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池塘管理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2022-02-17项守鹏

科学养鱼 2022年1期
关键词:投饵病原越冬

肖 良,项守鹏

(1.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江苏 宿迁 223800;2.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农业局,江苏 宿迁 223800)

进入严冬季节,有的养殖户思想麻痹、高枕无忧,有的养殖户疏于管理、操作不当,有的养殖户缺乏认知、盲目乐观,极易给冬季池塘管理带来一定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冬季池塘管理刻不容缓。笔者结合日常在一线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应对措施,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冬季池塘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有的养殖户认为,冬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水温变化幅度较小,池塘水深、水浅不重要。实践证明,越冬池塘适当水深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越冬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和存亡,俗话说:“水深如高楼、层层有鱼游”。适宜的水深不仅有利于提高水体载鱼量,更有利于越冬水产养殖动物分泌物的稀释和分解。池水太浅,水产养殖动物拥挤在狭小水体易产生应激反应,刺激机体新陈代谢加快,分泌及排出物直接影响机体体质和池塘水质;易降低机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易造成水产养殖动物缺氧和被冻伤、冻死,翌年发病率高。因此,关注池塘水深变化是池塘冬季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误区二:有的养殖户认为,冬季池塘水温、池水变化幅度较小,改不改良水质、底质不重要。实践表明,经常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的越冬池塘,水中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甲烷等有害物明显偏低,pH 稳定,水环境好,病原微生物得到有效抑制,底质、水质良好,水产养殖动物生长良好、食欲旺盛、膘好、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

误区三:有的养殖户认为,冬季池塘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冬眠状态,投不投喂饲料不重要。实践证明,冬季,虽然水产养殖动物处在半休眠状态,但新陈代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只要水温适宜,就需要摄食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所以,冬季投喂一定质和量的饲料的池塘,水产养殖动物长势就好,病害明显偏少,翌年投放苗种成活率也高。

误区四:有的养殖户认为,冬季池塘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增不增加溶氧不重要。实践证明,冬季水产养殖动物虽然不像夏秋季节那样需氧量大,但池塘有机质及水呼吸耗氧却很大,一旦溶氧不足则易形成“氧债”,久而久之,积累严重时,易引发闷塘现象,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池塘溶氧必须保持在5 毫克/升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水产养殖动物呼吸和正常越冬、生长需要。

误区五:有的养殖户认为,进入冬季,水产养殖动物就不生病了,预不预防病害不重要。实践证明,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要管理不善,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在水环境适宜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病,并没有绝对不发病和流行季节,只是相对其他季节发病少而已。有的养殖户在秋季疏于病害防治,导致有些发病的水产养殖动物在没有得到有效治愈的情况下进入越冬季节,所以,即使在冬季没有出现死亡,也是病原体携带者,一旦条件适宜皆可发病死亡,即使没有死亡,抗病能力极低,翌年春季也会暴发病害,这就是近年来春季常常出现“渔瘟”的由来,因此必须加以防范。

误区六:有的养殖户认为,冬季干冻晾晒和修整池塘不如春季效果好。实践表明,冬季清淤修整过的池塘水质清新良好,病原微生物明显减少,发病率低。其原因是:池塘底泥中富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更是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育场所,清整中的“清”就是清淤,将池塘中的底泥连同病原微生物一并清理出去,减少池塘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蔓延。清淤修整过的池塘,经过冬天漫长的低温和冻晒,可以有效冻死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促进底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有害气体曝出,起到净化和改良池塘生态环境的效果。便于翌年春季早放水、放苗。而春季时间紧,则没有这么多的优点,因此,冬季池塘干冻晾晒和清整对于改良池塘生态环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冬季池塘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是保持合理水深,越冬池塘水深一般在2.5 米左右,虾蟹塘在1.5 米左右。过深或过浅则不利于越冬。一旦池塘水位下降过多,应在晴天中午及时慢慢补注新水,以保证适宜水深,确保水产养殖动物安全越冬。

二是保持良好水质。首先是保持越冬池塘中池水有一定的肥度,也就是水中要有一定数量、种类的藻类和有益微生物。保证池塘内能量和物质的良性循环,降解池塘残饵和粪便,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池塘水体自净能力,还为水产养殖动物提供氧气。对于池水条件较差的池塘,要在晴天中午及时更换附近池塘中藻类丰富的水体,也可泼洒藻种,以补充适宜种类的浮游藻类,同时全池泼洒氨基酸或有机肥水素,促进藻类平衡。其次是使用化学药物改良水质和底质,特别是病害较多的塘口和老塘口,要及时抛撒底改片改良池塘底环境。有条件的池塘,可每月抛撒1 次底改片。常用的有:底改先锋、解毒底净(50%过硫酸氢钾片),水色不好的池塘在晴天中午泼洒解毒绿水宝(腐植酸钠)、碧水安(有机果酸),达到改良底质和水质的效果,为水产养殖动物越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是保持合理投饵,确保水产养殖动物膘肥体壮。实践证明,冬季合理投喂一定质和量的饲料不仅有利于补充水产养殖动物所需营养,还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春季“渔瘟”发生概率。所以,冬季选择优质饲料和投饵方法很重要。首先是选择优质、容易消化的饲料及剂型。实践表明,优质易消化的饲料不仅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消化吸收,还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要选择信誉好的饲料厂商或经销商购买新鲜饲料,饲料剂型可根据水产养殖动物摄食习性加以选择(鱼一般以投喂漂浮饲料为好,便于观察活动和摄食情况)。其次是投饵方法。一是投饵时间的选择。一般选择在晴天中午、无大风天气进行,遇到连续雨雪、大风恶劣天气则停止投喂。二是日投饵量的确定。日投饵量一般为吃食水产养殖动物总体重的0.2%~0.5%,避免盲目投喂造成饲料浪费,污染环境,为病原微生物提供滋生环境,影响水产养殖动物安全。因此,科学投饵,不仅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营养补充和健康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投饵对水环境的污染。

四是保持充足溶氧,确保水产养殖动物生命安全。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季节都需要保持池塘中足够溶氧,这是贯彻池塘管理持之以恒、不可松懈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冬季更应高度重视,因为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雨雪、大风降温天气频发,增加了池塘中溶氧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对于结冰时间相对较长的池塘要在晴天中午及时破冰增氧,特别是水产养殖动物存塘量大的和底泥较厚的老塘口,在增氧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定期、适量抛撒增氧片(过碳酸钠),及时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氧债”的形成,达到增氧目的。避免因池塘缺氧发生闷塘现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五是坚持病害防治,确保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首先是及时防治寄生虫病,主要是小瓜虫、斜管虫等;其次是真菌病防治,主要是水霉病;再次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冻伤或机械损伤。冬季,拉网捕鱼或放养苗种,要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减少水产养殖动物机械损伤,同时拉网或放养苗种要选择在晴天中午无大风天气进行,一般水温在7~8℃和气温在12℃以上为宜,避免操作不当和气温过低使苗种损伤或冻伤,造成病害或翌年“渔瘟”的发生。因此,对于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大于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能视而不见。防治病害常用的药物,市场上规范化的渔药皆可,要严格按药品说明或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合理使用,切不可道听途说,盲目使用。

六是坚持清整池塘,确保水产养殖动物苗种提前放养。实践表明,冬季经修整后干冻晾晒的池塘翌年病害明显减少,究其原因,冬季清整池塘时已经将池塘中过多的底泥及时清理到岸上,便于铺展暴露空气中,加之一个冬季完全冻晒,可以有效杀灭底泥中的病原微生物,加速底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有害气体的曝出,效果比春季要好。因此,冬季清整后的池塘一般不要放水,池水保持在30 厘米为宜,同时也为来年春季提前放养苗种提供便利。如确需放水、放苗,应在苗种放养前1周,使用漂白粉清塘消毒后再放水、放苗。这样,不仅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还利于保持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为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冬季池塘管理是多方面的,要认真对待,坚持每天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水产养殖动物健康安全过冬。

猜你喜欢

投饵病原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