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2—1919年中国海岛设县研究
——以福建省四县为例

2022-02-15徐文彬钟羡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铜山思明平潭

徐文彬,钟羡芳

(1. 闽江学院 人文学院,福州 350108;2.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117)

0 引言

传统海疆治理史研究,多注重从海禁松弛、海寇缉捕等方面论述,较少从新县设立角度论述。事实上,新县设立对于区域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谭其骧先生指出:“县乃历代地方行政区划之基本单位。州郡置罢,分并无常,境界盈缩不恒,县则大致与时俱增,置后少有罢并,比较稳定......后世的道、路、行省,初创时皆辖境极大,历久而逐渐缩小,略如州郡之比。县则历代标准大致相似,虚置滥设者较少。一地方至于创建县治,大致即可以表示该地开发已臻成熟;而其设县以前所隶属之县,又大致即为开发此县动力所自来。故研求各县之设治时代及其析置所自,骤视之似为一琐碎乏味的工作,但就全国或某一区域内各县作一综合的视察,则不啻为一部简要的地方开发史。”[1]目前对新县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明清与现代[2-3],较少涉及民国时期,尤其对民国海岛县的设置,论述甚少。因此开展此方面研究,有助于推进海疆治理史研究。

1912—1916年短短5年内,福建海坛(平潭)、思明、金门、东山四岛先后设县,其设县之密集,数目之多,较为典型。1912—1919年,中国共设立6个海岛县,除上述福建四县外,其余两县分别为广东南澳县和浙江玉环县。中国目前共有14个海岛县,除上述平潭县、金门县、东山县、南澳县、玉环县外,其余分别为长岛县(1956年设)、澎湖县(1945年设)、嵊泗县 (1949年设)、 长海县(1949年设)、洞头县 (1953年设)、岱山县 (1953年设)、崇明县(1369年设)、定海县(1688年设)、普陀县(1953年设)。思明县于1935年改县为厦门市。

就福建地区而言,1912—1949年福建共新设九县,除上述四县外,其他五县分别为华安县(1928年设)、三元县(1940年设)、水吉县(1940年设)、柘荣县(1945年设)、周宁县(1945年设)。终清一代,福建先后设立屏南县(1735年设)、霞浦县(1734年设)、福鼎县(1739年设)三县,主要集中于闽东地区,沿海岛屿未有设县,因此1912—1919年福建省四海岛设县,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具有典型性,是海疆治理研究的典型样本。

1 福建四海岛设县的过程

福建是沿海省份,海岛资源丰富,共有海岛2 214个,海岛数量位居全国第二(1)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2016年11月),中国共有海岛11 000余个,海岛总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0.8%,浙江省(37%)、福建省(20%)、广东省(16%)位居全国前三。,其中面积大于 500 m2的海岛有1 321个。较大的岛屿有海坛岛(267.13 km2)、东山岛(220.18 km2)、金门岛(151.66 km2)、厦门岛(110.80 km2)、琅岐岛(64 km2)、紫泥岛(47 km2)、南日岛(46 km2)。1912年以后,面积最大的四岛先后设县,在中国海疆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岛中,海坛(平潭)岛最先设县。它是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2)前四大岛分别为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面积约为267.13 km2。海坛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东濒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长乐市相望。明代,海坛岛属福清县管辖。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该岛。嘉庆三年(1798年),析置平潭海防厅,辖海坛岛及周边岛屿,属福州府管辖。鉴于其战略位置重要,清廷于平潭设置海坛水师,由总兵统领。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电令各省厅州一律改县,“闽中业已照办”,“惟平潭曾经叙官局、民政司先后议决,改设分防委员。”(3)(民国)《平潭县志》,“卷三 大事志”:21-22.平潭民众以“职权太轻,不足维持治安”,推选林仲翥、陈鹤章、陈颂祺等八人,拟具《设县理由十三端》,赴福州请愿。福建省总督府交给省议会共同讨论,“佥以县制沿革不同,要视户口、钱粮、地域为标准。”平潭一岛附屿星罗棋布,“与福清久隔水洋,久已各自为治,如强令隶属福清,候风候潮,往返诸多不便,况阖厅口数逾十二万,管辖岛屿广袤,达一千二百余里(600多km),经征钱粮三千二百两有奇,虽不足比较繁中各县,而相时度势,不能不允其所请”,同意将平潭“改设简县,以利民生。”③议案通过时,同知张士佶尚在平潭任内,遂将其改充县知事。

厦门岛随后设立思明县。厦门岛“近接漳、泉,远通南洋群岛。”与澎湖、台湾,隔海相望,为“华南贸易要港,内地转运枢纽,华侨出入必经之门户也。海岸线为88.81里(44 405 m)。”[4]宋代厦门为嘉禾屿,属泉州府同安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厦门始建城”,隶属泉州府城。明末清初,郑氏海商集团以厦门为基地,设置思明州,发展对外贸易,“开辟日本、东南亚的商业航线。”清廷收复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厦门。雍正五年(1727年),又以兴泉永道驻扎厦门。厦门被视为“海防首要地也”,为福建水师提督驻辕所在,但行政区划仍然隶属于同安县。

明清时期,闽南“濒海诸郡,田多斥卤;地瘠民稠,不敷所食。”(4)(道光)《厦门志》,“卷八番市略”:1.尤其厦门岛“地不宜桑,女无蚕织”“田不足于耕”且“水田稀少,所耕多硗确山园,无坡塘、江湖可以溉注。”(5)(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5.将军施琅、巡抚高世倬均奏请开洋,发展海外贸易,使“富者挟资贩海,或得稇载而归;贫者为佣,亦博升斗自给。”厦门“上接沙埕、下连南澳,据十闽之要会、通九译之番邦”,得地利之便,专设海关,海外贸易兴盛,成为“大小帆樯之集凑、远近贸易之部会也。”①厦门商民“以贩海为利薮,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一岁往来数次;外至吕宋、苏禄、实力、噶喇巴,冬去夏回,一年一次”,获得丰厚的利润,从业者甚多,仅“舵水人等藉此为活者,以万计。”(6)杨国春.鹭门形势记.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2.1912年以后,应厦门士绅之请,思明军政府参事会选派代表黄鸿翔、黄廷元赴省政务院呈请设县,获得时任福建都督孙道仁批准。1912年4月18日,思明正式设县,郑成功曾经在厦门岛设置思明州,遂沿用其名,为思明县。辖区包括厦门岛、金门岛和烈屿及大嶝岛、小嶝岛。原同安县知事陈文纬出任思明县知事。1912年9月20日,思明县升格为思明府,但在1913年3月30日再度改为县。

与此同时,金门两岛民众亦向政府请愿设县。金门岛与厦门岛毗连,关系密切。清乾隆《厦门志》即指出:“金门与厦门相唇齿,虽富庶不及,而地之险要尤甚。其山川则有太武雄峻高耸,为贾舶往来之标准;其险则有料罗塔脚,为商贾所停泊,渡台贩洋之所自。于厦门为外捍,无金门则厦门孤悬海岛。”[5]1且金门“为出入南洋之孔道,与台澎仅带水之隔,且港澳宽大,可容巨舰,而烈屿、金龟尾各要口,尤为险要。”(7)许如中.金门改设县治原案.新金门志.1959:493.因此清廷亦于金门设立水师镇,任命总兵统辖军务。1912年以后,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办理政务。较之厦门,金门岛设县颇为曲折,直至1913年,应新加坡华侨请求,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向北洋政府内政部请示,获准将思明县析置金门县,设县知事,以金门岛原有域置县,辖大、小金门,大、小嶝岛及周边岛屿,分为6都、10保、166乡。铜山为四岛中最晚设县。该岛“东望澎湖,南滨大海,西接诏安、南澳、北蔽云霄、漳浦,当闽省之交冲,为内地之屏障,察其形势,实海上重镇。”明洪武年间设置卫所,建城驻兵。清代亦设置铜山水师,由参将统率,“盖所以重国防而固疆域。”清康熙年间,铜山一度划归云霄厅管辖,后又复归诏安,设立巡检司,由县佐管理。民国成立后,巡检司与参将先后被废,铜山岛的行政地位下降,对地方社会发展颇为不利。1915年6月25日,许世英巡视该岛,“绅、商、学界马兆麟等禀讯设治,以便人民”,许氏“拟请援金门新设县治之例,增设县治,划漳浦之古雷岛以益之”(8)巡按使许世英呈请增设东山县全文.福建省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民国东山县志,1987:82.,获得袁世凯批准。1916年5月1日,铜山岛正式设县,县城设在铜山,辖铜山所、五都、古雷,为避免与江苏铜山县同名,故改名为东山县。

民国初期,福建设县的四岛,均为省内面积较大的岛屿,且清代多设为军镇,驻扎水师,实行军事化管理。1912年以后,四岛在短时间内先后设县,历程虽有所不同,但存在共性,凸显其区域性特点。四海岛由军镇向县制的转变,反映地方开发愈发成熟。

2 福建四海岛建县的原因

1912—1916年,福建海坛、思明、金门、铜山四岛在短期内迅速建县,除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外,还与当地社会力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1)时局的变动。清代对新县设置有严格的规定,地方官员提请设县,须经过督抚大员研究,再报给朝廷定夺。如清代古田析置屏南县,先由古田知县赵琳于雍正九年(1731年)向省宪“议请分县”,经“通详各宪,反复置议,凡阅四载,至十二年始定”。再令古田新知县朱岳楷实地考察,制定具体析置方案后,由时任闽浙总督赵玉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将此事“汇入酌核海疆情形事案内具题”,得到雍正帝同意,并“锡以嘉名,为屏南县。”[6]整个分县的决策过程,牵涉到古田县令、省级大员、中央皇帝三级角色,程序复杂,历经数载,难度可见一斑。

1912年以后,时局未稳,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乏力,尤其南北和谈期间更是如此。1911年11月9日,福建宣布独立,组建军政府,统管省务,且民国甫立,百废待兴,军事、财政成为当务之急,新县设置程序得以简化,勿需呈报中央政府。如平潭原先经福建省叙官局、民政司议决,设立分防委员,经民众请愿后,福建都督府交给省议会讨论,平潭县遂得以设立。思明县的建立亦是如此,“厦门自华洋分府改为民政厅后,厦绅决议脱离同安改设思明县。”向都督孙道仁申诉后,思明县于1912年5月18日正式成立。不久福建省议会“以厦门系通商巨埠,为各国观听所系”,又欲将其改为思明府,9月14日,“将思明府印信由省民政司颁行到道,转交陈府知事紫垣起用矣。”[7]10月29日思明县正式升为思明府。思明县的设置及升格,均由福建省议会决定,甚至连印信亦由福建省民政司颁发,而非中央授予,反映特殊时期地方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之大。

(2)政区设置的关联性。新县设置后,常会产生连锁反应。1913年,袁世凯当选总统后,加强集权,行政区划调整须报经中央批准,但金门岛、铜山岛民众以此前海坛岛和思明岛获准建县为由,要求设县。如金门与厦门同时申请建县,但厦门率先获批,金门却遭“缓议”,金门民众甚为不平,指出“夫金厦两岛,固同为闽南重镇也”,地位相当,“乃何以厦门则官厅林立,金门则一官不留?岂金门人民独非国民份子而可以弃之如遗乎?国家义务则应同担,人民权利则难共享。”他们强调行政区划要一视同仁,以示民权公平,“若歧视我金民,不与国民平等优待,听金门变为荒岛,不设专官”(9)许如中.金门改设县治原案.新金门志.1959:493.,将导致金门民众大量流落异乡。

许世英向中央呈请设置东山县,亦将其与先前设置的海岛县加以比较,指出:“沿海各岛,如平潭、金门、思明、南澳、皆先设治。铜山地势重要,不亚平潭,全县人口,虽较思明为少,而面积相比,视金门、思明、南澳为大,与平潭相伯仲。”他“拟请援金门新设县治之例,增设县治”(10)巡按使许世英呈请增设东山县全文.福建省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民国东山县志,1987:82.,恳请中央政府批准。新县设置,除提升地方行政区划级外,还能强化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为民众在司法、治安、赋税、办事等方面提供便利,尤其是海岛民众,受到地理环境限制,与官府交涉不便,故积极争取设县。

(3)地方开发的成熟。新县能否成立,关键取决于地方的开发程度,人口、面积和税收是设县的重要考量因素。“佥以县制沿革不同,要视户口、钱粮、地域为标准。”①清代中后期,随着人口的增长,海外贸易的开展,福建沿海岛屿得到开发。如平潭“明代潭民,曾移内地。清历康熙,复迁本治,疾病兵荒,风沙灾异,户口凋零,连番徒避。”随着战乱平定,加之“盛世滋生”,至光绪年间“阖潭一万二千三百一十九户,男丁大小共四万二千四百三十二配,妇女大小共二万六千四百二十口”(11)宋廷模.平潭厅乡土志略.“第8章户口志”,光绪三十二年抄本:32.,商业较为兴盛。至1912年该岛“村落虽仅数百,而户口极其繁盛。”全岛二十一区“统计十二万四千六百有奇。”就税收而言,平潭虽然土质较差,难以种植粮食作物,“钱粮实额七千余元,”但盛产海产、盐,各类税收盐厘、五捐杂税、船牌照费、常关税“统共应额十万余金有奇。”(12)平潭改为县理由十三端.(民国)平潭县志,卷三大事志:22.较之福建各县,并不逊色。

明清时期,厦门随着海外贸易兴盛,设有海关等机构,其“市井繁华、乡村绣错,不减通都大邑之风”(13)杨国春.鹭门形势记.(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2.,繁华程度超过同安。即使相对闭塞的铜山岛,与云霄、漳浦、厦门、金门、漳州、汕头、香港、温州、宁波、乍浦等处,均有船舶往来,运载货物,商务尚称繁盛。其“全岛人口约七、八万之间,业工商于南洋者亦近万人以上。”(14)巡按使许世英呈请增设东山县全文.福建省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民国东山县志,1987:81-82.

(4)海防重要性凸显。清代平潭、厦门、金门、铜山,即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设立水师,维护海上。《平潭县志》如是记载:“闽之门户,又以平潭为要区,内而襟带浙粤,外而控制台澎。平潭定东南半壁之海,无不定矣。”(15)(民国)平潭县志.“卷十六武备志”:1.时人即指出“海中扼要,南澳、中左、金门、铜山同一体。譬如造舟,一牢百牢、一漏百漏。”[8]厦门作为“海防首要地也”,设立水师提标五营驻之,以军事要塞经营。金门“尤为厦咽喉;踞上流,足控制台、澎,而与海坛、铜山、南澳各水师互相犄角。”[5]5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海上东来,撞开中国国门,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对中国国家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9]清政府日益重视海防重要性,将“海防”与“塞防”并重,海权意识开始觉醒,海洋领土观念逐渐形成。

福建作为沿海重要省份和近代海军的发源地,与各国交流频繁,多次受到列强侵略,地方民众海疆危机意识强烈。如海坛岛“迫近台、澎、毗连浙越,且为东西洋轮船必经之道”,鉴于其战略地位重要,万国公会于此设立牛山灯楼,作为台湾海峡重要的航路标识。马江战役期间,法军曾想在海坛岛观音澳、竹屿口等港口屯兵,因清军防守严密而未遂。甲午中日战争后,福建海疆危机严峻,海岛作为海防中心,直接关系海权得失。然而1912年以后,旧有水师多被裁撤,改设巡警,控制力减弱,不仅难以有效围剿海盗,更使海防隐患重重。因此平潭民众在申请建县时即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雨绸缪,可缓乎。”①许世英支持铜山岛设县,主要是鉴于该岛“雄立海上,迄为漳属各邑之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若能设县则“他年海备整修,供舰艇之栖托,而东控厦海,西翼潮洋,北犄三都,南临沙岛,尤足以资国家金汤之资。”(16)许世英.序[M]//福建省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东山县志,1987:1.通过设县,有助于动员海岛地方力量,巩固海防。

(5)涉外冲突增多。近代开埠后,福建海岛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前沿,洋商、传教士、外交人员接踵而来。传教士活动更为频繁。如在平潭,“惟天主教盛行,全岛人民,信天主教约六千人,信耶稣者约八千人。”教案是近代中外冲突的焦点,是多起重要事件的导火索。而且平潭民风“惟喜健讼,民事以户婚、田土、钱债为多,刑事以斗殴为多”[10],更容易诱发民众与教会矛盾,故“平潭民教多不相安,若天主、美以美、安立间等教堂、学堂、洋房、医馆,交错于十二甲中,民教诉讼案无虚日,往往事起仓猝,非地方官即时弹压、保护,祸无底止。”(17)(民国).平潭县志.“卷三大事志”:24.有必要通过设县,调解涉外纠纷,预防外交冲突。

除此之外,避免与台湾渔民纠纷,亦是福建海岛设县的重要考量因素。日本占据台湾后,窥觊福建,台湾民众身份较为特殊,大陆民众与之发生纠纷,若处理不当,容易成为日本入侵的借口。如铜山岛“相距澎湖,仅二百四十华里,衣带之水,一苇可航。”常有台湾渔民在铜山海域捕渔,“台民业渔,往往出没海面,乡愚无知,互相争执,县佐望轻,不足以资镇摄,设有不慎,贻祸无穷。” 因此许世英认为铜山“亦宜设治者也。”(18)巡按使许世英呈请增设东山县全文.福建省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民国东山县志,1987:82.鉴于民国初年特殊的政治形势,平潭、厦门设县程序简化,产生连锁效应,使数县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建立。清代海岛的开发、近代海权意识的崛起、涉外纠纷的增多,也使政府亟需在海岛设立新县,以此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有效调解诸多纠纷,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各种因素交织下,福建四岛先后设县。

3 各界对四岛建县的反应

明清时期新县设立,通常是一个由上至下的过程,在官员主导下进行。官府设置新县,主要是为了加强地方控制,确保赋税征收,维护社会稳定,但行政成本亦会由此增加,故官府对于新县设置,慎重考量收益与成本,设计繁琐的程序。新县设置后,如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亦会被裁撤。

民国时期,对于平潭、厦门、金门、铜山四岛申请建县,政府官员态度较为复杂,使四县设立过程较为曲折。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下令由厅改县,广东南澳、浙江玉环籍此顺利建县,但此令在福建未得到有力贯彻。平潭原为海防厅,却只设分防委员,厦门亦未能改厅设县。金门士绅曾两次联名向福建省府呈请设县,最初获得民政长汪声铃首肯,但汪调任后,“适值护理民政长刘次源,厉行简政之初,故从缓议”(19)许如中.金门改设县治原案.新金门志.1959:493.。所谓厉行简政,就是精简人员,在如此状况下,势难建立新县。

面对官员的保守态度,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在建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潭厅未能顺利改县,民众推选林仲翥、陈鹤章、陈颂祺、林德荫、蔡士杰、吴寿鹤、吴宪章、林树声八人到福州向都督呈情(20)此八人中,林仲翥为附生,曾担任福建省咨议局议员,平潭建县后任平潭商会会长;陈鹤章为平潭自治会会长(1910年成立);林德荫为省议会会员;蔡士杰为平潭农务分会会长(1909年成立),均为平潭各界的代表。。思明县的设立,也是在地方士绅黄鸿翔、黄廷元等人的推动下实现。金门县的情况有所不同,地方士绅林乃斌等人两度呈请省府设县,均未获批。新加坡华侨黄安基,陈芳岁以金门会馆名义,联名向福建巡阅使许世英电呈请愿,才使金门县顺利建立。东山岛设县缘起,亦是许世英“迭据绅、商、学界马兆麟等禀讯设治”。可见,四岛成功设县,得益于地方士绅的大力推动(21)马兆麟为举人,曾担任铜山南溟书院院长,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画家。。

民众积极申请设置新县,主要是为了维护地方利益。他们向官府陈明建县对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如平潭民众指出该岛孤悬海外、交通不便,且有海盗出没,若不设县,不利于处理公务、征收赋税、调解民事纠纷,即使发生命案,“因为阻滞,莫能诣县请验,致使强族灭尸,凶犯逃窜,甚且藉命株连,祸患莫了”,后果极为严重,而且“政权不足压制,洋匪必益猖狂”,将导致“船商裹足不前,生计即将断绝”,“不特平潭十余万人民生命财产,胥归灭绝,即闽粤沿海居民,亦将受其影响”,希望官员“乞熟图之”[6]。铜山设县理由与平潭相似,当地士绅马兆麟“禀讯设治,以便人民”。许世英“周咨博访,众论佥同”,又经考察确认“铜山实有设治之必要。”因为该岛“风浪险恶,交通极梗。而诉讼一事,尤为困难,犯证之搜解,禀状之陈递,因无轮船,动需时日。因之于人民,不诉之于县官,而诉于私门。而公亲亦或不为,传案获犯,而讼狱久延,致滋拖延。此由司法一方面言之宜设治者也。”③新县设置,能够使民众在纳税、司法、治安等方面享有便利,避免路途奔波之苦,故民众克服官府压力,积极争取。

民众向官府陈情时,灵活运用策略,与之博弈,推进建县进程。金门民众在申请设县受阻后,直言“若歧视我金民,不与国民平等优待,听金门变为荒岛,不设专官”,“则我无告之民,亦惟有各率妻孥,为爵为鱼,去其固有之业渊,流离海外,亦岂忍以身家性命,寄托于无官府之地方,一任盗贼鱼肉,强蛮陵夷,以自生自减哉?”(22)许如中.金门改设县治原案.新金门志.1959:493.以此警示官员,得以在极短时期内建县。

较之明清时期,民众在设县过程中影响之所以凸显,一方面是随着海岛开发的成熟,地方文教事业渐趋发达,形成士绅阶层。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此类社会知名人士多出任商会、农会、自治会的会长,成为各界的代表。另一方面还得益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晚清政府效仿欧美,推行“君主立宪”,各省设置咨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11],研讨地方重要事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省咨议局改组成为省议会,仍然是受理地方民意的主要机关。平潭、厦门未能顺利改厅为县,经民众向省府呈情后,遂由省议会商讨。有的请愿代表诸如平潭林仲翥本身就是省咨议局议员,故有助于推动议案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金门岛、铜山岛在申请设县过程中,海外侨胞起了决定性作用。民国鼎革之际,社会秩序混乱,百业待兴,海外华侨财力雄厚,受到官员倚重。清代金门“地不足于耕,其无业者多散之外洋,如吕宋,实力、交留八等处,岁以数百计,得归者百无二一焉。”[12]华侨成为金门重要的社会群体,如许世英所记:“金门户约三万,人约七万。出洋营业者,约三万人以上。每年侨商输入,统计约三百万元。”[10]一些华侨经商致富,成为社会名流。据民国《金门县志》记载:“故甲第鼎盛于前明,武功彪炳于清代,即同光以降,逮于民国,复多以侨商起家,致陶朱猗顿之富。”(23)(民国)金门县志.“卷二山海”:1.一些金门华侨还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武昌首义前,孙中山到印尼雅加达宣传革命思想,将自治社改为寄南社,金门华侨洪焜胜、冯启明、张璋怀、董诸仪等皆踊跃参加,洪焜胜任古达马汝同盟会支会会长,筹款接济东京党人,民国创立后回国,担任金门自由党理事长。第二次革命时,他被孙中山任命为革命党婆罗洲支部长,并于民国七年,荣获三等加祥褒章[13]。华侨在金门地方社会影响如斯,故其上书省府建县,颇受重视。

铜山岛情况与此相似,“全岛人口约七、八万之间,业工商于南洋者亦近万人以上”。华侨在人口中占相当比例,但由于未能设置县治,导致教育较为落后,“惟知识闭塞,安于鄙陋,学校太少。全岛儿童,虽未调查,以户口计之,当达一万,学生仅二百二十人,比较为百分之二。失学者多,则进步不易”。铜山海外华侨的发展亦深受影响,“不特工商业不发达,即侨居于南洋各岛者,亦不能如龙溪、晋江、同安、思明各侨商建伟大实业”。因此许世英设想“若改设县治,推广教育,启迪民钮,其发展当未可限量。此由教育、实业两方言之亦宜设治者也。”③通过设县发展华侨海外事业,亦可印证华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4 福建四海岛建县的成效

新县设立后,常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遭到裁撤。福建海岛四县尽管在朝代鼎革之际设立,因契合地方发展需要,对促进社会发展裨益甚多,其政区总体较为稳定。

在四县中,变化最大者为思明县,设县仅十余年,即升格为市。1928年7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规定“凡人口满20万以上之都市,得依所属省政府之呈请暨国民政府之特许建市。”[14]1932年1月,福建省政府 “以福州厦门两地、均为东南沿海重要商埠”,“核与市组织法所定、均有设立普通市之必要”,于是拟定以“厦门公安局所辖区域及思明县政府所辖之禾山鼓浪屿两地”、合并为厦门市区,即将思明县撒废,已拟具说贴,呈请行政院核准。”[15]经南京政府内政部与行政院审核,1933年7月7日,福建省府令撤思明县政府,地方行政归市政筹备处[16]。1935年4月,厦门市正式设立。思明变县为市,主要是因其为闽南经济中心,工商业发达,侨商众多且财政实力雄厚,故得以顺利升格。

东山县建立后,多次要求拓展幅员。1932年,东山县政府因其辖境较之周边诏安、漳浦、云霄等县狭小,“诏邑现辖面积约多五倍。此外如漳浦广于东邑四倍,云霄广于东邑二倍不等。”面积狭小,导致其财政收入薄弱,“其县省、县两库收入,以丁赋粮米为大宗。全邑丁赋年仅一千七百余两,全邑粮米年只二百九十石,此外省库正款,足资拨用者仅六百余元。”财政收入严重匮乏,以致“小学省库补助每月一百三十三元,区区之款,历任县长均难筹拨。”县财政收入如此贫乏“对于仓储、自治、警卫、建设、教育、卫生凡百要政,奚能推行?”全县警察数目只有二十人,以致海盗滋生,难以维护治安,而且盗匪时常在东山、漳浦、诏安各县交界处流窜“此捕彼窜”,难以稽查。”(24)呈复改划本县县界原文.福建省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民国东山县志1987:414.因此东山县政府请求将漳浦县所辖杜浔乡、云霄县所辖陈岱乡、礁尾乡、诏安县所辖霞湖竹港乡划归东山县,以拓展辖境、增强财政实力,提升治安、巩固国防。东山所要求划拨各乡,均地处大陆沿海,毗邻古雷半岛,与原来诸县有长期的隶属关系,由于爆发“十九路军事件”,该提议未能实行。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山县再度要求将漳浦杜浔乡划归漳州,倡议者省参议员高玉魁(东山籍)认为“此事关系东山全县生存问题甚大”(25)高玉魁陈述漳浦之杜浔区应划归东山管辖理由.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档案:0136-006-0058-0032.,两县为此展开激烈争夺,甚至诉之中央行政院,最终“缓议”。1953年,古雷民众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提请“为行政及交通的便利,将本县四区(古雷半岛)划归漳浦县辖案”,认为“古雷区共有5个乡,位于东山东北部、离东山县城,远隔一大海,开会往来、通讯等,都很不方便,如遇特大风大雨,困难更多。古雷与漳浦大陆毗邻,人民政府每进行一工作,都是漳浦县辖之乡较早开展,古雷较远,因此群众感到现在有二个人民政府,金门得以迅速设县,主要是官员顾虑民众大量流失。然而建县之后,东山民众仍大规模外流。1915年全县人口总数为79 357人,至1929年,经过14年人口数锐减了41%(表1)。

表 1 金门人口的变化 Table 1 Population change in Kinmen

金门民众大量迁徙东南亚,与国内外形势有密切关系。1912—1930年,南洋群岛商业“有如日丽中天”,而国内“则初创之局,政治建设,地方治安,间多未臻完善,盗贼蠡起,劫掠时闻,岛民既感不安”,相较之下,南洋更易谋生,而且“当时出国既无需任何手续,南洋群岛亦无入境之限制,交通便利,来往自由,袛需若干费用,购买船票,即可乘风破浪,放洋而去。”(28)金门县文献委员会.金门华侨志.1960:96.因此东山民众大规模移民海外。

平潭县建立后,政区较为稳定。1915年,许世英对该县印象颇佳,“巡视各县,惟平潭与南安为最,亦可喜也。”[11]但此后数10年间,平潭人口下降至100 870人,1949年又减至99 639人(29)根据民国《平潭县志》整理。。但相较东山,平潭政区调整较小。1939年,平潭县主动提出将辖区大扁岛划归福清县管辖,因为该岛“孤峙隔海甚远,平时并无贸易关系,是以舟楫不相往来。”如果有事需要往返,特地雇舟一艘,“倘有紧急公事往来,遇着海面飓风怒涛,势必坐视误公”。保甲制推行后,该岛行政机制虽较为健全,“然而距离县治太远,人民往往下情不能上达,而职区亦有鞭长莫及之慨。”(30)福建省政府关于平潭大扁岛划归福清县管辖的指训令(附平潭县大扁岛形势图).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档案:0011-007-004932.但该提议未获批准。直至1956年,大扁岛方正式划归福清县管辖。

5 结语

1912—1919年,福建海坛(平潭)、思明、金门、铜山等海岛先后建县,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不仅在福建行政区划史上罕见,在全国亦具有代表性。海岛四县在短时期内成立,得益于清代海上贸易的发展,海岛开发不断深入,人口持续增长,与外埠商业联系日益密切,海岛逐渐具备建县所必须的条件。此外,时局变动之际,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政府控制力的减弱,使设县权限下移,相关程序简化,有助于新县的设置。

政府对于海岛设县,将面积、人口、治安、国防、涉外纠纷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追求行政成本与综合收益平衡,故未予以大力支持。平潭、厦门并非“是至民初废州厅方改为县”[17],设县过程较为曲折,地方民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民众的代表,地方士绅积极向党政官员陈情设县。清末民初民主意识的传播,民意机构的设置,有助于地方精英在设县决策过程中扩大影响。

海岛县设置后,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政区并未完全稳定。思明县商业兴盛,人口众多,很快升级为市。铜山县面积狭小,经济较为贫乏,难以承当行政成本,且粮食难以自给,力图通过拓展陆地辖区,以维系运转,但最终非但未能如愿,反而失去陆地辖区—古雷,凸显海岛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契合,非行政力量能完全主导。

新县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提升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就此而言,平潭、厦门、金门、铜山四岛通过设县,顺应民意,使地方民众受惠甚多,客观上推动海岛的开发,维系地方社会的稳定,避免涉外冲突的扩大化,对维护国家东南海权,推动海疆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四县设立后,虽边界多有所调整,但多能存续,凸显县级行政区划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民国初期,平潭、厦门、金门、铜山四岛设县,彰显中国东南海岛开发的渐趋成熟与国家政权力量的深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

猜你喜欢

铜山思明平潭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让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落地生根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科技教育掠影
平潭映象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书的自述
系统论视域下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个案研究
例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