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技能大赛活动研究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17孙其松刘海洋孙朋朋

科技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大赛

孙其松 刘海洋 孙朋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0 引言

“崇尚一技之长, 不唯学历凭能力”“匠心铸就梦想,技能点亮人生”的话语早已响彻神州,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了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紧迫需求。 职业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技能培养是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方式,开展技能大赛则是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1]。

本文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学院大学生技能大赛开展现状,总结成绩取得的原因以及探寻仍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赛育人成效提供有益参考。

1 技能大赛开展现状

学院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完善保障制度和反馈机制,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院赛—省赛—国赛—世赛”的四级大赛体系。 院级技能大赛为逻辑起点,以每年11 月份举办的“技能竞赛月”为标志,拉开技能大练兵序幕。 每年设置50 个左右比赛项目,对接行业赛、省赛、国赛、世赛,赛项覆盖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1/3 以上学生参加决赛阶段比赛,已形成了“专业大覆盖,人人都参与,层层有选拔”的生动局面。 本固方能枝荣,通过院级技能大赛“海选”出的技能精英,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代表学院参加省级以上比赛。 近三年共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500 余项,其中16 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艺术插花等赛项荣获一等奖,3 名同学进入第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花艺中国集训队,大赛成绩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通过大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岗位技能,提高了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展现了职业院校学子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 指导教师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教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接触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

2 技能大赛成绩取得经验

学院大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赛场上取得的成绩与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与全院师生奋力拼搏、苦练技能紧密相连。

2.1 建立了高效的组织框架

学院成立学生技能大赛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二级学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技能大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领导、审批、协调、组织等工作;技能大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公布各类技能大赛信息,组织、协调技能大赛报名和参赛工作;二级学院负责做好参赛学生队伍的选拔和集训工作,技能训练场地、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围绕技能大赛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

通过建立权责明晰的组织框架,确保在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不扯皮、不推诿,做到信息通畅、保障有力、高效运转,全院一盘棋,为技能大赛训练、选拔、参赛等大赛各项活动保驾护航,解决教师和选手的后顾之忧,使师生全身心投入大赛。

2.2 形成了“教练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技能大赛赛题的设置反映了行业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大赛是学生技能比拼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名师方能出高徒,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传帮带”建立起新老教师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有学院特色的“培—教—赛—训”的“教练型”师资培养体制机制。 以赛项为单位,建立了结构合理的教练团队, 团队内教师轮流担任省级以上比赛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大力支持,鼎力配合。 经过省级以上带赛经历淬炼,培养了大批专业理论知识深厚,实训能力强,具有丰富带赛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提高了学院教师整体教学能力。 近三年,涌现出省级以上教学团队5 个,3个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9 人,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75 人次、 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等8 人次。

2.3 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大赛源于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 立足于专业基础,通过解构赛项核心技能,精准匹配专业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专业全部学生,形成技能大赛普惠机制。 通过借鉴世界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理念,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就业岗位核心技能和人才成长规律,对接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了《专业标准》《技能训练指导书》《赛项规程》等系列丛书。 注重将丰富的大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开发主持建成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 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 门,省级精品课程11 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40 门, 出版省级以上精品、 重点及规划教材55本等教学资源。

3 开展技能大赛的不足之处

3.1 学生对大赛参与主动性有待提高

学院大学生接到比赛通知后,部分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的课程本就紧张,准备大赛意味着将牺牲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甚至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为了达到评奖评优的成绩要求或者毕业要求,希望把更多时间用来完成专业学习,不愿多花时间在大赛上面。 还有些学生参加比赛是因为受到了教师的动员,把参加比赛和获得、奖助学金以及在就业时更受企业青睐挂钩。 通过被动报名方式参加比赛的学生,对参加技能大赛缺少主动性,没能真正领会参加技能大赛的目的, 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技能成才观念,不能达成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3.2 学院对大赛文化氛围营造有待加强

在技能大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兼具职业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大赛文化是引领大赛活动的动力之源,大赛文化本质上从属于校园文化[3]。 和其他校园文化宣传相比,涉及的大赛文化宣传的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目前宣传集中在赛前发比赛通知,赛后在网站上刊登比赛结果。 相关讲座论坛等数量普遍偏少、质量不高,工匠大师进校园次数不多,优秀选手的经验总结和技能成长历程鲜见系统报导和深入总结。 总的来说,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还未深入人心, 工匠精神培育任重道远,大赛文化氛围营造有待加强。

3.3 教师对学生训练方式合理性有待提升

技能大赛备赛时间紧, 任务重, 目标要求高,要想把涉及的全部技能点训练的炉火纯青, 学生操作的游刃有余,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 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停上自己教授的课程, 少部分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停上公共课或其他专业课, 一度出现备赛学生“两耳不闻学习事,一门心思忙大赛”的局面。 指导教师大都对技能训练格外重视, 对学生进行不断反复的指导,对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极易培养出“高技能、低学识”的学生,偏离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的形成。

4 提高技能大赛育人成效的措施

走技能成才之路,必将经受大赛考验,需要明白的是参加大赛只是培养人才的一个手段,并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终点。 通过大力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注入技能成才内生动力,才能为日后不断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4.1 课堂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阵地,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兼顾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工匠精神元素。 要想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教师自身得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只有深刻把握住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后[4],才能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在工作态度上严谨认真, 在工作方法上勇于创新,在工作成绩上追求卓越。 教师在课堂上配合专业教学,灌输工匠精神承载的精神品质,讲述大国工匠的成长心路历程,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做好示范教学。 例如,园林工程施工课程中关于园林造林的误差只有几毫米,教师只有现场教学,亲身示范,控制误差,以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工匠精神,才能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融合。

4.2 传播媒介宣扬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应广为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如橱窗、广播、网站、现场讲座等,全方位、多角度宣扬工匠精神。统筹开展优秀大赛选手经验分享会,深入挖掘校内技能成才典型,邀请技能大师进校园,汲取大师成长经验, 促使学生树立掌握一技之长同样能够成长成才,能够改变命运的理念。 建立校园文化长廊,记录优秀选手成长成才轨迹,剖析选手获奖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学生模仿和学习的热情。 针对大赛宣传报到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可在校园网首页开通“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技能精英”的专题网站,集成发布与大赛相关的各种政策文件、竞赛动态、研究成果等,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乐园。 校园内处处营造崇尚技能、争当先进、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工匠精神熏陶,则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4.3 科学备赛践行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技能大赛训练不应以牺牲公共基础课、其他专业课为代价,其他课程的学习从长期来看对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也是有利的,也是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必然要求。 学院可通过开放实训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训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尽早进行技能训练,提前打好技能基本功。 进入集训阶段之前,已经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进入集训队后更多的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按照指导教师制订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为解决学生不能认清自身技能掌握程度或专家、指导教师不能亲临现场指导的难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实验室安装高清摄像头,全程摄录训练场景,为学生认清自身技能短板以及专家、指导教师远程指导提供了可能。 只有不以牺牲学生综合发展为代价,科学合理的准备大赛,才是真正的践行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匠。

5 结语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作为高职院校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课堂内外不断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教师身体力行的践行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起到积极指引作用,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大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辅之以科学的备赛手段,最终技能成才方能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