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德育策略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创新策略

2022-02-14邵曦

科学咨询 2022年2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高中生德育

邵曦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200)

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改环境下的重要教育教学理念,其不仅契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一致,是近年来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之中明确指出,德育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其工作总体目标、分层次目标均需要很好地体现出核心素养。在这种环境下,高中德育工作在开展的时候,自然也需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实践期间从之前单纯关注学生成绩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智力发展的同时接受德育,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就业打好基础。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德育创新紧迫性

(一)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高中德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存在错位的价值观念。这些学生缺少对于社会与自己人生的理想与信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薄弱,对于民族英雄以及模范人物也不具备崇拜心理,反而盲目追求爱豆与偶像。其次,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学生在宠爱的环境下长大也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价值观念,这促使学生形成了人性、懒惰等坏习惯,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与品质的形成。最后,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近年来违法犯罪现象也有明显增加,呈现出了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在上述问题影响之下,高中德育工作实施自然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二)德育现状制约了学生终身发展

就现如今德育现状来分析的话,其明显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现如今学校德育方式明显无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第一,学校德育工作实施严重滞后于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第二,现行的德育教育与转型期学生诉求严重脱节,现如今很多学生三观都存在较大差异,有不一样的追求和渴望,可是德育工作在工作期间过分注重灌输与说教,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这种情况下的德育工作自然是空洞的;第三,学校德育工作实施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无法有效发展。

(三)核心素养落实意义

在多年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我国素质教育教学相较于之前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可是与立德树人这一要求还是存在着一些距离。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模糊相对较为滞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明显有待提升,这种情况下教育教学自然需要及时改革与创新。而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也被提出,并且还确定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较多,如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来创新高中德育工作,本身就是新时代提出的重要需求,是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与实践,能够有效丰富德育教育,为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思想认知的形成提供良好保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创新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开发德育课程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创新工作在推进的时候,一定要将核心素养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核心素养的内在优势,在教学课堂上以核心作为导向来开发德育课程,这样才能真正为德育教育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德育本来就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其工作实施自然也需要以核心素养作为指导,借此来积极开发与打造出精品德育课程,这样才能为之后德育工作的实施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班主任最好是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发德育课程,同时还需要在工作期间及时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模式以及德育课程内容,以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的来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德育实效。除此之外,还需要立足于社会与教育实际来为学生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德育课程,主动为学生开发出具有教育力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组织特色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模式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在实施的时候,形式单一、内容繁杂,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理念成为德育工作者的主要理念。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果,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教育成效也在这一过程中无法保障。为此,德育工作者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借助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特色活动来有效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智力与头脑,这也是创新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得以发展的有效手段,能够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重特色活动,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尽可能立足于高中生多元化心理诉求来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艺术活动,借此来让学生感知文化气息,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围绕着德育教育活动来为学生设计环保、公平正义、人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三)利用本土资源形成多元意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创新工作在推进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来有效促进学生多元意识得以形成。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养,不同素养对于德育教育内容也有不一样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之下,高中生的个性也变得越发地突出,核心素养虽然是一个大众教育理念,可是要想有效落实还是要将其与其他要素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其积极作用来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德育工作人员可以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来丰富德育教育内容,这能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效果,让学生在特色资源与德育教育方式下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意识得以形成。本土资源本就是高中生十分熟悉的资源,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对于高中生而言只有他们具有良好的家国意识,对本土资源具备较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才能有效提升德育实施效果。为此,教师在工作期间一定要注重当地资源的挖掘,利用本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完善高中德育网络横向渗透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在推进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及时完善高中德育网络,借此对学生展开横向核心素养的渗透,从而有效提升德育实施效果。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网络教育教学手段也成为教育创新手段,德育工作实施也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实施效果。

第一,德育工作者需要坚持三位一体的德育精细化管理。首先,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借助学生成长导师制来强化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以人为本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真正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服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德育实效。其次,进一步强化班级凝聚力,在工作期间利用互联网app、社交软件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与交流,从而强化班级行政管理,进一步提高班级凝聚力,而学生集体荣誉感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有效提升。最后,还需要在课程实践期间充分发挥出课堂作用及时将德育渗透于各个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德育效果。

第二,丰富德育教育渠道,有效促进德育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众多学生都与网络接触十分紧密,德育工作者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平台来拓展德育教育渠道,充分调动学生以及家长的社会资源,再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来创新德育渠道,从而真正有效提升德育实施效果,有效为核心素养落实提供良好保障。

(五)参与社会培养学生责任担当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一名合格的公民应该是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同时关注人类命运、具备较多视野以及格局的人,所以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家国情怀、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创新德育教育策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首先,积极融入实际生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德育工作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积极融入实际生活,将“学会劳动”也作为德育教育重点,然后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其次,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勇担责任。高中生是民族今后发展的希望,所以他们也应该自觉承担从历史财富经验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在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以爱国英雄事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学会爱国”系列德育活动,组织爱国歌曲大赛、默写国歌、学会爱国演唱等一系列活动,这样就能让高中生爱国情怀得以有效发展。最后,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以及世界格局,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树立起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为长远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实施效果。

(六)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在推进的时候,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可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注重家校共育,以此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真正优化高中德育教育。《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之中有明确地提到,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所以要想提升德育效果,还需要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积极引导广大家庭以及家长也参与到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同时缓解其压力,为今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强化与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同时意识到家校共育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施也能够起到人文之友的效果,而学生则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中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发展,从而真正优化高中德育教育,促进高中生共同发展。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按照高中生发展特征以及年龄特征来进行合理地规划,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双管齐下的作用下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德育实效,还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有效提升德育实施效果而言十分重要。

(七)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也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促使学生更加喜欢模范教师,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自然需要在德育工作开展的同时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以此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发现学生出现价值观偏差的时候,不能直接严厉对学生进行批评,这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还会促使学生形成叛逆心理。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耐心地与学生交流形成良好的沟通,以爱来感化及教育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优化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八)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其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要想有效做好德育创新教育,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对德育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现如今,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指导及依据,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可以以核心素养作为切入点来构建完善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之中最好是明确班级德育教育目标,德育工作是时代的基础,而且德育评价及考核标准也需要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合理开展,以此有效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德育教育较为抽象,很难借助测试有效评价,所以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创新教育本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方法,其不仅能够提升德育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能力与品质得以提升,这对于高中生今后成长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为此,高中德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实际来创新德育策略,以此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在优化教学的同时,提高高中生社会必备品格与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德育育人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高中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