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众创空间的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16闫中秋康亚飞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6期
关键词:设区众创导师

闫中秋,康亚飞,肖 莺

(1.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8;2.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1 江苏省众创空间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截至2019年年底,江苏省共有众创空间790家。其中,在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170家,占比为21.5%。据统计,超过30 000个(家)企业及团队入驻众创空间,平均每个众创空间入驻的企业或团队数量约40家,众创空间已成为初创型企业生根落地的不二选择。江苏省大部分的众创空间分布在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和镇江。

江苏省在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各种要素的推动,例如人才、资本、政策的倾斜,有利于创新创业在江苏的更好发展。在完善投融资体系方面,鼓励众创空间自身设立或引进外部投资机构设立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资金),解决入驻企业(团队)融资难的问题。超过3 000家创新创业团队得到各方融投资,获得的投资总额接近百亿元。同时,也关注对创客的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超过10 000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8 062场次。为保障培训效果,积极倡导创业导师制度的发展,鼓励对创新创业有所帮助的投资人、成功企业专家学者等利用自身优势,承担创业导师一职,为处于初创阶段的创客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业辅导。

2 江苏省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对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量化分析方法。由于数据包络分析法有着独特优势,使得众多学者在研究创业孵化器绩效时会选择使用此种方法,基于此,本文也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众创空间进行绩效评价。

众创空间扮演着创新创业的载体角色,探究其运行效率,就是衡量其创新创业资源利用之后产生的效益价值高低,需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即“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结合DEA方法要求及众创空间评价要求,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全面性原则。需要结合众创空间多投入与多产出的特点,以综合全面的视角来选取反映众创空间运行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

(2)可获得性原则。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众创空间的指标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确定收集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经济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在以往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充分考量当下众创空间发展形势,构建了新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4)目标导向性原则。构建的众创空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需要具有评估功能的同时,兼具目标导向性功能。

以往学者在对众创空间运行绩效进行研究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如下:张丹宁等[1]采用的投入指标有固定资产、人力投入以及融资金额方面的投入,产出指标包括孵化及社会两个层面的效益;李燕萍等[2]采用的投入指标有创新创业方面的活动、导师数量以及融资情况,产出指标有各个层面的效益,包括财政方面、社会方面以及企业孵化方面等;尹祥信[3]采用的投入指标包括服务人员数量、导师数量、提供的工位数及创业培训、财政补贴,产出指标包含经济、社会和创新效益。参考上述学者关于DEA研究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并充分考虑江苏省众创空间发展报告所选用的指标统计内容,本文用于衡量江苏省众创空间运行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如下:投入指标有服务人员数量(X1)、创业导师数量(X2)、财政支持资金(X3)、创新创业活动与培训次数(X4)、提供的工位数(X5);产出指标有众创空间总收入(Y1)、获得的投资总额(Y2)、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数(Y3)、吸引就业人数(Y4)、获得的知识产权数量(Y5)[4]。

3 江苏省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通过MAXDEA8软件,选择超效率BCC模型,对2019年江苏省众创空间运行效率进行测算,得出3种效率,如表1—4所示。

表1 13个设区市众创空间2019年DEA效率测算结果

表2 13个设区市的众创空间技术效率分类情况

表3 13个设区市的众创空间纯技术效率分类情况

表4 13个设区市的众创空间规模效率分类情况

3.1 技术效率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众创空间技术效率整体一般,平均值为1.406,高于平均值的设区市有7个,低于平均值的设区市有6个,最大值是淮安的2.134,而最小值是南通的0.845。从表2可以发现,技术效率为1.8以上的设区市有1个,占比达到7.7%,技术效率值为1.6~1.8的设区市一共有4个,占比达到30.8%,整体状况良好;技术效率为1.0~1.6的设区市有5个,占比38.5%,有改进空间;技术效率为1.0以下的设区市有3个,占比23.1%,表现差,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3.2 纯技术效率分析

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众创空间纯技术效率较好,平均值为1.836,高于平均值的设区市有5个,低于平均值的设区市有8个,最大值是淮安的3.526,而最小值是南通的0.905。从表3可以发现,超过一半设区市的纯技术效率大于1.5,占比达到61.6%,众创空间整体的运营管理都较好,资源利用程度较高,而纯技术效率小于1.0的仅有南通,占比7.7%,存在一定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方面的问题。

3.3 规模效率分析

从表1和表4可以看出,江苏省众创空间规模效率较差,平均值仅为0.809,高于平均值的设区市有7个,低于平均值的设区市有6个,最大值是苏州的1.002,而最小值是泰州的0.599。从表4可以发现,除了苏州为规模效率有效,其他12个设区市均存在无效情况,说明江苏省众创空间整体存在规模化水平不高和投入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从年度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对众创空间支持力度较大,给予的财政补贴也较多,但从分析结果来看,众创空间从政府获得的补贴并未在其发展过程中予以充分使用,所以各级政府有必要根据众创空间的运营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创新创业活动与培训次数过多、创业导师数量过多及提供的工位数量超过合理标准,势必使得众创空间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资源过剩,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众创空间的运行效率,有必要根据各地区自身发展情况,调整创新创业活动与培训次数、创业导师数量及提供的工位数。

4 提升江苏省众创空间绩效的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江苏省众创空间在活动举办频率、创收能力、投融资服务、运营人员素质、支持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不足,以及江苏省众创空间存在的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财政补贴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孵化服务能力的培育

孵化服务能力是众创空间的最关键能力,出色的服务能力可推进创业进程,也为众创空间树立市场口碑,提升创业集聚力,继而提高创收。因此,需要引导江苏省众创空间持续培育孵化服务能力,优化创业孵化服务链条。首先,完善服务体系,通过与国内其他优秀省份的众创空间横向对比,强化服务支撑,包括技术支撑、商务服务等,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人才、知识产权、咨询等中介机构,将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等加速服务普及化,提升服务的覆盖面、针对性,及时响应创客的需求。其次,强化创业导师咨询体系,对创业导师的任职资格进行严格把关,聘请一批兼具理论素养与创业实践经验、了解江苏省创投圈情况的导师,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对在孵团队的引导作用,助力创业团队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再次,搭建活动交流平台,依托江苏省众创空间产业协会的沟通桥梁,举办邻近省份的“双创”交流会、创业导师论坛、创业文化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对接创业论坛、创业培训活动为创业团队提供思维启发和技能提升,通过向创业大赛输送创业项目为创业团队打开知名度,吸纳各类创业资源与支持力量。最后,进行服务配套的建设,尤其是增加公共服务面积,提高对服务要素的承载力,进而提升江苏省众创空间的创业承载力。

4.2 提升投融资服务能力

江苏省众创空间的整体基金规模过小,阻碍了其向更高水平绩效的跨越,反映出其投融资服务能力的不足。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资金相当于其创业项目的血液,资金能保持创业项目的持续性运转,是创业者最亟须的创业资源。同时,资金能为创业者提供针对其他创业要素的购买力,是创业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江苏省众创空间强化投融资能力,需要有关机构与众创空间的共同努力。第一,监管部门与众创空间产业协会应构建更加完整、互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互联网+”形式引进众创模式进行筹资。第二,支持金融机构推出面向初创企业的金融产品,为创业团队提供投融资解决方案。第三,众创空间企业需要利用自身的商业资源,引入民间资本注资种子基金以扩大基金规模或引荐天使投资人,既帮助在孵团队成长,又能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第四,在创投发展较不成熟的地区,政府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与社会投资基金并存,引导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江苏省政府可利用其号召力,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同时完善“双创”引导基金体系,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将社会资本引入江苏省众创空间创投领域,强化资本支撑。

4.3 提高专业化建设水平

江苏省众创空间有90%的众创空间为综合型众创空间,发展模式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综合型众创空间必须拥有十分全面的创业资源,要求具备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因此, 江苏省众创空间可聚焦某一专业领域,朝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塑造特色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第一,江苏省众创空间识别自身所长与核心资源,准确定位自我,在自身擅长的服务领域增加创新投入,打造出高水平、优质的服务品牌。第二,可聚焦江苏省的主导产业,如生物医药项目的孵化需求,借鉴某市在主导产业上的管理经验,建设专业化的服务体系。第三,产业协会支持江苏省众创空间协同发展,通过政府加强引导作用,引导江苏省众创空间通过聚焦孵化领域、匹配专业导师,从原先提供一般性创业孵化服务的综合型众创空间,升级为提供高度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型众创空间,推动江苏省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第四,选取有代表性的绩优企业,向其他众创空间传播专业化建设的经验,发挥带头效应,协同发展。

4.4 打造高素质运营队伍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的人才能让企业的业务经营有条不紊地开展,对于众创空间企业亦如此。众创空间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的输出,很大程度上依靠专职运营管理人员,他们专门负责对创业团队的服务工作。运营人员的数量、素质高低关系着众创空间服务的质量、针对性、及时性,这也是江苏省众创空间的短板。因此江苏省众创空间需要加强建设运营队伍,根据业务的需求量保证运营人员的数量,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运营人员,强化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保障其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的有效输出,既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又帮助提升在孵项目的孵化成功率。

4.5 加强政策的引导与管控

江苏省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江苏省众创空间发展的引导,加大对“活动举办尤其是交流活动”的支持力度,这对江苏省众创空间的发展意义深远。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上众创空间领域发展成熟地区的经验,支持众创空间引进国际先进的创业孵化理念,提升众创空间的造血能力;支持并引导众创空间与国外先进众创空间开展交流合作,帮助在孵团队充分吸纳、整合和利用国外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支持有条件的众创空间积极筹办或联合举办、参与国际级的“双创”活动,如江苏省众创空间创投峰会、江苏省商业领袖峰会等,既能交流心得,又能对接引进一批海归人才、国际人才到江苏省众创空间创业,吸引一批富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在江苏省众创空间落地。另一方面,发挥江苏省在合作中的先导作用,积极引进其他省份创业团队,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江苏省众创空间集群,为江苏省众创空间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猜你喜欢

设区众创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V eraW an g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导师榜
地方立法民主性的空间、内涵与路径——以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为切入点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温州等5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