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2-02-15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关联度山西省文化产业

马 骊

(太原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旨在实现文化产业再创造的一种新兴产业。其起源于文化,又超越了文化,既是对文化资源及文化理念的创造性开发与利用,更是对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挖掘与探索。事实证明,传统文化产业凭借与科技融合,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同时有效拓宽了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与边界,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深入融合,越来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文化科技融合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提出加快推动文化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旨在打造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文化创新型企业。为此,山西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扶持。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学界对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研究包括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发展路径、机理模型、指标体系以及政府推进对策建议等方面。如学者伊彤等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切入点,从融合基础、投入、产出及环境等维度评估了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水平[1];吴佩霜从文化产品本质属性着手,探讨了文化科技融合视角下文化产品品牌管理的路径[2];刘翔等以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系统耦合机理为基础,创建了两者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较为全面且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3];贾佳等基于相关数据,创建了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4];李涛在对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研究中借鉴生物学界的三螺旋理论,推导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立体三螺旋模型[5];冯新新等以场域理论为基础,从大数据场域的特点出发,对文化与科技融合进行深度分析,构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模型——“大厦模型”[6];杨毅等以产业融合内涵和特征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了生产融合、市场融合、资源融合、渠道融合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模式及机理[7];余冬林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融合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8];江光华等在深入探究文化和科技融合之间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两者融合的建议与措施[9];于泽则另辟蹊径,对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度加以分类,提出了两者融合的建议与对策[10]。

综上可悉,当下学界关于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探析,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在定性分析方面,主要探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路径、融合机制等;在定量分析方面,主要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机理模型、指标体系等。但是,不同影响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若不相同,该怎样基于影响程度的高低,使两者实现更好融合,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发展?现有成果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以山西省为例剖析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探寻发展对策与路径,以期推动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针对系统之间各因素的融合度评价,当下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进行探究。此方法依托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程度,也就是“灰色关联度”,来评估各因素间关联度。与回归模型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法不受样本数量制约、不受样本分布影响等,因此十分契合系统之间要素动态变化的量化分析[11]。当前,影响山西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因素非常庞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剖析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1.选取数据序列X0,此序列由因变量构成,也称为系统参考序列。

X0(k)=(x0(1),x0(2),…,x0(n))

2.在获悉系统特征行为后,运用语言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得到由多个自变量所构成的序列Xi,即比较序列。

Xi(k)=(xi(1),xi(2),…,xi(n))

(i=1,2,…,m)

3.对原始数据采取无量纲化处理。在分析数据关联性之前,因为所收集的数据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正式计算前,需实施无量纲化处理。在此次研究中,选择的是均值化处理。

4.计算各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就关联度而言,指的是比较序列对参考序列的影响程度,通过比较关联度的大小来评价自变量的重要程度。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斜率关联度测算方法。具体公式为:

ξ(k)=

(二)指标体系

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界定、筛选和分类,笔者认为,影响山西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因素主要涵盖科技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文化资源、政策支持、人才、产业基础和文化氛围等7个方面。

1.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对技术依赖性较高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流程的顺利开展,都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所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必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迭代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虽然山西省文化产业的科研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仍然面临着生产设备落后、研发水平低下的制约,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装备更新速度较缓,无法满足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二是文化产业科研水平较低,装备水平落后。不管是传媒、印刷、出版等传统文化行业,还是网络、动漫等新文化产业,其技术装备水平均与江浙沪等地存在较大差距。山西省多数文化产业装备设施都是从省外或者国外引入,其核心技术与专利十分匮乏,科研装备自主化程度较低。因此,本研究选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和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作为反映科技创新的指标。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市场对多元化产品的需求日趋激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两者构成一种良性互动。山西省GDP相对其他省市较低,因此相对于物质需求而言,人们对于演艺、动漫、虚拟体验等文化需求相对较低,即使有需求人们也更加倾向于寻求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消费方式,而不去选择烦琐和高成本的文化消费,因此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转型。本研究选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个指标,来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市场需求。

3.文化资源。尽管山西拥有数千年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是缺少进一步升华的创意理念,未将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本土元素与时代特色结合,未能对接国际化潮流,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更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只有将文化资源与科学技术进行充分融合,才能开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本研究选择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总数这个指标,来反映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文化资源这一影响因素。

4.政策支持。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包括财政预算支出的倾斜、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以及产业规划等指导性政策等。其中,对专利与版权的保护制度,不仅是创建良好文化环境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最近几年,山西省相继颁发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覆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的融合、文化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业等方面,并设立了文化发展基金、投资基金等若干政府引导基金,建立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基建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地方财政用于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的支出2个指标,来反映政策支持力度这一影响因素。

5.人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与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当下,我国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的缺口较大,不管是在总量与结构方面,抑或是在专业水平方面,均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文化创意产业教学和实践方面的师资及人才潜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这一指标来反映人才这一影响因素。

6.产业基础。产业集聚效应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不同特色的创意产业园,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太原、大同、长治、晋城等市相继建成了各类特色创意产业园,如高新技术产业园、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园、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剪纸文化产业园、推光漆器文化产业创意园等。山西统计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加、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就业总量不断提高。因此,本研究选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体育娱乐业)和科学研究与文化艺术机构数2个指标来反映产业基础影响因素。

7.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夯实文化底蕴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20年,太原市文博系统举办了20余项文化活动、4项精品展览、10余项体验互动、10余项暖心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晋祠博物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双塔博物馆、太原博物馆、窦大夫祠、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大关帝庙等场馆均通过举办活动来营造文化氛围。本研究采用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场次与国内演出总收入这2个指标来反映文化氛围这一影响因素。

最后,确定13个指标组成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

鉴于数据可得性,本研究采用文化产业作为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业,搜集了山西省2012—2019年共8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科技创新指标、消费性指标、文化资源指标、财政支出指标、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场次和国内演出总收入等指标数据。数据来源包括《山西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及政府发布的统计公告等。

(四)实证结果

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参考序列{X0},选择科技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文化资源、政策支持、人才、产业基础、文化氛围共7个层次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的13个指标作为比较序列{Xi}。测算文化创意产业7个层次及对应13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实证结果

从表2中获悉,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超过0.6,这意味着各指标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能够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从影响因素层关联度排序来看,7个影响因素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科技创新水平>文化资源>人才>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产业基础>文化氛围。从指标层关联度排序来看,13个指标的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X2>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机构数X11>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总数X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X9>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总收入X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7>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X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X4>地方财政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X8>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场次X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体育娱乐业)X10。

(五)影响因素分析

从影响因素来看,与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具有最高的灰色关联度的科技创新水平关联度为0.912,排名第1位;从指标层测算结果看,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灰色关联度为0.962,排名第1位。这意味着科技创新水平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助推作用。而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创意创新动力不足,市场认可度有限,对软件和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商务以及广告和会展领域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引擎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山西文化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设施较落后,科研装备自主化程度较低,还未掌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专利等。总的来讲,山西省新兴产业增长乏力、创新型文化企业数量寥寥,科学技术推动力较为有限。

影响因素层的文化资源关联度为0.910,排名第2位;对应的指标层中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总数的关联度为0.910,排名第3位。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文化资源的创新,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目前,山西省传统文化产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其开展的以“互联网+”和“跨界整合”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创新活动次数较少、水平有限;已有的文化创新企业以全国知名企业在山西设立的具有创新文化企业特点的分公司或分部为主且数量有限。因此,山西文化资源与文化生产力并不对等,需要广泛地发展创新文化企业。

影响因素层中人才的关联度为0.891,排名第3位;其对应的指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关联度为0.961,排名第2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最大的特征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要素,要真正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制定一个有效、完善的创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创意人才的聚集和创新思维的交流。就山西省而言,创意人才不管是在结构和总量上,还是在素质水平上,均无法满足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这严重阻碍了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过山西的人事制度也在不断调整,愈来愈重视艺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这将有助于创建一个吸引人才、稳住人才的环境。

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和文化氛围的关联度排名分别位列第4、5、6、7位。从影响因素层关联度排序和指标层关联度排序可见,科技创新水平、文化资源和人才因素对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影响力比较显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科技创新水平。而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和文化氛围对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影响还处于相对不明显的状态,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贡献力还十分有限,尚未凸显其关键性作用。

三、促进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山西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要想突破桎梏,实现飞跃式发展,必须深入剖析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重视科技创新,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坚强后盾

山西拥有底蕴深厚的文物古迹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将科技创新元素融入文化产业,既能保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对于云冈石窟,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云岗”,既保护了历史遗迹,又大大宣传了云岗文化。同时,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六新”突破的重要指示,跨界融通新业态,在“互联网+”文化产业方面,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延伸、变革或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二)开发文化资源,夯实文化科技融合相关基础

山西拥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正在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因此可以借助这一优势,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将优秀的创意设计理念与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将历史的底蕴赋予时代特色,将本土元素与国际化潮流相对接,能够充分展现文化资源价值。例如,山西省实施工艺美术振兴计划,塑造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山西三宝”品牌,推出晋风晋韵文化创意产品。其次,合理布局,不断调整优化人力、物力、资本、信息等资源的空间布局。如大力打造创意街区、动漫基地、文化小镇,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新集聚地,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资源进驻,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此外,有必要创建科技和文化融合创新的载体平台,依托平台聚集山西省的文化力量。诸如文化单位、科研机构、高校等,创建文化与科技研发产业基地,从而构建起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产学研用”体制,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

(三)健全人才制度,激发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活力

首先,充分发挥山西省专业类高等院校主阵地作用,鼓励高校、职校等开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专业,培养文化创意初级人才。其次,政府应积极推动高校与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大学生文化创意园建设,开展文化创意人才专项培训工作,壮大青年创新人才储备,全面提高文化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再次,推动建立省级人才需求数据库,构建人才信息系统,为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精准服务,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科研人才。最后,严格人才领域政策落实,利用人才激励、人才补贴、人才落户等政策,加强省外人才引进和省内优秀本硕博毕业生留晋工作,从而为文化科技融合注入创新活力。

(四)完善政策保障,创建文化科技融合普惠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要想攻克瓶颈,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与保障。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制度;增加投融资渠道,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信贷体系,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投放更多的文化消费信贷产品。其次,要为提升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必须优化顶层设计,以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突破口,建立切实的政策保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扫清障碍,创建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高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培育市场需求,挖掘文化科技融合巨大潜能

从文化创意产品需求方的角度加以分析,应多考虑消费者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首先,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各种文化消费节、主题日等活动,挖掘文化产品内涵,打造集文化、科技、消费为一体的文娱中心,激发大众文化消费的欲望。其次,积极吸引新的消费主体,剖析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潜在文化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做好专栏介绍、宣传引导,并利用好新媒体技术,通过直播的方式宣传文化创意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创新消费模式,把科技与文化旅游充分融合,积极和电信、网络运营商等企业合作,扩大影响力,拓展消费领域。

总之,科学技术已渗透到文化创意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二者进一步深度融合,文化产业新业态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关联度山西省文化产业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