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使命担当 勇于探索创新深入推进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

2022-02-13本刊编辑部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编委效益

文/本刊编辑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指明了方向。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也是稀缺资源,必须全面节约、集约利用,发挥好使用效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是中央编委领导体制调整后机构编制部门开展的一项全新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客观评价机构编制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强化跟踪问效,切实打通机构编制管理前端和末梢,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闭环管理。2021—2022年,根据中央编委部署,中央编办先后组织两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选取19个中央单位进行评估,组织各省级党委编办在省市县三级试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评估工作从无到有、由点及面,逐渐积厚成势,探索形成一批有价值、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在新征程上,需要牢牢把握评估功能定位,始终强化使命担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评估科学化、常态化、信息化,发挥好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推动形成科学合理配置职能机构、高效使用编制资源的良性机制。

强化目标导向。在大局中辨方向、明定位,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发现和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发现和破解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着力发现和破解机构职能不够优化协同高效的症结。勇于自我加压,深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升机构编制部门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激发部门内生动力,更多走挖潜创新、优化整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

强化科学规范。指标体系是评估的核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地域、层级特点,围绕部门战略定位和主责主业科学设定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加符合实际。完善指标体系的布局层次、衡量方法和数据来源,把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做到导向鲜明、定义清晰、逻辑周延、可测可评。坚持精雕细刻、深耕细作,不断聚焦核心关键指标,用最少的指标刻画尽可能全的画像。优化评估流程方法,规范技术操作,完善多维评估,增强程序方法与指标的匹配性,确保实现评估意图。增强评估的穿透力,发现行业性、层级性、区域性问题,促进评估效能最大化。

强化结果应用。结果应用是评估的生命线。跳出评估看评估,在机构编制管理全链条中审视评估,狠抓结果落实,形成管理闭环,以评估的有效性维护评估的权威性,切忌表面文章、花拳绣腿、虎头蛇尾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完善“成果清、责任明、可追溯”的清单式管理模式,对于需要部门整改的,逐项跟踪,紧盯不放;对于需要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的,加强审批联动,该理顺的理顺,该加强的加强,该撤并的撤并;对于需要纳入政策储备的,结合机构改革、修订“三定”规定等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论证,为党委编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强化数据赋能。信息技术是评估的重要支撑。适应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善于利用技术手段助力治理水平提升,更有效地应对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的新要求。加快评估应用场景建设,迭代升级评估模块,用好用足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抓取和归集互联网数据,完善在线评估、电子问卷等手段,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能力,提升评估量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编委效益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