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晖学术经验述要*

2022-02-15顾颖杰陈霞波周开唐可伟陈靓王晖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气化病机疾病

顾颖杰 陈霞波 周开# 唐可伟 陈靓 王晖(指导)

1 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2

2 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3 宁波市江北区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宁波 315020

王晖临证五十余载,勤求博采,学验俱丰,誉满杏林,以擅长治疗糖尿病、情志病、脾胃病及疑难病著称。本文试对王师学术经验进行总结,简述如下。

1 名师简介

王晖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浙江省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宁波市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宁波市中医院院长等职。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十三五”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创新类)、宁波市首批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王晖治学严谨,开放包容,继承并发展了气化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病机分层理论及四期辨治糖尿病等学术思想及观点。

2 学术观点

2.1 气化学说:气化学说是王师的主要学术思想,涵盖了气化之道的本源、地位和意义,气化失常与疾病的关系,调理气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运用等。

2.1.1 气化之道是中医学理论基础和学术特色:“气化”是存在于宇宙时空中的大道,即多维时空自稳调控机制。气化之道形成的基本原理,是整体恒动性、本源性、普遍性、超前性、致中和性。气化之道形成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和学术特色,是中医学认知生命健康的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气化之道”决定着宇宙万物生命的产生、生存和延续,决定着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思路和养生康复原则。气化理论的整体、功能、运动思维与现代科学还原论的局部、实体、分割思维相结合,是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发展方向。

2.1.2 气化失常是人体百病之先和诸病之根:人体脏腑功能、气血津液代谢等均属气化表现,但其气化的模式各有不同,就脏腑而言,人体脏腑各有其特异气机,表现为不同气化模型。每个脏腑的气化模式均有其特异性和规律性。脏腑各异的气化决定了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而每个脏腑气化模式的有机结合,承制相辅,构成了五脏六腑的整体藏象气化模式,从而决定了机体全身的生理功能。脏腑气化太过或不及、脏腑气机升降出入障碍都可导致机体局部或整体的气化失常,产生不同临床疾病。气化失常,即为疾病潜伏的预期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

2.1.3 调畅气机是疾病治疗的根本大法:气化具有致中和性,具有调和功能,能够自调和调他。王师认为,临诊调畅、推动气化须遵从五脏特异气化模型的规律和特点,注重五脏之间互相的生理病理联系,既要重视局部气化失常,也要知悉机体的整体气化功能状态。人体生命全息运变模型包涵了气、血、津液、精等客观生理因素和神、魂、魄等主观生理因素,以气化之道而构建、运行,气化失常即导致诸主客观生理因素的改变,而变生百病,即王师所谓的“气病为百病之先、诸病之变”。气化失常为诸病之根本,所以调畅、推动气化则是治疗关键所在,故王师言“调理气机、推动气化为百病之要”。因此,气化之道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和特色优势,是中医学认知生命健康的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

2.2 病机分层理论:部分患者病机纷繁复杂,并不能用较单一的病机全部进行概括,出现一体多病的复杂病机,也有一些疾病临床无症可辨,因此常难以准确把握病机,以至于影响疗效。王师临证时面对上述情况能驾轻就熟,化繁为简,这得益于他提出的“病机分层理论”。他独辟蹊径地将病机分为基本病机、阶段病机、兼夹病机、潜伏病机和即时病机五大类[1]。他提出,要“始终把握基本病机,动态掌握阶段病机,精细梳理兼夹病机,细心探索潜伏病机,果断处理即时病机”,根据病机动态变化,适时调整应对主次。基本病机是指疾病动态发展过程中一般不改变的主要矛盾,自始至终影响着疾病的发展。阶段病机是指疾病基本病机在某一发展阶段,标本缓急改变,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出现的病机。兼夹病机是指与基础疾病有关或无关的兼夹症状(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机理。潜伏病机是指临床虽无相应的症状、体征出现,但确实存在于疾病发生发展中,且对主证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病理环节,具有潜在性、或然性和隐匿性特点[2]。即时病机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相关性疾病的病机,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基础疾病进展有一定影响或与疗效判定密切相关。临床若能熟练运用“病机分层理论”,对临证辨证论治大有裨益。

2.3 四期辨治糖尿病:王师根据气化学说,将糖尿病分为四期: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易感人群、糖耐量减低期、临床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

2.3.1 原始期: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病位在脾、肾,治疗原则为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此期病象不彰,临床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此期群体多存在糖尿病家族背景、高血脂、高血压、缺乏运动、体形肥胖等高危因素。在外界环境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作用下,积久生变,终酿成消渴。在此期如果患者能够在医家的指导下养性慎食,避害趋利,适当予以中药调治,可预防、延缓其进入前驱期。

2.3.2 前驱期:前驱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不利、气机不畅,病在肺、脾,虚中夹实。此期是原始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肺气不足则不能宣五谷味而肃降通调;脾气不足则不能散津而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终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失常。临床表现为乏力、口干、多尿等津液不足、气阴两虚证候。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患者糖耐量异常,或仅表现轻度空腹血糖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此期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加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舒情畅志,可阻断和延缓其发展。

2.3.3 消渴期:消渴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失常,气郁燥热,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及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临床糖尿病期,也即中医历代沿用的“消渴”期。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作用下,真气愈亏,激发无力,而致肺、脾、肝、肾等脏腑气机不畅,由郁化热,热而化燥伤阴。故以真气不足、气机失调为本,燥热为标。此期间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临证遣药应细分缕析,辨明主次,轻重缓急,方能药证相楔,获得良效。

2.3.4 逆归期:逆归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紊乱、气血瘀滞,阴阳失衡。此为消渴期饮食失控,情志不调,动静失衡,药物治疗不当而致血糖控制不达标,气化功能严重失调,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气血逆乱。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气虚亦易致瘀,气不化水,津液停滞,有形之邪壅滞,郁而化热,炼液成痰,痰瘀内阻,络脉不畅。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变症从生。在此期,诊断时采用五体(皮毛、肌肉、血脉、筋、骨)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宣畅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

3 验方医案

3.1 降浊合剂:组成:生黄芪、葛根、山药、绞股蓝、决明子、苍术、白扁豆、鸡内金、薏苡仁、生麦芽、生山楂、丹参。功效:益气活血,升清降浊。主治:适用于脾气不足、痰浊瘀阻为基本病机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临床表现为体形肥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痰黏,或头胀肢沉,或胸闷脘痞等,苔白腻,质淡胖,边齿印,脉细滑或软弱濡。加减:若神疲乏力、自汗较甚者,可加大黄芪用量至45~60g;若肝功能异常者,加垂盆草、虎杖根等护肝解毒、清热散瘀;若尿酸偏高者,加牛膝、土茯苓、威灵仙等清热泄浊、化瘀通络;若血脂偏高,甚有脂肪肝,舌质偏黯,舌下静脉曲迂者,加虎杖、赤芍、夏枯草、水蛭等凉血活血、通络降脂;若血糖偏高,兼有口干欲饮、口舌糜烂者,加玄参、黄连、人中白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叶某某,男,41岁。初诊日期:2021年10月21日。主诉:神疲纳呆3月。病史:患者3月前因工作繁忙,连续熬夜后出现神疲乏力,纳呆呕恶,食油腻厚味加剧,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生化示肌酐、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皆升高,患者拒服西药,辗转求医。刻下:神疲纳呆,口苦呕恶,足踝肿胀作痛,皮肤瘙痒,阴囊潮湿,脚丫湿气,大便黏滞,小便浊臭,夜寐尚安。查体:患者面肤垢亮,发质油性。苔黄腻、质黯淡,脉细滑。辅助检查:生化:肌酐110μmol/L,尿酸490μmol/L,总胆固醇6.15mmol/L,甘油三酯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7mmol/L。中医诊断:虚劳病。辨证:脾气虚弱,痰浊瘀阻。治法:益气活血,升清降浊。处方:降浊合剂加减。药用:生黄芪、葛根、山药、绞股蓝、生薏苡仁、生麦芽、生山楂、丹参、土茯苓各30g,决明子、苍术、生白扁豆、生鸡内金、萆薢各20g,牛膝18g,水煎服6周。二诊:服上方6周,患者神清气爽,纳呆呕恶已罢,足踝肿痛、皮肤瘙痒显减,二便转常。苔薄白微腻、质黯淡,舌下静脉青紫,脉细滑。此乃药证合拍,治法得当,虽湿浊渐去,然瘀血未清,上方去萆薢,加威灵仙20g,以增祛湿通络之效,继服月余。此后复诊,生化指标逐步降至正常范围,嘱其清淡饮食,增加运动,定期复查。

3.2 酸甘宁心汤:组成:酸枣仁、淮小麦、青龙齿、百合、麦冬、茯苓。功效:酸甘化阴,安神定志。主治: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为基本病机的不寐、眩晕、郁证、癫狂等。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短易惊,咽干口燥,心悸不安,多思善虑,喜怒无常等。加减:若兼六郁未伤津者,合越鞠丸出入;若郁火明显,耗气伤津者,合五花汤(玫瑰花、绿梅花、合欢花、佛手花、厚朴花)出入;若兼水火不济者,合交泰丸出入;若兼痰蒙神窍,而致举止失常,时而狂躁、时而静默者,合生铁落饮出入;若兼胆胃失和,痰热内扰,而致胃脘痞胀、嗳气反酸、夜寐不宁者,加黄连温胆汤出入;若兼肝郁血热,而致月经先期、量少质稠者,合丹栀逍遥散出入。

袁某某,女,68岁。初诊日期:2020年9月24日。主诉:失眠多梦20余年。病史: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寐,服用镇静安神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善。刻下: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晨起神疲,咽干脘痞,多思善虑,胃纳一般,大便欠畅,尿常。查体: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黯滞,眼圈、口唇尤甚。苔薄白、质黯淡,脉弦细虚。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心肝血虚,气机怫郁为基本病机,其病日久,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故见血虚络瘀,此为潜伏病机,目前两者皆趋主位。治法:养血宁心,疏气达郁,佐以祛瘀。处方:酸甘宁心汤合越鞠丸加减。药用:淮小麦、龙齿、丹参各30g,酸枣仁、茯苓、麦冬、百合、生白芍各15g,六曲12g,香附、川芎、苍术、焦栀子各10g,水煎服4周。二诊:服上方1月,喜见神振,夜稍能入睡,咽干脘痞显减,然易醒多梦,大便欠畅依然。苔脉同前。此乃辨证准确,治法得当,遂原方加柏子仁20g,继服月余。此后复诊,患者诸症转安,夜能安眠,心畅虑消。

3.3 扶正消萎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枝莲、蛇舌草、藤梨根、蒲公英、刺猬皮、莪术、无花果、徐长卿。功效:健脾益气,解毒缓损,活血通络。主治:适用于中虚气滞、毒结络损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食后加剧,或有恶心嗳气,或有烧心吞酸,或有便次异常等。加减:若胃脘作痛、泛吐酸水、嘈杂易饥、时有出血表现者,加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等制酸止痛、收敛止血;若苔厚瘀甚,加香茶菜,增解毒利湿、活血散瘀;若纳差呃逆、恶心呕吐,兼有苔腻者,加半夏、竹茹、旋覆花、代赭石等和胃止呕、降逆化痰;若脘痞嗳气、舌苔微腻者,加苏梗、佛手、香橼等化湿理气;若脘腹痞胀、矢气则舒、大便黏腻者,加木香、槟榔、厚朴、莱菔子等行气导滞、通腑除满。

赵某某,男,62岁。初诊日期:2017年2月27日。主诉:脘痞嘈杂、反酸嗳气8年余,加重1月。病史: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脘痞嘈杂,反酸嗳气,于当地医院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HP(-)。予以西药制酸、保护胃黏膜治疗。8年来患者辗转求医,每年复查胃镜提示未见好转,曾有2次HP感染史。刻下:食后脘痞,嘈杂反酸,胸骨柄后不适感加剧,平素神疲乏力,夜寐欠香,持续消瘦,二便尚调。查体:面色、口唇色黯。苔白中剥,质黯淡,脉细滑、略涩。辅助检查: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黏膜慢性炎,中度急性活动,腺上皮重度肠化,HP(-)。中医诊断:嘈杂;痞证。辨证:气虚毒结、浊滞血瘀、胃络受损为基本病机,肝胃失和、胃失和降为阶段病机。治法:健脾益气、制酸消萎、活血通络,佐以制酸止痛。处方:扶正消萎汤加减。药用:香茶菜、蒲公英、半枝莲、蛇舌草、海螵蛸各30g,党参、无花果各20g,白术、茯苓、徐长卿各15g,浙贝母12g,刺猬皮、莪术、苏梗各10g,甘草5g,水煎服14剂。二诊:服用上方2周,患者神增,反酸嘈杂、食后脘痞显减,然寐差心烦、胸骨柄后不适依然。苔由白腻转为薄白,质黯淡,脉细涩。此乃湿浊已化之佳象,遂去香茶菜、苏梗,加焦栀子、淡豆豉,增除烦之效。此后半年,患者服用处方以扶正消萎汤为主方,当出现其他病机趋于主位时,则辨证论治,待病机缓解,则重投扶正消萎汤,诸症皆瘥。复查内镜,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腺上皮轻度肠化。随访2年,病情稳定。

猜你喜欢

气化病机疾病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气化装置在线倒炉及优化改进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驰放气在气化磨煤系统中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