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2022-02-14

关键词:消费信贷消费水平长春市

魏 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魏 维

(长春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117)

新发展格局是指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报表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约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农村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消费环境的制约、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提供些许借鉴。

新发展格局;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

“十四五”是我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紧紧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条主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坚持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目前,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消费,扩大消费的关键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长春市向农业强市稳步迈进,长春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是,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一些以往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扩大的因素也逐渐显现,例如,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农村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消费环境的制约、农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标,也是人民最终福祉的体现。在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以,必须着手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解决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使农民生活质量切实得到改善。

一、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一)长春市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变动情况

由表1可知,长春市城乡居民消费保持着平稳且缓慢的增长,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幅度较之城镇居民更大,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尤其是2009—2014年,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6.82%,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年均增长率(10.89%)。这说明,如果长春市农村市场得到开发,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会快速提高。2015年开始,长春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出现减少情况。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长春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均呈下降趋势。

表1 长春市城乡居民2009—2019年消费增长变动表(单位:%)

数据来源:《长春市统计年鉴》

(二)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以及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使乡村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长春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下降。从2015年开始,长春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常年保持在0.26左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长春市农村居民已进入富足阶段。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升级的特征。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注重消费品的品质。长春市的农民同样如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从基础性的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过渡。长春市农民文教娱乐消费增加得特别明显,这源于农民对于子女教育支出的提高。同时,农民对于身心娱乐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增加了娱乐旅游方面的支出。由此可见,乡村领域的文教娱乐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可开发的前景很广阔。

表2 长春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长春市统计年鉴》

二、制约长春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瓶颈

(一)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最大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长春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比大于全国的城乡收入比。

表3 长春市2000—201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数据来源:《长春市统计年鉴》

消费和收入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难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正大踏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补齐农村居民收入较城市居民偏低这块短板。共同富裕,不仅是指收入增加,也是指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说,除了收入的增长,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同时得到改善。而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相比,在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农民的不确定支出预期强烈,为支付未来的教育、医疗等费用,农民更趋向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这也影响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针对农村的有效供给不足

由于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分散性以及农村交通、通信设施的不完善,很多工商业企业很难完成针对农民的需求调研,也很难把消费品成功运送到农村。因此,一直以来,工商业企业瞄准的都是城市市场和市民的需求,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市,再加上农民的消费层次相对较低,往往受到忽略。这就造成了工商业企业开发和生产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一些消费品的价格和功能定位都不适合农民,不符合农村市场的实际需求,即有效供给不足[1]。随着消费结构的整体提升,本身供给侧一端就存在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的情况,再加上和农村市场的不匹配,很难消化库存。农民青睐的是价格便宜、功能便捷、符合农民消费习惯的产品,由此造成了供需矛盾。在许多产品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农民仍买不到合适的消费品,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购买力的释放。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于对未来生活的考虑,农民的储蓄愿望进一步增强。

(三)农村消费信贷体系不完善

我国消费信贷本身起步比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但是,针对农村的消费信贷体系却并不完善,没能有效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农民贷款难,农民取得消费信贷更难,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发展滞后。40多年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改革拉开序幕,然而,如今农村的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却较城市滞后。另外,针对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大多数要求较高、程序繁琐,而他们往往没有能力提供繁琐的资料,因为他们的征信和财务制度、资产证明很难取得或者并不完善。

(四)消费环境亟待改善

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受消费环境的制约较为明显。消费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消费品市场的秩序、物流网络、开发服务等等;硬环境是指与消费品流通有关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网络、物流节点、通信设施、水、电、天然气等[2]。在调研过程中得知,长春市农村居民普遍认为应该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加强物流节点建设,同时改善通信设施。另外,农村的消费品质量堪忧、消费场所简陋等问题也普遍存在。目前,长春市的农村市场大多是小作坊、小摊贩,不仅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而且还不利于监管。也就是说,针对长春市农村而言,基础设施的配套没能充分促进农民消费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另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也不利于乡村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利于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提高长春市农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要组织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落实好惠农强农政策,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发展劳务经济、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壮大集体经济,多措并举带动农民增收。密切农民与企业、集体的利益联结,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收等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参与“暖流行动”,建立并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体系,全面加快农村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1. 降低农村消费信贷成本

目前,针对农村的消费信贷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和城镇消费信贷相同的是,二者都包括农户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审核、分析决策、还款监督、违约追偿等一系列内容[3]。但是,农民对于违约的后果认识不足,造成了较高违约率这一情况的发生。再加上农村地区信用建档并不完善,抵押物不清晰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追偿困难重重。因此,金融机构会相应地制约农村消费信贷,设立较多条件,使农民获得贷款的成本相较城镇居民更高。要想降低农村消费信贷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完善农村居民的信用建档,减少金融机构前期的评估成本。其次,法院等部门为农村消费信贷违约问题提供绿色通道,减少金融机构的时间成本。最后,金融机构可针对不同条件的农民,降低抵押物标准、缩短贷款期限等。

2. 加强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创新

针对农村与城镇消费的不同,创新适合农村、农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信贷产品体系更加有利于开发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首先,创新贷款方式和范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业产业链从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延长,针对新业态适时创新贷款方式和范围,推广互联网信贷模式,使农民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得消费信贷。其次,紧紧抓住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特点,把握农民衣食住行、健康教育、数码旅游等消费的动态,创新适合农民的消费信贷产品。最后,农村人情社会、熟人社会的普遍存在要求金融机构要有的放矢地制定营销策略。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对于消费信贷的正确认识,培育农民的金融消费习惯,在农村形成新的消费信贷增长点。

(三)多方面策略增加有效供给

1. 完善消费品设计

工商业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把设计分层次有体系地进行。要分别考虑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针对农村的不同消费习惯、市场化水平、居民收入情况等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服务等[4]。同时,在农村消费市场上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侧重点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目前,农民的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农村市场存在广阔的空间,工商业企业应该重视农村市场,把农民的消费需求作为导向,提高供给的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2. 优化消费品营销策略

优化消费品营销策略的目的是保证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在农村消费品设计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农民这一消费群体,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保证消费品在农民手中实现使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显而易见,价格会成为农民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尤其是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村庄更为明显。这样,工商业企业应该重点把握价格区间,甚至可以采取降价、特价等手段,吸引农村消费者,增强其购买欲望。另外,广告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考虑受众,针对实施。还要重视农村“口口相传”的效应,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做好,提高信誉度,促进农民消费。

(四)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和生产保障制度建设

所谓预防性储蓄理论,就是当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包括教育、医疗预期等)存在顾虑时,由于忌惮或畏惧,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预防性储蓄,从而降低自身的消费倾向。那么,想要促进农民消费,释放农村的消费潜力,就要解决预防性储蓄过多的问题[5]。因此,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较为粗糙的问题,需要增加投入、精细谋划,让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而完善农村的生产保障制度则需要改变目前农业保险制度落后、农业险种单一等问题。因为农产品市场体系不规范、供求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农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加大。所以,要在国家层面上完善保险制度,增加农业险种,有效扩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

(五)树立市场化理念和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引入市场化轨道,不断创新农业的新业态、新空间。借助工商资本向农业输入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双赢”。

在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方面,根本措施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城乡居民教育资源均等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引下,在为农村市场提供切实有用的商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种渠道的宣传作用,改变农民重储蓄轻消费的现状,杜绝农民走入人情消费、迷信消费的误区。多措并举,才能使农民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村市场的综合消费能力。

[1] 林艳辉. 制约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 2013(1): 111-113 .

[2] 尹丽萍.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建议分析[J], 南方农业, 2021, 15(11): 159-160.

[3] 魏国强.关于加快培育农村新型消费的思考[J]. 种业导刊, 2021(3): 3-4.

[4] 张珺. 我国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 2018(5): 68-70.

[5] 蒋姣, 赵昕东. 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消费结构的影响[J]. 调研世界, 2020(8): 40-47.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6.009

F323.8

A

1674-327X (2022)06-0034-04

2022-03-30

魏维(1982-),女,吉林长岭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许伟丽)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消费水平长春市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