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流通环节B市食用农产品抽检数据分析及建议

2022-02-17叶有芳黄荻舒张雪梅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腺嘌呤氟苯尼乙酸钠

叶有芳,黄荻舒,张雪梅

(北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北海 536000)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国家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1]。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监管部门采取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全国各地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较多,如毒奶粉事件和毒豇豆等事件[3],充分说明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市不仅常年有海鲜,还可常年种植露地蔬菜,蔬菜的品种比较齐全,主要有豆角、冬瓜、辣椒等。水果主要有柑橘、香蕉、火龙果、香山鸡嘴荔等亚热带特色水果,捕鱼业、养殖业和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已经成为B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加大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次,虽然控制了虫害,但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4];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兽药,导致肉制品中兽药残留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有样品来源于B行政区内生产销售的水果、蔬菜、畜禽肉及副产品类、水产品、鲜蛋等食用农产品。根据B市食品安全状况、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城乡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分布及实际情况,对各个品种和抽样场所进行了分配抽样。

1.2 测定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1年版)的检测方法及判定依据进行检验和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2021年度食用农产品抽检总体情况

由表1知,2021年B市流通环节共抽检食用农产品1 706批次,合格数量为1 618批次,不合格数量为88批次,合格率达94.84%,不合格率为5.16%。其中蔬菜类、水产品类和鲜蛋类的检出率较高,不合格率分别为6.23%、5.49%和6.96%。

表1 2021年度食用农产品抽检总体情况

2.2 不合格项目分析

2021年全市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检出不合格数量为88批次,累计检出22个不合格项目,具体每个食品分类及不合格项目(批次)见表2。由表2可知,水产品中的主要不合格品种是贝类和淡水鱼,不合格项目有呋喃唑酮代谢物、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孔雀石绿共4项,其中氟苯尼考检出批次最多。鲜蛋类主要是鸡蛋不合格,不合格项目磺胺类(总量)、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这3个项目。蔬菜类有62批不合格,不合格品种有13种,其中不合格批次较多的是辣椒、姜和豆芽;不合格项目有14项,占总不合格项目的63.63%,可见农产品蔬菜类不仅要加强监管,还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规范使用农药,防止过量违规使用农药,从而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表2 2021年全市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情况表

2.2.1 蔬菜中不合格项目情况

本次抽取的553批蔬菜,有62批蔬菜不合格,其中姜12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铅,辣椒12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镉,豆芽16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是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6-BA)。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豆芽生产中广泛应用,4-氯苯氧乙酸钠可以抑制豆芽根部的生长,提高豆芽的产量,因此又称为促生灵,其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危害[5]。6-苄基腺嘌呤(6-BA)有助于豆芽细胞分裂,诱导牙的萌发,具有保绿的作用,使豆芽更具卖相[6]。6-苄基腺嘌呤(6-BA)具有一定的毒性,人体摄入达到一定量时会出现皮肤和黏膜损伤,胃肠道异常等[7]。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豆芽萌发中使用过量,会导致生产的豆芽有毒[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 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2015年第11号)》规定豆芽生产经营过程中禁止使用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9],但是还是有多数商家无视国家法令法规,一味追求产量以及产品外观,违法添加各种禁止食用的物质。

重金属通过土壤-蔬菜系统将重金属积累在蔬菜中,人类通过食物链将重金属富集到身体中,从而危害健康。长期持续的镉暴露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炎和牙槽炎;镉的慢性积累还会对肾脏产生影响。铅积累过高会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肾脏、关节、生殖系统紊乱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损害。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儿童血铅水平过高会导致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智力降低,影响其学习成绩[10]。蔬菜中重金属超标可能是在种植过程中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富集。

2.2.2 水产品中不合格项目情况

本次抽取157批水产品,有淡水鱼53批,贝类104批,其中有6批贝类和4批淡水鱼不合格,贝类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氟苯尼考,氟苯尼考又称为氟甲砜霉素,其具有抗菌谱广、吸收快、体内分布广、安全高效的特点,对敏感菌的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氯霉素类动物专用广谱抗生素,它的抗菌作用机制是阻止细菌蛋白质合成[11]。氟苯尼考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性和耐受性,能够用于水产养殖,对治疗细菌性的水产疾病有效[12],但人体通过食物链摄入氟苯尼考后会出现厌食、腹泻等不良反应。在水产品中检出该类抗生素的原因有可能是养殖户在治疗或预防水产品疾病时添加过多。

2.2.3 水果中不合格项目情况

本次抽检水果37批次,其中荔枝2批,有1批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毒死蜱。毒死蜱是一种农药,它主要是喷洒后残留在农产品表面或通过累积作用存在于农产品中[13]。农药毒死蜱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人们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导致人体诱发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14],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2.4 鲜蛋中不合格项目情况

本次抽检鲜蛋63批次,有8批鸡蛋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有氟苯尼考、磺胺类(总量)、恩诺沙星。磺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叶酸在细菌体内的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是一种合成类的抗菌药物[15]。恩诺沙星是合成的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是治疗动物性疾病的专属用药[16]。生产者在用药期间用药不规范,会导致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畜禽体内过量积聚残留,食用污染动物性食品,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如过敏反应、泌尿系统损害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17]。

3 结论

B市2021年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中,农产品的质量相对安全,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这种非法添加行为非常普遍。因此为了人们餐桌更加安全,提以下几点建议。①国家层面,要修定各项法律法规和完善已出台各种法律规范,执法者要学法和用法,依法严厉制裁违反诚信,制假造假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的各环节做到3个“力度”,加大监管力度、重点监测;加强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加大抽检力度,在销售环节减少危害,相关部门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管,规范其使用量,降低风险,切实守护好人们的“菜篮子”工程。②社会要加强宣传、社会监督和大众传播媒体的监督,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倡导道德规范、明礼诚信的要求,让人们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加强无公害食品生产。③加强生产商和销售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使用非法添加剂不仅带来危害,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公民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己行为,从源头解决食品的污染问题,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猜你喜欢

腺嘌呤氟苯尼乙酸钠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腺嘌呤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解动力学特性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乙酸钠结构研究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不同质量分数乙醇、乙酸钠溶液对双乙酸钠结晶过程影响
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
缺氧微环境下3-甲基腺嘌呤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