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舞蹈表演创作过程思考

2022-02-16张凤丹

艺术评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少儿舞蹈

张凤丹

摘要:儿童舞蹈是当前舞蹈创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美育教育中不能缺失的重要内容,儿童舞蹈创编要注重从其审美需求出发,有效考虑儿童内心特征、心理特点及舞蹈特征,舞蹈的创编要坚持以表演情感为基础,保证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动作符合能力特征。因此,本文以少儿舞蹈表演创作过程思考回重点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儿童舞蹈创编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改进对策,不断积累,勇于实践,有效落实,从而不断提高少儿舞蹈表演创作效果。

关键词:少儿舞蹈  表演创作  审美需求  舞蹈成人化  技巧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097-04

近几年中国舞蹈协会以及CCTV舞蹈大赛都高度关注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发展,通过各种宣传平台能够将各个城市少儿舞蹈的优秀作品展现出来,体现出当前少儿舞蹈的繁荣景象,足以证明国内对少儿舞蹈的有效重视。开展各项活动,比赛的目的不仅是为少儿搭建展示平台,更主要是挖掘少儿在舞蹈中的佳作,通过舞蹈的创作,有效普及教育,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美育知识,少儿是祖国的未来,本文将重点放在少儿舞蹈创作过程上,针对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从娃娃抓起,普及美育教育是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内容,激发儿童创造力,启迪其智慧,是当前舞蹈创作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一、儿童舞蹈创编的特征

儿童舞蹈创编内容是儿童的生活及自身天真纯洁、内心世界的有效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形象直观的特征,并且具有活泼生动的特征。儿童舞蹈是其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审美情感及身体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儿童美育的重要内容。将儿童舞蹈特征概括如下。

(一)具有趣味性

儿童舞蹈相对较为简单,是纯洁内心的体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充满趣味性,如动画片童话世界自然景物等内容,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舞蹈动作,并在舞蹈过程中体会隐藏的深刻思想感情。并且由于儿童认知事物具有直观性特征,加上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投入更多注意力,才能够有效激发幼儿高涨热情,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更多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儿童舞蹈创编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趣味性,以此能更好地唤起儿童的注意力,保证儿童有效参与其中,从而完成儿童舞蹈的创编。

(二)具有生动性

音乐舞蹈创编是重要内容,儿童舞蹈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简单、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作为辅助,音乐的歌词一定要保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朗朗上口,简单易懂,通过播放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深刻印象。将完整押韵的音乐作为舞蹈配音,能够激发起表演欲望,朗朗上口的歌词能够更好地突出舞蹈展现的思维内容,在舞蹈创编过程中,要选择流畅活泼的曲调,将完整押韵的童谣作为舞蹈的配乐,避免选择具有说辞的音乐,要注重寓教于乐的舞蹈创编活动的开展,符合儿童发展需求。

(三)动作简单化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完成的活动,需要借助儿童形体进行表达,但由于儿童处于发育早期,骨骼发育不完全,容易变形,肌肉纤细弹性较小,肌肉能量储备过少,从而容易产生疲劳,并且由于小脑发育处于初级阶段,此时身体平衡力不强。儿童舞蹈另外的特征就是动作过于简单,对于创编者来说,编排儿童舞蹈动作时要格外注意复杂性和强度,要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儿童纯洁的内心,并且格外注意,不能使儿童身体过于负担,要加入嬉戏玩耍等动作,做好儿童舞蹈创编工作。

二、儿童舞蹈表演创作存在的问题

(一)体裁成人化

当前儿童舞蹈表演创作过程中选择的题材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儿童发展需求,无法激发儿童的表演欲望,创编者往往站在成人角度,为儿童舞蹈进行选材内容。2009年CCTV电视舞蹈大赛上的《宝宝会走了》,这一节目充分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其选择的舞蹈内容充满童真,情趣盎然,符合儿童发展需求,以儿童姗姗学步内容为题材,时刻关注儿童的发展状态,以儿童真实生活及内心世界为基础,充满童真的情感流露,但实际上现在众多儿童舞蹈选材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儿童发展需求,无法激发儿童的兴趣,从而导致儿童舞蹈表演创作无法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舞蹈表演炫技化

当前众多儿童舞蹈具有炫技的特征,从原本舞蹈剧目独舞蔓延到少儿舞蹈创编中,在整个过程中,要明确舞蹈创编工作的目标并不是培养舞蹈演员,而是保证幼儿能够学会舞蹈动作,在舞蹈中掌握更多的表演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但当前儿童舞蹈表演创作对于这一方面不够重视,动作过于炫技,花枝招展,不满足儿童发展需求。

(三)编排结构程式化

大多数儿童舞蹈的程式化较为突出,通常使用三段式音乐作为舞蹈背景,除基础动作外,大多数儿童舞蹈动作及情节不存在思想,缺少儿童生活和纯真世界,仅是不同动作的有效拼接组合而成。这种设计使得舞蹈动作存在矛盾,程式化现象逐步凸显。

(四)技巧化倾向

儿童舞蹈在创编过程中仍旧存在技巧化问题,过于关注舞蹈动作,脱离儿童发展需求,并未严格遵循儿童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并未站在儿童内心世界及天真个性角度出发,从而导致儿童舞蹈动作失去了韵味和内涵,对儿童来说,过于强调动作会有很大负担,加上技巧化现象会导致动作过于复杂,儿童无法有效完成,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对于早期发育的儿童来说,容易造成疲劳,长时间训练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还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

并且这一时期技巧化倾向会严重失去舞蹈动作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观众只会觉得这个舞蹈看着挺有难度的,但儿童根本不知自己在干什么,观赏者也不知所云,从而导致儿童理解力缺失,无法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心智得不到提升,不能很好驾驭舞蹈动作,也就是说,儿童在舞蹈过程中无法投入情感,注意力只灌输在如何完整表现舞蹈动作上,导致少儿舞蹈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此时作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状况,注重从内心世界出发,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编创儿童舞蹈动作,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儿童舞蹈动作的兴趣,失去耐心,不利于儿童舞蹈的发展。

三、少儿舞蹈表演创作过程的有效对策

幼儿舞蹈的创作表演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人们高度重视,儿童舞蹈创作的核心是注重启迪幼儿智慧,不断陶冶其情操,通过舞蹈动作的表演,增强少儿的表现力,通过团体舞蹈动作,凝聚团体合作力也增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合作,所以在舞蹈表演创作过程中,要保证贴合儿童的生活,真正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

(一)注重观察儿童生活

21世纪的儿童已不像几十年前的儿童,只会玩蛐蛐抓蚂蚱,由于高科技现代化娱乐方式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儿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众多编导尝试站在网络与少儿的层次进行舞蹈動作的创编工作,这一时期的幼儿竞争压力逐步增大,课外作业辅导不断增多,与同龄儿童之间的交流逐渐降低,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创编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表现力?增强其注意力是编导需要格外注重的内容。所以编导要注重观察儿童的生活,掌握儿童的困惑及冲突,快乐玩耍和学习的场景并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要注重观察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其创编更好的舞蹈动作,关注并不是简单的进行观察,而是不能站在成人化的角度观察儿童,要注重与儿童成为朋友,掌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贴近儿童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创编出更加符合儿童的舞蹈动作,在创编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满足儿童发展需求。

(二)注重激发儿童创造力

在儿童舞蹈创编课中,可以通过即兴课激发儿童创造力,年龄小的儿童对于教师随意播放的音乐,能够自由发挥,自由舞蹈,通过实验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加,逐步有羞涩、情感不敢随意表达的表现,不能再随着音乐舞动自己的身体是当前儿童的特征。所以作为舞蹈教师,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自由舞蹈,要有重点的为儿童选择具有感性色彩的音乐作为背景,保证儿童能够有效协调身体,跟着音乐表现自身感受。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注重从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领儿童进行模仿,调动其表现欲和创造力,在不断学习和表现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动作,学习更多舞蹈动作,创编出更多内容。

(三)结合儿童的天性

新时代嬉戏玩闹是儿童的天性,在这一时期内心表现情绪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嘻闹。舞蹈是一种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为艺术,在选择音乐时,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儿童来说,要注重观察日常生活及行为方式,在音乐的辅助下,日常行为方式动作能更准确,反映出儿童内心世界的纯洁性。所以作为儿童舞蹈创编人员,编排舞蹈动作时要贴合儿童生活习惯及肢体行为方式,更好地保护儿童身体的同时,为其提供合理化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可以纯真童真,保证儿童想象力、表现力得以体现,通过梦幻般舞蹈动作及内容,有效展现出儿童世界的童真性,并且符合儿童天性的舞蹈动作编排,不但更具感染力,还能够避免舞蹈动作成人化,符合儿童发展需求,能体会出舞蹈动作的趣味性,保证儿童舞蹈创编过程更加符合内心发展需求,确保少儿舞蹈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强化儿童童真的塑造

对于儿童来说,舞蹈并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而是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内心纯真世界及生活方式,儿童在表演舞蹈动作时,一旦不够了解及情感注入较少,就会导致优美的动作失去色彩,就像失去生命的树木,只有干枯树干毫无生命活力。儿童心智成熟较晚,对事物理解不够深刻,程序化舞蹈将会超出儿童的理解范围,儿童无法有效理解,无法将情感运用其中。所以舞蹈创编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走入儿童世界,有效感受其纯真无暇,贴合儿童内心发展世界有效塑造出儿童纯真的一面,通过舞蹈动作保证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挥。相信通过良好的舞蹈动作设计,儿童不但能够有效理解,并能够注入更多感情,随着音乐慢慢摇动身体,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情操,强化对动作的理解,体会出更多纯真无邪的世界,推动儿童舞蹈创编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儿童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要贴合儿童发展需求,掌握儿童舞蹈具体特色,紧紧抓住其舞蹈创编的基本原则及诉求,防止在创编过程中出现技巧化、成人化等问题,否则将会导致儿童对舞蹈失去兴趣,不愿积极主动地加入其中,情感投入过少。为更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及审美特征,有效塑造童真的一面,在舞蹈中更好地体会出儿童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要走进儿童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发展需求,从而从嬉戏玩闹入手,有效引入贴合儿童发展需求的舞蹈。对舞蹈音乐进行选择时,可以将灵活轻快充满童真的音乐作为舞蹈背景,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推动儿童舞蹈表演创作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春燕.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思考[J].学周刊,2020(25):24-21.

[2]吕姝霖.绘本与舞蹈的教学互渗——将绘本引入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思考[J].艺海,2020(05):114-115.

[3]李思颖,戴晶.关于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编创能力的思考[J].国际公关,2019(07):274-214.

[4]田敏.对现阶段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2020(13):12-21.

[5]熊婉.绘本与舞蹈的创意融合——将绘本引入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界,2019(02):138-139.

[6]王菊.幼儿园角色游戏整合本土文化的思考——以藏,羌民间舞蹈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7):14-02.

[7]汤燕.探析舞蹈教育中舞蹈艺术表演[A]//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2019:249-211.

[8]罗曦.关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8):541-214.

[9]刘时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83-85.

猜你喜欢

少儿舞蹈
襄阳市青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少儿舞蹈教学中对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德西效应对少儿舞蹈啦啦操训练兴趣影响的研究
少儿舞蹈编排中创新问题的探讨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
论少儿舞蹈创编选材的重要性
少儿舞蹈培训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少儿舞蹈编创创新思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