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分析《临证指南医案·痞》用药规律

2022-02-16陈玉链梁嘉仪何日明卢建东杨曙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临证指南痞满叶天士

陈玉链 梁嘉仪 何日明 卢建东 杨曙东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2.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3.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广东深圳 518033

“痞”作为病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又称为“否、满、痞塞”[1]。到了汉代,张仲景提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进一步明确了痞满的定义[2]。近代以来,将以心下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触之濡软、按之不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诊断为痞满病[3]。叶天士作为温病学派的代表,在脾胃病论治方面亦颇有贡献,他承袭前人的思想,提出胃阴学说、“脾体阴而用阳”等[4],在继承中创新,且有医案专篇论述痞满的治疗[5],《临证指南医案》是反映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本文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痞证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涉及医案均来自2017 年版《临证指南医案》[6]卷三痞门。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初诊处方和复诊进行调整的处方;处方药物组成完整。排除标准:处方重复出现;医案中仅有中医方名无具体组成且无法查询。

1.3 数据录入

分别由2 名医师将《临证指南医案·痞门》中医案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网站(http://www.iankb.com),保证挖掘数据的准确性,建立数据库。

1.4 数据标准化

中药规范参考《中药大辞典》[7]、《中药学》[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标准规范化,选择该软件中的“医案标准化”模块将上述医案数据库中的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新会皮”“广皮”统一规范为“陈皮”;“焦山栀”统一为“栀子”等。

1.5 数据分析

将标准化后的医案导入分析池,然后选择“数据挖掘与分析”模块分析病案用药频次、中药属性、组方规律等。

2 结果

本研究中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痞门》中方剂30 首,涉及中药61 种。

2.1 用药频次统计

对30 首处方的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例如:半夏、苦杏仁、茯苓等。见表1。

表1 高频药物表

2.2 中药属性统计

2.2.1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 药物四气以温性药物最多,五味以辛味药物最多,归经以肺经药物最多。见图1。

图1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雷达图

2.2.2 中药功效统计61 种治疗痞满的中药共使用频次187 次,频次最高的药物功效为燥湿化痰。见表2。

表2 药物功效频次表

2.3 药物关联性分析

对61 味治疗痞满的中药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置信度≥0.5,支持度≥0.2,统计出的关联中药按照同现频次降序排序,同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半夏-茯苓、茯苓-半夏,支持度最高的药组均由半夏、茯苓两味药组成;提升度大于3 的药组均由枳实、黄连两味药组合。见表3、图2。

表3 药物关联性分析

图2 药物关联性分析图

2.4 药物聚类分析

将高频次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Lance 距离法,距离类型选择最长距离法,得到3 个聚类方。第1 类:橘红、苦杏仁、郁金;第2 类:人参、半夏、茯苓;第3 类:黄芩、黄连、干姜、枳实。见图3。

图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图

2.5 “中医证候—中药”社团分析

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社团分析功能中“中医证候—中药”功能模块,得到76 条样本记录,共6 个社团。见表4、图4。

图4 中医证候—中药社团分析结果图

表4 各个社团的证型及主要药物

3 讨论

本研究对纳入的30 条处方进行中药频次的统计,得到10 味高频药物分别为半夏、苦杏仁、茯苓、郁金、橘红、黄连、枳实、干姜、人参、黄芩;其中半夏燥湿化痰消痞,配伍杏仁加强祛痰之力,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橘红、枳实理气消痞,郁金与之配伍加强行气之功,干姜温中散寒,适用于实性痞满患者,理气药占大多数;茯苓、人参健脾益气,适用于虚性痞满患者。由此可见,上述药物与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较为相似。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此方适用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气滞、湿、热、痰[10],方中半夏为君药,降肺胃气,芩、连苦寒,泻肺心胃之气,人参、干姜、炙甘草升脾气,一升一降,共同调节中焦气机以除痞满[11]。临床试验观察发现半夏泻心汤可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抵御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抑制消化道炎症反应[12-13],且用药价值性和安全性较高[14]。基础实验表明半夏泻心汤可通过调控趋化因子CXCL9、CXCL10,降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IL-6、IL-22 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小鼠的作用[15]。

高频药物的四气分析发现叶天士喜用温性药物,寒性药物次之;五味以辛味药物最多,苦味、甘味药物次之,正如叶天士所说:“苦辛开气,酸苦泄热,是治法矣。”取其“辛可通阳,苦能清降”之意[16-17];归经以肺经药物最多,脾、胃经药物次之;从药物功效看,多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叶天士认为痞满病机多责之气滞[18-19],肺气宣降之功失常影响上中二焦的运行,故“肺药颇投”[20]。气滞又常与郁热、痰浊、湿阻、食积等病理因素相联系。此外,气滞、郁热、痰浊等实邪可与“营液大虚”“中阳不运”等正虚相互影响,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据此,叶天士提出治疗痞满时根据脾胃生理功能的不同辨证用药,细分阴阳、脾胃论治,针对胃阴已亏者,宜苦辛开气,酸苦泄热[21],但中阳不运者,宜辛甘理阳[22];并根据证候改变结合泄热、化痰、祛湿等法,配伍精当。

通过关联规则常用的中药药对为半夏-茯苓,此两味药为小半夏加茯苓汤的主要药物,半夏燥湿化痰、消痞,茯苓利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二者相配,以达“燥湿渗湿则不生痰”之功。研究表明,半夏通过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对大鼠模型具有抗胃溃疡的效果[23]。茯苓可通过促进GES-1 细胞增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毒性作用[24]。药物聚类分析发现,痞证的治疗用药主要分为3 类。叶天士擅用经方在性味方面所寓之“法”[25]。第1 类药物中橘红、郁金均味辛、苦,杏仁味苦,辛苦开气,结合行气化痰;第2 类药物中半夏味辛,人参味甘、微苦,茯苓味甘,辛甘相合,兼健脾益气;第3 类药物中黄芩、黄连均味苦寒,清热燥湿、降泄浊逆;干姜味辛散,大热,温中和胃,兼防寒药凝滞;枳实苦、辛、酸,对症理气和中。

根据“中医证候—中药”社团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叶天士论治痞满多从痰浊、湿邪、气机、正虚、热邪4 个方面论治,故归纳为痰热内闭、热邪里结、气闭化热、热邪入厥阴、暑湿伏邪夹食等13 个证候。社团1 对应湿阻气分证,多因湿邪阻滞气机,故橘红理气化湿,广藿香芳香化湿,乌药行气止痛,高良姜对症散寒止呕;社团2 分别对应痰热内闭、气闭化热、肺气不降胸脘痹阻,三者的共同病机为肺失宣降,气滞于上,影响上中二焦的运行,故常用苦杏仁、瓜蒌皮、郁金等轻苦微辛之品宣发肺气;社团3 暑邪阻气证,暑湿犯表,故用佩兰、陈皮芳香化湿醒胃,枳壳理气宽中,石斛清热滋阴。社团4 包括湿热伤胃、中阳不运、胸次清阳不运,三者发病皆因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失司,故用茯苓健脾助运,半夏、生姜辛温助阳兼燥湿,配伍人参辛甘化阳;社团5 包含热邪里结、热邪入厥阴和寒热客邪互结,三者发病皆因暑湿热由表入里,故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枳实化痰消痞,配伍干姜清温并用。社团6 暑湿伏邪夹食证山楂、莱菔子、神曲、连翘拟保和丸消食,滑石、淡竹叶、厚朴、豆蔻拟三仁汤清热利湿。

本研究通过整理叶天士治疗痞满的医案,对处方中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叶天士治疗痞满用药活用苦辛通降之法,选方多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不墨守成规,根据不同证候灵活配伍,具有脾肺兼顾、温清并用、清热利湿、清导和胃等治疗特点。

猜你喜欢

临证指南痞满叶天士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临证指南医案》中“四时节律”运用探析❋
叶天士棋子治病
基于中国知网的《临证指南医案》研究概况分析※
叶天士拜师谦学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
《临证指南医案》治痹特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