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02-16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标准管护农田

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稳产保供、乡村振兴、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十四五”末,全省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11月底,省政府在南通市召开全省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暨农村水利建设现场推进会,吹响了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号角。

充分认识建设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建设工作,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截至2020年,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00万亩,为江苏粮食连续多年达到700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前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较低,加上年久失修,已建高标准农田未完全达到旱涝保收、年产吨粮田的标准,且工程管护长效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对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充分认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建设力度,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人口增长、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粮食安全风险依然存在。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各国纷纷捂住自己的“粮袋子”,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端稳中国饭碗,确保饭碗里装着中国粮,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显示,我国耕地在2009-2019年间减少1.13亿亩,耕地面积减少趋势明显,迫切需要稳定和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能。从江苏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耕地资源减少的情况,依靠耕地数量扩张来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极不现实。因此,省委省政府下决心规划建设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按其中80%种植粮食计,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可达到800亿斤,这样就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通过集中连片整治可较好解决耕地碎片化、耕地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短板,同时还可推动粮食耕种方式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要求相协调,实现粮食生产由粗放式向集约式、松散化向规模化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生态屏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据调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可节水24%、节电30%、节肥15%、节药16%,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和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实践看,通过完善农田灌排设施和培肥地力,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减少水、电、肥、药等生产资料投入成本,亩均可节约成本100元。高标准农田每亩增加粮食50公斤以上,直接增收120-150元。通过填平废沟呆塘、迁移凌乱杆线、拆除废旧闲置建筑,可增加有效耕地1%-2%,还可增加集体和农户的土地经营收入,改造后土地流转亩均租金可提高100~200元。综合测算,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亩均可节本增收500元左右。

正确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思路和原则

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出今后十年建设目标和要求。围绕国家要求,立足江苏实际,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精准谋划,切实厘清新阶段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思路和原则。

主要目标。“十四五”末,全省规划建成500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十五五”期间,全省再规划改造提升1500万亩。

基本思路。“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的目标,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底线,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重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着力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切实保障粮食丰收,着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主要原则。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步推进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农田建设内容,着力补齐短板,促进提档升级。

坚持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认真落实国家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的要求,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前提下,着力提高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精品工程,真正实现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双轮驱动。

坚持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面广量大,分布在田间地头,管理难度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好工程,管护好项目,真正使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

坚持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并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农田林网、水土保持、生态沟渠建设,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完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任务

强化规划编制。要立足“十四五”,着眼“十五五”,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实施好规划。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规划是安排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的依据,是今后一段时间的行动指南,省市县三级要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省级规划全面落实国家规划的分省目标和任务,明确分区建设任务、建设重点。市级规划是对国家和省级规划的细化落实,进一步明确具体规划布局,确定项目和资金安排,将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县级规划重点落实到地块,强化时序安排,形成规划项目布局图和项目库清单,为项目和资金及时落地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合理落实规划目标和内容。市县两级规划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粮食保障要求、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等因素,充分做好与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深入调查研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分析不同区域制约短板,因地制宜提出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产能目标和建设要求,实现各级规划在底图、底数、目标、标准等方面融合统一。鼓励各地政府自加压力、自筹资金,加大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保障。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经费保障,加强沟通协调,强化专家指导与公众参与,尽快编制好规划,经各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强化质量建设。2021年3月,省政府制定出台《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9月,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决定将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提高至3000元。各地要切实把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作抓好抓实。提升建设标准。坚持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粮食产能1000公斤作为核心建设标准,其它工程设施标准要服从服务于这一核心。配套齐全灌排设施,确保旱涝保收能力大幅提升;围绕宜机化建设要求,加强田块平整,实现小田并大田,完善田间道路、农桥工程建设,确保农机作业能实现,田间作物运得出。强化质量监管。择优选定规划设计单位,加强现场勘察,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工程实施质量监管,构建部门监管、监理现场检查、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和农民群众义务监督的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突出耕地质量。耕地质量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紧盯质量,集聚项目,持续投入,科学利用秸秆,突出用养结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循环农业、有机替代化肥等地力提升示范建设,全面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强化生态农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保护、修复与提升农田生态,推动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加强工程绿色技术应用。重视绿色工程技术应用,以节水、节能、节地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大力推进农田生态沟渠建设,注重生态护坡。积极推广低碳、环保、生态新材料新工艺,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装备应用。探索推广农田灌溉退水净化利用。积极探索推进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充分利用现有沟塘,开展废沟塘整治,建设生态缓冲带、地表径流积蓄和再利用设施,实现灌溉退水净化和循环利用。注重绿色田园建设。农田是构成乡村景观和农耕文化的基本要素。探索推进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提高耕地质量,设置农田林网,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构建绿色生态田园系统,彰显农业休闲体验、生态服务等功能效应。

强化建后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加强工程管护。各地要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项目竣工后,及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移交乡镇,由乡镇进一步明确工程监管责任主体,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压实管护责任。创新管护方式,积极推动将项目工程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范围,实行“五位一体”综合管理。鼓励通过发包、租赁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护。强化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及时上图入库,积极推动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或储备库,实行特殊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高标准农田用途。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按照“占一补一”要求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切实保障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应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应全面履行好农田建设统一管理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要积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保障农田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围绕农田建设管理职责,加强农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宣传农田建设好做法、好经验,为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推进农田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落实资金投入。从2022年起,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亩投资标准将提高到3000元,省级承担了主要支出责任,市县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支出责任,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地要建立健全农田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按照“来之于农、用之于农”原则,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相关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市县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田建设。

强化督查考核。国务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和国务院督查激励事项,省委省政府也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进行考核激励。从2021年起,江苏乡村振兴考核中高标准农田相关考核指标也加大考核分值。各地也应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重视考核结果运用,最大程度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狠抓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农田建设项目有关规定,加强项目选项、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监理、质量检测制度,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探索“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严格执行项目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加快资金报账拨付,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强化绩效管理,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高标准管护农田
重庆今年将新建226万亩高标准农田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2022年我省将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黑板像农田
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