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创新和基本经验研究

2022-02-13石云霞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

石云霞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既进行了彪炳史册的创新创造,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伟大创新;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2)01 - 0005 - 10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主动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为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集中体现在创新上。创新,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也是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部伟大的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史。概括起来,体现在“四大创新”上,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四大创新”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新思想指引下,又进一步全方位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对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作出新判断

科学研判和分析政治形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作出重大的科学判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积极防范战略策略,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了新的战略跃升。

习近平多次指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并且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将更加深刻复杂严峻,必须高度重视。

从国际形式来看,少数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国家”抱着极端的意识形态偏见,把我国的发展壮大和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视为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威胁和挑战,奉行新的冷战思维,用所谓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极力诋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既是现实的又是长期的、尖锐的和复杂的。

从国内形式来看,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潮时有泛起,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明显增强,思想文化领域里乱象纷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严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能否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另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存在弱化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缺乏阵地意识等,增加了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难度。

正是上述科学判断,为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开展积极的意识形态斗争,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前提和基础。

(二)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新定位

如何看待意识形态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地位,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但首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有实践上的自觉和奋发有为,才能把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搞好。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21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21。习近平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性、从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深刻阐明了这个问题。他强调,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认识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突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一定要打好主动仗,取得全胜,以防患于未然。

(三)对意识形态的性质进行新概括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的性质,是认识意识形态本质的根本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又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2]15,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人民性,就是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15-16。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既要服务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既要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又要努力提高群众的素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2]182这是因为,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党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就是人民的主张。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那种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的观点,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四)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是:第一,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和主题。第二,提出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之源。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3]。要坚持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第三,提出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主心骨”。第四,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意识形态建设最深刻的本质。第五,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途径。第六,提出“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2]22要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五)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新思路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掌握科学的方法。习近平针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既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要开展积极的意识形态斗争。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一贯遵循的重要方针和根本方法。绝不放弃积极的意识形态斗争,是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其二,既要认真总结经验,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定要认真总结和长期坚持。但是,世异则事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创新,首先要抓好理念创新,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其次,要抓好手段创新、意识形态的基层工作创新。只有既抓好总结经验又努力改革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开辟新境界、夺取新胜利。

其三,既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又要善于进行国际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必须坚持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既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又要有世界眼光,善于进行国际比较,通过比较更好地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对意识形态领导工作提出新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制度确立下来,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按照中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亮剑,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要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全党动手,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各个领域的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做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安全。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创新

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创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实践活动,各具特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目标主题,围绕中心任务,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持续深入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集中性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特色更加鲜明,特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深化宗旨意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是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方法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开门搞活动,既着力治标又注重治本。

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年多来,在党中央精心组织下,整个活动主题鲜明、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概括起來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四风”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二)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三严三实”,即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5]“‘三严三实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一个境界。”[6]开展这项专题教育,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狠抓“关键少数”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专题教育聚焦领导干部是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其理想信念動摇、滥用权力、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争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专题教育从2015年4月底开始,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动,而是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的教育。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开展讲党课、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开好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具体活动。针对“不严不实”的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强化刚性执行。专题教育活动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巩固和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三)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2016年2月,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这一学习教育,是为了巩固拓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进一步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问题的重要实践。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习教育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强化宗旨观念。

如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一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种经常性教育。强调突出正常教育,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区分层次,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以正面教育为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抓细抓实,力戒形式主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的认识更加清醒、坚定和自觉,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的基础更加巩固。

(四)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此次活动从2019年5月底开始,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整个活动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一体推进。2020年1月8日中央召开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活动基本结束。

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其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整个主题教育活动特点鲜明、扎实紧凑、敬终如始、善作善成,取得重大成果。主要表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和锤炼,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强化了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深入进行清正廉洁教育,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抓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消除了一些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因素。总之,这次主题教育是在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促进了全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于党更有力地统揽“四个伟大”的战略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这次主题教育,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在总结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进行了新探索、积累了新经验。主要是:聚焦主题、紧扣主线,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紧盯问题、精准整改,严督实导、内外用力,力戒虚功、务求实效。

(五)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自2021年2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其目的在于通过历史回顾,从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信心和力量;结合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再接再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分地发挥历史主动性和积极性,满怀信心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党的历史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光辉历史,是一部最具说服力、感染力的历史教科书。组织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是牢记初心使命,以史为镜、以史明志,认清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定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二是坚定信仰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三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是,做到學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重点是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体党员,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中央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思想站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务求实效。要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握正确导向,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史学习教育自开展以来,始终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动员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其他一系列最新重要讲话,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与时俱进,逐步向纵深发展,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井然有序,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紧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主线,聚焦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违背党的指导思想、威胁党的根基的各种负面因素,固本培元,从“关键少数”到全体党员,再到广大群众,重点和一般相结合,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抓在日常、重在经常,使全党全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普遍提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得到全面加强。

除上述之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建设,全方位整体性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各个领域的工作会议,如文艺、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以及与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等专家进行了座谈,他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原则要求,既高屋建瓴,又扎实具体,为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他在多次的出访、会谈、交流、演讲活动中,都阐述了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阐述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于这些重大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指出,“这就是做思想舆论工作,就是到国外去做思想政治工作。”[2]121他还强调说,思想舆论工作要久久为功,我们的观念和主张要经常说、反复说,不能长在深山无人知。这是我们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极其重要的方面。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及时将意识形态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制度成果体现为意识形态建设上的行为准则、约束机制和行为规范,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圭臬、目标准星和前进方向,其显著特点是:第一,具有统一的规范功能,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建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第二,具有科学的治理逻辑,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即怎样干。第三,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建设为谁服务、意义是什么。第四,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总之,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实现“中国之治”的独特治理密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功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上,其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权威性之高、治理效能之好,与党的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相比,均前所未有。最显著的标志性制度成果是,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奋斗的行动指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在阐述“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时,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制度确立下来,并且进一步确立了如下重要制度:第一,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第二,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第四,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些重大的制度规定,在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法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各种具体法规,表现为各种“规定”“准则”“条例”“办法”“细则”等。如2012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2021年2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新修订的《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

(三)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所说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决定”“意见”等。如2015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的《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9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等。

这些指导性的“意见”,其共同点是从指导思想、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战略策略、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改革创新和管理、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全方位对该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对于巩固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是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各种类型的制度规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其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既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将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创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文化工作实践中,坚持把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作为中心环节,围绕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暖人心,不断深化对思想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文化工作的全面创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坚持精神立党强国。在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坚持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坚持胸怀天下,树立国际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人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内核,而且对解决人类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和启迪意义。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和展示出来,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1]不断巩固和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提高文化治理能力。

(六)牢记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把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七)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让中华文明在当代世界熠熠生辉,这是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显著特征。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既进行了彪炳史册的创新创造,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为什么能够成功,现在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为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提供重要借鉴。

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坚持、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奋力实现思想文化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结束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并大踏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关键在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三)紧扣历史主题,坚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方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四)坚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即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既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又坚持人民性。既坚持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性,又坚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既坚持意识形态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又坚持大众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在实践中自觉将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多方面的统一,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旗帜鲜明地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五)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观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既坚持正面教育、群众自我教育,又坚决进行思想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在奋进新征程中统领和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六)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始终保持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既反对“左”,又反对右;既反对思想僵化,又反对自由化,旗帜鲜明地在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实现时代性和历史性、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为指向,全方位整体性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八)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导向,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把先进性与广泛性、重点和一般结合起来,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人为本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九)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革故鼎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十)坚持科学评价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客观评判意识形态建设的成败得失,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时、度、效,把实效性放在首位,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以加强国家话语权为根本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上述十个方面,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力量、主线、主题、性质、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动力、检验标准等方面,阐明了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系统完整的统一体。这些经验饱含着党和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是历史奋斗的产物、社会实践的结晶,深刻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赢得未来的科学指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

[5]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68.

[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A Study on the Great Innovation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hi Yunxia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has plac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strong cohesion and leadership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work,making a series of major decisions and implementing a series of major measures. It has not only carried out innovative creation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also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and constantly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rity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practice,providing a strong ideological guarantee and a strong spiritual force for creating a new journey of a modern socialist power.

Key words: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ideological construction;great innovation;basic experience

責任编辑:王廷国 邱春华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基本实践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中国共产党开展民主生活会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探析
党的自觉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瓦窑堡会议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
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