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体育育人效能提升的体教融合模式

2022-02-16张恒

教育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教育人融合

张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育却存在师资不足、场地不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以及校内体育课程难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体育品德等问题。为创新体教融合模式,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校的新苑小学,在已有的思想引领下,在成熟的课程体系中,以提升体育育人效能,提出了小学阶段基于体育育人效能提升的体教融合模式。新苑小学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上下功夫,既发挥体育课“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的教育与意义,又积极做好体教融合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的机会,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文化与体育相融,形成特有体育观

画好全面教育这个同心圆,要在“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下,形成大体育观——体育,不仅仅上好体育课,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挖掘体育专才。学校的大体育观有两种考虑:一方面,形成了“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体育观,育人思路打破“重智育,轻体育”的壁垒,依托俱乐部,根据学生兴趣,整合师资,开发体育课程,让所有学生爱上体育;另一方面形成我们的育才思路,形成“把天赋养成专长,让专长进一步得到提升,最终造就专业性人才”的育才观,即围绕体育天赋的学生,引入专业教练,进行专才训练,实现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通过向上整合资源,向下凝聚力量,形成既涵盖大众学生又囊括学生专业发展的特有的体育观。

社会力量办学,促进体教融合

作为省级体育项目传统校,冰雪项目示范校,学校非常注重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应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校拥有潜在的体育人才(学生)和馆舍设施,但想让体育教师开展一些体育项目训练,或许只能做到皮毛水平的普及。体育教师人手不够、体育专才缺乏是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引入社会力量办学。通过体育局、体校和体育教育机构,引进更专业的、水平更高的教练员,以期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使所有的孩子都热爱体育。

围绕体育项目,开发和雅课程

学校聚焦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本着“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育人观,研发了和雅校本课程。为了提高学生专项水平,学校依托和雅课程体系,开发体育优质校本课程,并利用每周 “快乐周五”全校社团课程时间,开展课程专项训练。同时,征得家长、其他科任老师、学生的意见,为专项体育队伍安排出课后培训时间,让真正具有潜质的学生接受充分的专业指导和训练。目前学校研发有乒乓球、足球、轮滑、冰球、滑轮等特色课程,为体育的实际操作提供课程基础。为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更满足了大众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需求。

“学校+俱乐部”模式深化体教融合层次

我们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化是体教融合成功的关键,所以学校向专业机构借力,结合“注重教体结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开展课余训练”的精神,于2017年建立了体教融合的新苑青少年体育(省级)俱乐部。目前已经形成“学校+俱乐部”体教一体化模式,体育课由一名本校体育教师和一名俱乐部教练共同完成,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后专训,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在专业团队带领下,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体质得到增强;“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还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现状,进而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体育课质量,打造一所品牌体育学校。

特色赛事提升学校的专业水准

学校体育科研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完善从训练到竞赛的育人体系。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组织、参与赛事。学校每学期有横向的班级对抗,每学年有纵向的年级对抗,形成了梯队培养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学校各体育队除了积极参加本区、市级的比赛,还邀请石家庄、保定、沧州等省内学校,共同组织友谊赛,以期以赛促练、赛中成长。

2022年冬奥会给予了学校发展冰雪运动的契机,轮滑、速滑、滑轮、冰球等专业队伍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在市體育局、教育局的协助下,冰球队得到了更高规格的指导和训练,小队员们在球场上的密切配合和一次次成绩的获得,既增强了个人的兴趣和自信,也宣传了体育教育的效能。一批既有舞蹈特长又热爱冰雪运动的学生主动申请组建花样滑冰队,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建。

以体育为翘板,打通五育通道

我们发现,大体育观下的体育锻炼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成为学生发展智育的物质基础。课间体育运动和课堂上穿插运动的小游戏,调节学生状态,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我们创新性地开展以赛代练、以赛促练,培养学生在常规赛事中勇敢、灵活、顽强、不甘落后、团结合作等精神。体育与美育二者相辅相成,学校通过体育学科活动,展示学生强健的体魄、优美的动作、花样的动作,无形中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观念,起到了美育作用。学校创新性开展体育实践活动,打通体育、劳育壁垒,利用项目作业、劳动基地等平台,将强身健体与提升劳动能力相结合。以体育为翘板,打通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实现了五育融合的育人效应的最大化,也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才与专业人才的兼顾发展。

学校的五育融合之路,让学生的思想、家长的思想都得到改变,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目前,足球队学生曹硕、杨萌蕾等8名学生分别被多家俱乐部选中,乒乓小将王明轩、田祎谋等30余人获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袁若谷被选调到省队集训。作为河北省首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衡水市唯一的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我们在全市率先引入轮滑、速滑、冰球项目,目前学校成立的轮滑队有80名队员,滑轮队有30名专业队员,选拔出30名优秀选手组建学校冰壶队。

基于全面育人的体教融合模式提升了体育育人的效能。学生的领导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学生体育的长足发展也推动了智育的发展。体教融合模式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专业教练和专业成长规划,成就体育专才。我们希望精彩发生在每一堂体育课上,让变化发生在每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身上,让成长发生在每一个体育专才的身上。

猜你喜欢

体教育人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刚柔并济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破次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