腐状,剖开后立即排出茎秆内毒液,随后翻开茎内向外晾晒,可用适量干土面、石灰面、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涂抹于剖茎内部,起到固液外流、吸干的作用。

3.4 剖茎后管理

增加温室内光照,提高温室内温度至30~35 ℃,促进剖茎切口的恢复。有条件时,畦内行间可以撒石灰、草木灰降低湿度。1 周后即可全株恢复正常生长。此后的生产管理与其他健壮植株一样,每4~6 d 叶面喷洒1 次98%磷酸二氢钾300 倍液,同时,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 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洒全室植株。

3.5 防治关键

该病最关键的就是控水,防止植株生长过肥、过旺,降低室内湿度。凡是浇水多,长势旺、茎秆粗的发病就重;长势弱、茎秆较细的发病就轻。2020年秋冬季的番茄普遍长势强,茎秆粗,加之持续阴雨,所以发病就重,个别温室发病几乎100%。还要注意打杈时间,最先发病部位就是打过的杈子,杈子痕迹变黑。杈子不要打的过多,确需要打杈时要保证打杈后有2 个晴天,避免在阴雨、雪天进行植株调整,减少有利病菌侵入的伤口。

对于髓部坏死病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剖开,尽早尽快放出茎秆内毒液,撒把干土面,即使不用药,也可立竿见影,控制其进一步危害。剖茎处理之后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基本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茎秆细菌性长势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机械直播同步深施肥对冬油菜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向日葵增产的秘诀
2016年春秋季广西普通玉米品种生产试验桂林点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基于ADAMS的玉米割台的仿真测试
小麦茎秆与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