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新品种建鲤2 号育种与养殖技术(下)

2022-02-17唐永凯王兰梅李建林俞菊华李红霞

科学养鱼 2022年1期
关键词:静水漂白粉全池

唐永凯,王兰梅,李建林,俞菊华,李红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3.产卵

(1)鱼巢制备。鱼巢常用材料为棕片和柳树根等,鱼巢经清洗、消毒、晾干备用。鱼巢消毒可用浓度50 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

(2)产卵池。产卵池应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清新、阳光充足,面积2~5 亩,水深80~100厘米。注水前应彻底清塘,进水需经孔径0.25毫米的筛网过滤,池边和池内无杂物。

(3)自然产卵。选择天气晴朗、水温适宜时进行人工催产,效应时间控制在晚上10 时至清晨。亲鱼注射催产激素后按雌、雄(1.2~1.5)∶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每亩可放亲鱼500~750 尾。产卵池应配备增氧机,以防天气突变造成缺氧。亲鱼产卵通常在凌晨至清晨为高峰期。

在产卵池周围固定绳子或竹竿,将鱼巢悬挂在绳子或竹竿上,悬吊于水面下(图2)。鱼巢布置应在亲鱼注射催产激素、放入产卵池后进行。

图2 产卵池中的鱼巢

(4)人工授精。注射催产药物后,在接近效应时间时对雌鱼进行检查,若轻压腹部,鱼卵能顺利流出,说明鱼卵已经发育成熟,可以进行人工授精。将雌、雄亲鱼捞起,用毛巾擦干鱼体上的水,同时向盆内挤入鱼卵和适量精液,轻轻搅动2~3 分钟,充分受精后进行着巢或脱黏工作。在水池中均匀铺放鱼巢,加入清洁水没过鱼巢,将人工授精的鱼卵缓缓地倒入,同时用手拍动容器中的水,使倒入水中的鱼卵冲散开,均匀地黏附在鱼巢上。

4.孵化

(1)静水孵化。静水孵化适用于鱼巢孵化,一般为水泥池静水孵化和鱼苗培育池孵化。将布有受精卵的鱼巢挂在水泥静水孵化池或鱼苗培育池中,鱼巢放置深度为水面下10~20 厘米。水泥静水孵化池可放着巢卵10 万~15 万粒/米3,鱼苗培育池应提前放着巢卵50万~80万粒/亩。水泥静水孵化池和鱼苗培育池应提前7~15天严格清塘、消毒,进水要经70~80 目的筛网过滤。水泥静水孵化池底部需要布设微孔增氧设施,水深80~100厘米;鱼苗培育池水深50~80厘米。

(2)流水孵化。流水孵化适用于鱼巢孵化和脱黏鱼卵孵化。流水孵化设施有孵化缸、孵化桶和孵化环道,可放受精卵60 万~80 万粒/米3。脱黏常用材料有滑石粉水和黄泥浆水。将受精卵一边倒入脱黏水中,一边搅拌,脱黏2~3 分钟,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孵化器内孵化。

(3)孵化时间。受精卵经过3~5 天孵化出膜,孵化时间与水温负相关。孵化3天左右,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腰点(鳔)出现,能平游。水泥静水孵化池中的鱼苗需在3天内出售或下池培育,鱼苗培育池中的鱼苗此时需投喂豆浆。

(4)孵化管理。孵化期间要安排专人值班,每天应多次巡查,遇到断电、断水、断气等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填写日志。

三、苗种培育

1.池塘消毒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7天以上,除去杂物和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埂。常用消毒产品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粕。生石灰适用于干法清塘,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用量为60~70千克/亩;漂白粉、茶粕适用于带水清塘,加水拌匀后全池泼洒,水深1.0 米时,漂白粉用量为4~8 千克/亩,茶粕用量为40~50千克/亩

2.施基肥

清池后鱼苗池水深应调整为0.5~0.7 米,鱼种池水深应调整为0.8~1.0 米。进水应用60 目筛网过滤。放苗前3~5 天,鱼苗或鱼种池中施发酵腐熟粪肥200~500 千克/亩或绿肥200~300 千克/亩,或施微生物菌肥1.5~2.0千克/亩。新挖鱼池应增加施肥量,或增施化肥5~10千克/亩。

3.鱼苗放养

放苗前1 天,将50~100 尾活苗种放入池塘网箱中,经12~24 小时观察苗种的状态,并检查池水药物毒性是否消失。鱼苗下塘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下塘地点应选择在上风处,下塘时的水温差应控制在3℃以内,如超过3℃,应采用将运苗袋放置池水中和逐步换水等方法,缓慢进行加温或降温,使温差小于3℃。鱼苗放养时要准确计数,一次性放足,长江以南地区放养密度20 万~30 万尾/亩,长江以北地区放养密度15万~20万尾/亩。

4.养殖管理

鱼苗培育以投喂豆浆为主,先将黄豆加水泡软,磨成浆投喂,豆浆现磨现用。鱼苗下塘时水深在0.5~0.7米,1周后逐步加水,一般鱼苗培育至体长3 厘米时,水深在1.2~1.5 米。每天巡池3~5 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水质过瘦需适当追肥,每次有机肥用量为100~150 千克/亩,加无机肥(氮磷比为9∶1)5 千克/亩;单用无机肥(氮磷比为5∶1),用量为10千克/亩,隔天施肥1次。无机肥应在晴天施用。

5.鱼苗出池

鱼苗经15~20 天培育至全长3 厘米左右夏花鱼种时,准备出池。鱼苗出池前,应拉网锻炼2~3 次,拉网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阴雨天或鱼种浮头时不宜进行,拉网前停喂饲料1天。拉网将鱼苗围入网中,观察估算苗种数量和生长情况,过10~20分钟再放回池中。

四、健康养殖技术

1.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1)养殖场地。养殖场地应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信顺畅、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单个池塘养殖面积5~10 亩,水深1.5~2.5 米。网箱养殖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大于4米,静水或微流水,流水流速 0.07~0.2 米/秒,溶氧 5 毫克/升以上,pH 7~8,透明度大于1.0 米。鱼种放养前应做好池塘的修整、清淤、清除野杂鱼、消毒、注水、施基肥等工作。

(2)鱼种放养。鱼种从建鲤2 号培育单位引进,或从培育单位指定良种场引进。放养鱼种应体质健壮、无伤病,鳞片、鳍条齐全,规格整齐,一次性放足。鱼种放养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池塘下塘地点选择在上风处。大规格鱼种一般早春放养,当年夏花在5-6月放养。

(3)放养规格和密度。放养规格和密度应依据各地养殖习惯和预期达到的规格、产量以及实际养殖条件而定。放养规格要整齐,鱼种规格为50~150 克/尾,池塘放养密度为1 000~1 500 尾/亩,网箱放养密度为100~200尾/米2。

(4)养殖模式。建鲤2 号可采用单养、主养、混养和套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养殖周期一般为12~24个月。单养、主养、混养建鲤2号,以投喂适口配合饲料为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一般为鱼体重的1%~3%,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和鱼摄食情况进行调整。池塘养殖时日投饲2~4次,网箱养殖时日投饲3~6次。

(5)养殖管理。每天巡塘2~3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观察浮头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增氧、加注新水等措施;每天查看饲料台、检查鱼吃食情况,决定投饲量的增减;及时捞除死鱼、伤残和病重鱼,检查病害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养殖过程中池水、食台要定期消毒;拉网操作应细心,避免鱼体受伤;发现鱼病要及时检查、确诊,对症治疗;定期检测水质,发现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时及时采取措施;高温期和天气突变时要安排专人值班,防止鱼严重浮头、泛塘。每天做好养殖管理日志。

2.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对水霉病的防治方法是捕捞、运输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治疗时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8 分钟。对疖疮病的防治方法是放养前用漂白粉5~10毫克/升浸泡鱼种约30分钟,发病季节在食场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鱼发病时用漂白粉1 毫克/升全池泼洒,或用五倍子1.5~3.0毫克/升煎水全池泼洒。对细菌性肠炎病,治疗时用漂白粉1.0毫克/升或强氰精(三氯异氰尿酸)0.2~0.5 毫克/升全池泼洒,配合用大蒜素药饵连喂4~6天。

(全文完)

猜你喜欢

静水漂白粉全池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一种基于浅水静水环境的浮筒构架式水上钻探平台
羊城颂
健康养殖问答(25)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静水深深流
船模静水横摇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