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介格效方治验
——参芪益肠颗粒

2022-02-15霍介格

江苏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莪术肠癌参芪

霍介格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 210028)

1 参芪益肠颗粒

组 成:人参10g,黄芪15g,藤梨根15g,八月札10g,薏苡仁20g,苦参6g。

功 效:健脾祛湿,化瘀解毒。

主 治:结直肠癌放化疗后及中晚期患者(脾虚湿滞、瘀毒内结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人参、黄芪味甘性微温,健脾益气、扶正培本,为君药。藤梨根味淡性平,清热解毒、消积化瘀,八月札味苦性小寒,行气活血止痛,同为臣药。薏苡仁味甘性淡,健脾化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共为佐药。全方标本同治,共奏健脾祛湿、化瘀解毒之功。

加 减:阴伤津亏者,加麦冬、石斛、沙参;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大便溏烂者,加炒白术、茯苓、山药;瘀毒明显者,加莪术、独角蜣螂;便血者,加三七粉(冲服)、炒槐花。

2 验案举隅

韩某,男,70岁。初诊日期:2018年10月2日。

主诉:结肠癌术后化疗后2年余。患者2015年9月因腹部隐痛、大便性状改变就诊,CT检查提示腹腔内占位。2016年2月25日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溃疡型腺癌,浸润肠壁全层达浆膜层,局灶突破浆膜,肠周淋巴结见癌转移(3/18);TNM分期:T4aN1bM0Ⅲb期。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2016年10月复查CT提示精囊腺周围见一约3.3 cm×4.1 cm占位,考虑转移,遂予手术治疗,病理提示转移性黏液腺癌,术后再行化疗2个周期。刻下:身倦乏力,头晕耳鸣,不思纳谷,四肢畏寒,手足麻木,大便稀软,日行2~3次,夜寐易醒,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后偏腻,脉细缓。西医诊断:结肠癌术后。中医诊断:肠癌病;病机:脾虚阳弱,瘀毒内结。治法:健脾温中益气,化瘀解毒。予参芪益肠颗粒化裁。处方:

人参10g(另炖),黄芪15g,肉桂3g(后下),陈皮6g,炒白术15g,山药20g,赤芍10g,茯苓15g,干姜5g,仙鹤草15g,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15g,焦山楂15g,六神曲15g,炙甘草3g。6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8年12月13日二诊:初诊方服2个月,神疲乏力较前改善,可缓慢行走30 min,头晕、耳鸣好转,纳食增加,夜寐改善,手足麻木如前,大便质地偏硬,日行1次,舌质淡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弦。治疗仍以补脾益气、养血通痹为主。予初诊方去干姜,加桂枝6g、莪术10g、姜半夏10g,40剂。

2019年2月1日三诊:诸症皆有改善。治疗仍以扶正益气、抗癌解毒为大法。

后患者坚持门诊随诊,近期查CT提示肠癌术后改变,余未见异常,目前仍在服用中药,症情稳定。

按语:中医认为肠癌的发生为多因素所致,或先天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劳倦太过,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热蕴结大肠,气血凝滞,发为本病,总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本案患者肠癌术后,素有中虚阳弱,运化失司,故见纳少便溏,无以升清,身倦乏力,头晕耳鸣;术后、化疗后,气血亏虚,瘀毒内生,络脉失养,而见肢麻。治当健脾温中、益气养血,兼化瘀毒,治以参芪益肠颗粒化裁。方中人参、黄芪、炒白术、山药益气健脾;因中阳不足,而见肢寒便溏,故以干姜温中散寒,合肉桂取“少火生气”之意,以鼓舞气血;赤芍凉血散瘀,茯苓健脾祛湿;再伍以藤梨根、白花蛇舌草解毒利湿、抗癌消肿,仙鹤草补虚,以焦山楂、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药后体力明显增加,纳寐均有改善,眩晕、耳鸣等亦有减轻。二诊手足麻木如前,观其舌质淡黯且瘀斑明显,脉沉细,虑其气血不足之本,络脉瘀阻之标,故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加用桂枝,散寒和营、通阳化气,莪术行瘀消癥,姜半夏和胃除湿散结。全方益气温经、和血通痹,兼能解毒散结,故患者收效较好,病情逐渐向愈。

总之,此类患者治疗用药宜攻补兼施,不可单事消伐,免伤正气,亦不可过用苦寒之品,如堆砌抗癌药物,以免重伤脾胃,宜兼顾虚实、气血、寒热等。同时,方中可配以合欢花、佛手、香橼等疏肝理气解郁,并辅以心理疏导,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莪术肠癌参芪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肠癌筛查的效果被高估了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