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火郁发之”探讨Graves眼病的中医证治*

2022-02-15王瑾琨曹康迪胡木刘喜明

中医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阴火火热有形

王瑾琨,曹康迪,胡木,刘喜明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Graves眼病亦称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Graves病中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1],本病主要伴随Graves病发生,部分也发生于Graves病之前或之后[2]。研究显示Graves眼病约占Graves病患者的25%[3],其发病率为成人眼眶疾病之首[4]。Graves眼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眼部疼痛不适、眼球运动障碍等,甚者会影响视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6-8],免疫学发病机制是目前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发病机制,基因、抗氧化应激等因素也影响着Graves眼病的发病[9]。现代医学针对Graves眼病以对症治疗为主,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球后软组织放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1]。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Graves眼病有独特优势[10],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本文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探讨Graves眼病的病机与治疗,以期丰富临床思路。

1 “火郁发之”内涵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火郁之证,有外有内,有虚有实,其与“火热”尚有不同,不同之处便在“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曰:“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郁”即为气机壅塞不通,《温疫论·服寒剂反热》言:“气若阻滞,而火屈曲,惟是屈曲热斯发亦,是为气为火之舟楫也而发火郁。”气机条达顺畅,则阴阳平和,若气机郁结逆乱,其顺条之性顿失,氤氲郁结则生火热,火热之邪亦可阻碍气机运行,挫其条达,损其顺行。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变证蜂起。”气机条畅乃健康之本,反之,若气机怫郁逆乱,百病由生。

“发之”是火郁之病的重要治法,对于其含义,最初王冰认为“发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即通过汗法疏散火邪。后世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热论》曰:“少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则汗发之;发之不尽,则逆治之。”刘完素认为,“发之”即疏解其热,他倡导以宣、清、通为法宣发郁火[11],并提出宣发之关键在疏导气机[12];《类经·五郁之发之治》言:“发,发越也,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背,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张介宾认为一切解、散、升、扬之法皆可谓“发之”。综前人所述,“发之”乃顺应其火性炎上之势,宣疏透散,以达到阴阳平衡、气机条畅之状态。

2 Graves眼病的中医病机

Graves眼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鹘眼凝睛病”范畴,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近代医家大多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功能紊乱相关,气滞、痰凝、血瘀是较为普遍的致病因素[10]。而笔者认为,目病多由火热起,正如张子和所言:“目之为病,可系火热之邪侵犯人体而致,亦可因血之太多而壅塞与血之不及而目耗竭所成。”眼目之病,可由火热之邪所致,亦可由精血壅塞气机不畅所致,阐明眼目病病机的两大因素“火”与“郁”。

《秘传眼科龙木论·鹘眼凝睛外障》总结Graves眼病的病因为“此疾皆因五脏热壅冲上,脑中风毒入眼所致”,指出火热之邪为该病主要病因。“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目器,亦赖之以气机升降出入,若火热之邪郁闭气机,升降废,出入息,则眼目紊乱,功能失调。

由此可知,Graves眼病的关键病机为体内火热之邪上炎眼目,郁滞局部气机。

3 基于“火郁”认识Graves眼病的病机

对于Graves眼病,现代医家主要认为其临床辨证有虚有实,证候包括肝郁气滞证、肝火上炎证、阴虚火热证、痰瘀阻滞证等[13],病机多郁多虚[14],与肝、脾密切相关[15],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火热之邪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病理因素。

3.1 肝气郁滞生阳火气机以畅为贵,以郁为损,若气机失其条达,郁滞逆乱,怫郁于内,日久化火,正所谓“气有余便是火”,Graves眼病其火之来源便始自于气机郁滞,体内气机首责之于肝[16],且目为肝之外候,目系之病多责之于肝,肝气病则极易传变为眼目病。《医学入门·瘿瘤篇》言:“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化风,证见性情急躁,眼珠突出。”肝属木,本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日久化火,火性炎上,便易循肝经上炎。《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甲状腺与目系均乃肝经循行所过之处,上犯甲状腺则生甲状腺亢进,上犯目系则生Graves眼病。因此,肝郁化火是Graves眼病早期最主要的病机[17]。

如《张氏医通·目肿胀》所言:“鹘眼凝睛证,此骤然而起,五脏皆受热毒,致五轮壅起。”火性暴烈,Graves眼病发病多急骤迅猛,临床症状多如《证治准绳》提及“状如鱼胞证,气轮怒胀,不紫不赤或水红,或白色,状如鱼胞”,表现在眼球突出,结膜充血等火热之症。刘喜明教授认为此时患者多处于甲状腺亢进初期[18],伴随明显的甲状腺毒症表现,如烦热汗出,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等。

3.2 脾营不荣生阴火《兰室秘藏》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眼目受之精气由脾上承,因此二者联系密切[19]。《灵枢·本神》曰:“脾藏营。”何为营?《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其中阳者化气成营气,阴者成形化营阴,此二者运于脾之中,营气属阳,入脉化血,濡养四肢脏腑,具有升散温热之性;营阴属阴,藏于脾中,乃为营气运动的物质基础。脾营不荣,营气无力,不运不升,营阴亏损,不资不培,致使脾枢机不利,中焦阳气郁遏,日久生阴火。倪青教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与甲状腺功能相类,甲状腺亢进并发症的发生与脾关系密切[20]。肖万泽教授认为随着本病的发展,木郁乘土,肝病传脾,气阴两虚为后期的主要病机[21]。

自脾而生之阴火易熏灼二目,脾主肉轮,则眼睑易肿胀疼痛;津液上渗眼目,在外为泪,润泽眼目,在内为精液,充养眼目[22],阴火煎熬津液,津液失充,则二目干涩,视物不清,羞明等。阴火所致Graves眼病发病不同于阳火致病暴烈迅猛。王肯堂于《杂病证治准绳》中指出:“鹘眼证慢慢胀出。”点明此病发病缓慢,此乃阴火起病之特点,此时患者多处于甲状腺亢进中后期,甲状腺功能或已恢复正常[23],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唇燥等,眼部虽有火热症状,但全身症状一派虚象,此时切勿只顾局部火热而忽视本质。

3.3 火邪搏结,缠绵顽固目为清窍,以通为顺,火邪与有形之邪搏结阻滞眼部,则气机不通,眼窍不用。火邪日久,炼液成痰,眼部富含水液,因而痰邪易侵袭眼部。痰性黏腻,胶着难祛,且“痰为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火热既为生痰之源,又易与之纠缠,而使火与痰两难清,病程缠绵难愈。《素问·调经论》曰:“孙络水溢,是经有留血。”Graves眼病结膜渗出充血,为瘀血作祟,其由火热煎熬阴血所成。现代研究发现,本病后期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显示血液处于“浓”“黏”状态[24],即为瘀血,瘀血阻于眼络,气机不得布散,郁热不得宣发,而使眼目失其条达。火热与有形之邪相互搏结,互为因果[23],既顽固了火热之劣性,有形之邪又进一步阻滞眼目气机,形成恶性循环。陈如泉教授认为痰湿瘀滞是本病基本病机之一,眼睑肿胀乃痰湿作祟,眼球突出则为痰瘀阻滞,治法当取活血利水法,临床疗效颇佳[24]。

4 基于“火郁发之”Graves眼病的治法与用药

针对Graves眼病“火郁”的主要病机,结合病程不同阶段证候虚实变化,其治疗遵循“火郁发之”的基本治则,根据火郁之位,顺应火邪上炎之性,宣发郁火;审证求因,阳火清透之,阴火补散之;结合眼部局部辨证,祛除有形之邪,从而清其郁火,疏其气机。

4.1 善用风药,分经宣郁Graves眼病发于郁火,虽有热象但非单纯热证,其根结为“郁”而得之,乃气机当发不发,闭塞郁滞,因此,治疗需注重宣解其郁。其病位在眼目,属上焦,因巅顶之上唯风可到,当宜择用风药[25],以其向上向外之势,升阳气之郁滞,发散郁火。张元素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根据药物的性味,创中药新分类“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其中“风升生”之品,其味薄、质轻,性升发,如春气之升发,风性之轻扬[26],可散外邪,可透内郁,用于Graves眼病,一则可发越郁火,二则可助药力上达眼目。

风药使用需轻巧得当,用量不得过大,药味不得过杂,需直中火郁之位。火郁在太阳经者,足太阳经根自至阴穴,上结睛明穴,行一身之阳气,太阳不开,阳气郁结,郁则化火,眼目则不得精气,升发太阳经之郁火可用防风、羌活之类。现代研究表明,防风、羌活均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27],二者配伍相用有新的活性成分产生,具有协同增效之功[28];火郁在少阳经者,少阳枢机不利,则胆不得疏泄,三焦不得宣发,相火郁滞,上炎眼目,张仲景升发少阳经之郁火以柴胡剂见长[29],君药柴胡和解少阳,研究发现以柴胡为君的中药复方可抑制腺病毒致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可恢复甲状腺功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30];火郁在阳明经者,此乃多气多血之经,阳明不阖,则阳气不得收纳,阳气骜张[31],“气有余便是火”,易生郁火,李东垣升发阳明经之郁火时最常用升麻之类[32]。

4.2 明辨阴阳,清透阳火,补散阴火《眼科启蒙》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Graves眼病若阳火犯之,遵循“热者寒之”,宜清透其火热,此火乃肝脏首当其冲[17],宜梳理肝气,清泻郁火,宜苦寒之品直折其火,泻其上冲之势,药用龙胆草、栀子等苦寒之品临床疗效甚佳[33],但寒凉不可过度,以防闭塞气机,常与风药相伍,一升散一直折,合乎火郁之治,风药疏散透达,可防苦寒凝滞气机之弊。现代研究表明,龙胆草、栀子等中药含药血清对Graves眼病体外模型即IFN-γ、IL-4刺激后RF中ERK1/2、JNK、P38MAPK等信号通路的活性表达有抑制作用,以此阻断信号转导,减少Graves眼病的免疫损伤[34]。肝体阴用阳,性刚喜柔,肝火亢盛恐伤肝阴,可少佐生地黄、白芍等酸甘之属养肝柔肝[17],以益肝体,助肝用;若肝火及心,可少佐黄连等以泻心火,一为求泻心中火热,二遵“实则泻其子”以助清泻肝经火热。

若阴火灼目,当补散阴火。李东垣指出:“若误予白虎汤,旬日必死。”此郁火证乃本虚标实,勿犯虚虚实实之错,此火发于脾。《素问·刺法论》云:“令脾实……宜甘宜淡。”治脾之法宜甘淡益营气,甘酸滋营阴[35],甘寒散阴火。脾营气无力,当以山药补虚益气为主,其味甘归脾,不燥不腻,张锡纯善用山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其使用特色,生用为佳,用量充分,可用粥疗[36]。脾营阴亏损,首取白芍之酸收,敛津液,益营阴,散阴火,收中有散[37]。统计学研究表明,现代医家治疗Graves眼病时使用白芍频次极高[38],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39]。阴火旺者,恐其灼气损阴,可稍加生地黄、石斛、沙参,甘以护脾阴,寒以清虚火[40],小剂缓投,随证化裁[41]。当代著名医家章真如先生提出消瘿制亢汤,该方主用玄参、生地黄、麦冬以滋阴清火,临床疗效甚佳[42]。

4.3 祛有形之邪,松动郁火之顽固Graves眼病临床伴或不伴甲状腺亢进症状,其全身症状或不明显,局部辨证则尤为重要,局部辨证围绕病变部位审症求因[43],往往直达病所,力专效宏,Graves眼病病位在眼目,眼睑肿胀者,为湿邪困阻,因其湿邪侵袭之位乃高位,可开泄之,芳香宣泄,用药可加杏、蔻、橘等流动之品[44]。眼球突出、眼部异物感者,为痰浊壅盛,此时痰乃热痰,应清、展、降、泄[45],不可温补恐助生火热,选加贝母、竹茹等甘寒之品。汤阳[46]研究发现,贝母等化痰散结之品可影响Hippo信号通路的表达,增强Foxp3的表达,继而改善免疫失常的状态,调节甲状腺组织的氧化平衡,控制Graves眼病进展。眼睑充血、结膜血性渗出,为瘀血阻滞,因其瘀阻之眼络乃小络,选加桃仁、红花之品,不必破血逐瘀,恐伤其气机,宜徐徐图之。研究发现,以桃仁、红花为主的活血组方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大鼠甲状腺相关细胞凋亡,从而控制甲状腺疾病的发展[47]。

湿痰瘀往往合并出现,在临床中,需分清主次、轻重,决定并治或先后治[47],祛除有形之邪,用药在专而不在多,应当轻巧灵动,轻巧即谓药味的小而专,直中病邪,量大味杂则易难以运化,反伤脾胃,灵动即谓药味不宜滋腻壅滞,反致阻碍气机。

5 结语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火郁发之”理论,从“火郁”认识Graves眼病,从肝气郁滞生阳火、脾营不荣生阴火两方面探讨Graves眼病的病因病机,并指出郁火易与有形之邪相搏结而使病情缠绵顽固,初步探讨以“风药”宣解各经郁滞,以清透之法解阳火,以补散之法解阴火,注重局部辨证,祛除有形之邪等治则治法。目前该病相关基础研究有待充实,药理研究不够深入,本文的理论观点也需在临床实践中收集更多病例,以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猜你喜欢

阴火火热有形
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请注意,这些新规8月“火热上线”
未定义
浅析“阴火”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火热”的水世界
心中那颗火热的足球梦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