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大凯:如何将团扇制作课转化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

2022-02-14刘大凯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团扇劳动课程

刘大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都对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做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许多缺乏劳动教育资源,难以开展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中小学而言,将已有的课程改造为劳动教育课程,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日前,笔者参加了北京敬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一堂“纸艺设计与制作体验课”——团扇制作。这堂课旨在使学生在学习造纸和纸产品制造知识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享受纸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具体过程是:在老师指导下,首先将固态的纸浆一分为二,用锤子对其不停地捶打,将里面的纤维充分打散;将塑料板在滤网上套牢做成模具,放入水中;将纸浆放入模具,形成纸张,注意避免出现破损;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另一半纸浆;选择一些花草物料,在扇面和纸张中间进行图案点缀;用乳胶将纸张黏贴在扇面上,另一面纸张同样处理。等到扇子的两面完全晾干,一把美丽的团扇就完成了。

这样的一堂课,是不是也可以转化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呢?《纲要》中对中小学学段课程有这样的要求: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纸艺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的过程,经过思考和梳理,发现其中包含不少劳动教育的“元素”,亦可以作为劳动教育教学的目的、内容的要点。

第一,能够体现劳动创造价值、创造幸福的道理。通过纸艺设计与制作,制造出一把团扇,首先具有使用价值,可以让人扇风纳凉;其次具备观赏价值,在纳凉之余,团扇也可以用来把玩、观赏;再次,还具有交换价值,制作出的团扇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换,也可以用于出售和拍卖,从而使其转化为商品。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很有意义。

第二,能够体现辛勤劳动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付出时间与劳动,获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了制作手工的不易,就能意识到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只有付出了一定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才能使生活更美好。从而意识到要劳动,就要有辛勤劳动的态度。

第三,能够体现诚实劳动的意义。付出与收获是对等的,只有每一步都按照要求严格去做,做到诚实做事、踏实工作,而不投机取巧、轻松对付,这样的劳动才能有收获。团扇制作课上,不同学生做出的产品质量不同,就反映了各自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的不同,这就能启发学生体会“幸福不会从天降”,从而养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等品质。

第四,能够体现创造性劳动的意义。团扇制作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动手实践,学生对造纸、劳动工具的更新和纸产品制作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明确这种发展和进步本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是无数这样的创造性劳动带来的,从而使学生懂得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幸福不断努力。

第五,能够体现劳动创造美的道理。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源泉,团扇制作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制作与设计团扇的过程就是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追求。美丽的团扇能让学生对自己劳动的过程与结果产生愉悦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体会“劳动最光荣”的同時,也能在幼小心灵里埋下“劳动最美丽”的种子。

当然,团扇制作的过程只是包含了劳动教育的“元素”,但要真正转化为劳动教育课程,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指导学生开展劳动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讲解说明、淬炼操作、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甚至项目实践等多种方法,进行有劳动、有教育的指导。

首先,在学生动手制作前,教师要优化讲解说明,进行必要的团扇制作历史和制作关键要点的介绍,而不只是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怎么操作。在学生动手制作前,教师还可将与劳动有关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操作、边体验、边思考。其次,在团扇制作完成后,对学生产品的质量要进行必要的点评,指导学生发现自己制作团扇过程中感觉到的瑕疵,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瑕疵,该怎么解决。最后,要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总结,让同学们围绕制作前提出的思考问题,交流团扇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鼓励那些团扇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同学来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教师可在学生交流分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制作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这个过程怎样体现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制作出的作品能使用、能被大家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通过总结和评价,让学生逐步认识劳动的意义,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良好品质。

将团扇制作课转化为劳动教育课,是利用已有资源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转化出更多的劳动教育课程。具体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五步:第一步,研究课程内容。对所要转化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研,研究课程的主题和讲授的主要内容,初步判断其内容是否包含劳动教育元素,这些元素能否转化为劳动教育。第二步,挖掘劳动元素。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其中有哪些劳动教育元素。如,是否体现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道理,是否包含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品德,劳动是否创造了价值、创造了美。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年级、学段的不同,还可以提炼集体劳动、协作劳动的意义,工具和技术手段更新对劳动的意义等不同的劳动教育主题、内容。第三步,制定课程方案。根据所挖掘出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其融入课程当中,既要能完成主要的课程目标,也能对劳动教育的推行起到积极作用。第四步,课程实施。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内容,还要不断强调其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新的思考,形成对劳动教育的多元认知。第五步,总结提高。根据授课效果,总结前面几步的成败得失,将改进措施融入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过程,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劳动教育可以包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善于发现,那么处处都是劳动教育,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对课程内容的适当改造,便能形成向劳动教育的转化。就像在汤中加盐可以让汤的味道变得更加鲜美一样,教师要努力练就这种“点化”的艺术,于“四两拨千斤”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味道”、展现劳动教育的魅力。

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今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能为他们今后人生的正向发展打牢根基。本文作者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从一次传统文化制作课进行拓展,进而引发出对劳动教育、劳动课程的思考,既有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的说明,又有具体的操作路径介绍,对广大中小学老师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团扇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团扇
站在苏州团扇背后的人
扇面作画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