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牧业家庭能源消费调查
——基于科右中旗德田嘎查255户调查数据

2022-02-11白斯琴毕力格马文亮

北方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物质能农牧业能源

白斯琴毕力格 赵 欣 马文亮 周 航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农村能源的建设是加快农牧地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面对农牧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不平衡、清洁能源使用意识不足、能源基础设施供应能力不足以及农牧民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对农牧业家庭能源消费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农牧地区能源消费数据,改善农牧家庭能源消费状况,优化农牧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建立健全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研究现状

针对农牧地区家庭用能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有关的研究。通过阅读有关文献发现农牧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丁永霞等人(2020)发现能源结构呈现出现代能源替代煤炭以及清洁化利用煤炭的趋势,证实了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换。二是对能源使用效率不高的研究。张恒硕等人(2022)通过测算全国30个省份的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水平,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要对不同地区的碳排放实现分类管理。三是在农村能源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卢可等人(2020)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摸索出农村地区日照比城市充足,因此光伏发电模式更适用于农村,将光伏发电与农业产品相融合,提高资源利用价值以振兴乡村经济。

综上所述,能源消费的相关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总结发现针对民族地区农牧家庭能源消费的研究甚少。所以本文研究将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翼中旗西哲里木镇德田嘎查展开调查,探寻德田嘎查家庭能源消费情况。对比分析农牧家庭能源消费的差异,以期对不同家庭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选择与代表性

目前西哲里木乡镇管控下的3个嘎查扎木钦嘎查、哲里木嘎查和德日苏布拉格嘎查被确定为重点帮扶村落。对三个嘎查进行人口比例和地理环境分析后以德日苏布拉格嘎查为调研地点。德日苏布拉格嘎查,简称德田嘎查。位于大兴安南麓,接壤通辽扎鲁特旗,地理坐标为北纬45o52′—45o54′,东经120o53′—120o56′。嘎查总占地面积12.3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3万亩,草牧场面积9.94万亩,为了提高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德田嘎查努力将肉牛相关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的衔接而打造出区域全产业链条,联合周边嘎查入股成立玛拉沁肉产品商贸有限公司,从而有效发展嘎查集体经济。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调查时间为2022年1月12日-22日,进行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部分数据参考了该嘎查委员会近两年的统计,还有部分数据来自于与当地供电局人员的深入访谈。以家庭(户)为基本计算单位,此次访谈农牧业家庭255户,其中拉拉屯62户、大街巷126户、上吨子67户。涉及调查人数为432人。调查地点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场所。为了防止语言成为重要的交流障碍,特意邀请当地的大学生进行协同调查,调查分为三个组,并且对每组进行培训和交流,以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质量性。

表 家庭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参考值)

(三)农牧业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农牧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农牧民逐渐把精力和劳务转向了第三产业。根据调查问卷资料显示,在农牧结合区居民主要从事的生计方式为种植业(164户)、畜牧业(91户)两种形式。据统计,相比较而言该地区劳动人数的比例要高于老龄化程度。其次,当地农牧业家庭在受教育程度上普遍偏低。最后,德田嘎查家庭每年的农业收入并不算稳定且波动幅度很大,对于农业家庭的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化肥以及人工费用,一年净平均收入在3.83万元。而牧业家庭的支出集中在购买草料、饲料和畜牧预防等业务,一年牧业家庭的净平均收入为7.51万元。

三、农牧业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持续推进农牧区的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牧业家庭收入的提高将会影响能源消费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农牧业家庭日常的能源消费比如电力、煤炭、成品油(柴油)、畜粪(牛粪)、秸秆(玉米芯)等也值得进行更深入了解。为了方便分析农牧业家庭能源消费中的差异,将以上的家庭生活能源换算成统一单位标准煤(kgce)(见表)。

(一)电力消费情况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生活能源的消费一般是从传统生物质能阶段到电力消费阶段演进。调查发现,2021年农牧业家庭电力消费分别23904.54 kgce和17871.13 kgce。牧业家庭每年的平均使用量196.39 kgce,支出费用793.59元,而农业家庭每年的使用量145.76 kgce,支出费用550.74元。农牧业家庭在电力消费用途上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烧水和照明以及充电设备比例上两者基本平衡。但是在家用电器和炊事上两者使用的频率恰好相反,且畜牧家庭在外户电器设备上用电较多,而农业家庭集中在农田的灌溉和工具设备。

(二)煤炭消费情况

由于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煤炭等商品性资源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很受当地人的青睐。据2021年数据统计,德田嘎查的255家庭中使用煤炭的家庭共245户占比96.07%。牧业家庭平均使用量3407.21 kgce,消费支出5810.73元。而农业家庭平均使用量3000.06 kgce,消费支出4741.72元。目前西哲里木乡镇上所卖的煤炭有三种层次的划分标准,分别为低、中、高标准,每吨煤炭的价位1000元-1600元不等,牧业家庭在购买煤炭的时选择高标准人数占61.36%,而农业家庭在购买煤炭时选择中标准人数占45.22%。

(三)成品油消费情况

有学者提到成品油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商品性资源。据调查德田嘎查162户农业家庭在2021年的使用成品油(轻柴油)的量已经达到96256.03 kgce,平均每户每年用到594.17 kgce。与此相适应的86户牧业家庭柴油的量也已经达到39458.27 kgce,平均每户每年用到458.8 kgce。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补助,例如针对农作物提供补贴和耕地时采用免耕播种机等机械等。成品油(轻柴油)的用途也比较广泛;对于农业家庭除了农作物的种植耕地以外还体现收割和运输等业务。而对于牧业家庭,主要用途是打草或者捆草时所要的启动农用机械。

(四)传统生物质能消费情况

农村地区生物质能的利用将是一种新模式的开启,也是一种新的使用途径。德田嘎查中164户农业家庭在2021年玉米秸秆(玉米芯)消费户均2543.39 kgce。对于畜牧业家庭而言,人均占有草牧场86亩,户均1922.81 kgce的畜牧粪便。炊事和取暖用途方面,在91户牧业家庭中使用畜牧粪便(牛粪)的占据37%,而164户农业家庭中42%使用玉米秸秆(玉米芯)。但是不难发现农牧业两个家庭中煤炭的使用都是超出30%。目前还田和饲料加工未能实现常态化。由于常年的添加工业化肥而导致土地恶化,采取畜牧粪便当肥料的家庭也逐年增加。

四、存在问题

(一)能源结构较为单一

由调查得知,目前德田嘎查的能源消费结构大部分仍集中在电力、煤炭、成品油等传统能源上,即使存在其他能源消费,其占比也很小且种类非常狭窄。尤其是作为居民认可度和使用较为广泛的煤炭能源,在当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2021年数据统计,在调查的255户家庭中,有96.07%的家庭都在使用煤炭。另外成品油由于耕种、畜牧和出行需要,在2021年一年的全嘎查总消费量也达到了67.27万元。除电力等可再生能源,德田嘎查大部分常用能源属于碳排放量较高的不可再生能源,会带来温室效应集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二)缺少对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

作为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德田嘎查,具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物质能优势。2021年全嘎查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2300.14亩,玉米秸秆的产量户均消费2543.39 kgce。共2468头牛和12291只羊的总量也为当地提供了充分的畜牧粪便量。受困于认知限制,居民们即使去消费昂贵的外来能源,也很少把视线投向身边易得的自有能源,同时对其的处理方式也仅限在燃烧和还田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一定压力,且在资源再利用程度上是浪费。

(三)电力等能源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德田嘎查居民在电力上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电,还包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农牧业外户设备用电。除此之外,其他能源相关建设同样单调有缺陷。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能的沼气池、存在多种用途的太阳能设施以及依旧是德田嘎查能源短板的燃气网建设,包括相关的能源技术人才和服务体系缺乏。这些薄弱的能源建设基础代表了上层发展空间不足,极大影响了嘎查能源结构的完善和乡村振兴的实施。

(四)居民能源知识和环保意识薄弱

由走访调查得知,德田嘎查居民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较新的能源概念认知明显薄弱,同时嘎查方面对能源和环保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也不够全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对相关宣传活动虽有所关注,但仍然存在欠缺。比如水资源仍存在浪费现象,过度使用农药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甚至影响了未来嘎查能源革命的进行,这些错误性消费方式的选择也阻碍了农村能源向高效、绿色、清洁转型。

五、对策建议

(一)推动能源结构向更清洁高效转变

乡村振兴一个重点是要“生态宜居”,“生态宜居”则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推动德田嘎查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高效利用。针对德田嘎查占比最大的煤炭能源,可以减少煤炭利用率,进一步推进集中供热,紧跟“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步伐,提高绿色能源比例。提高居民对风能、燃气、光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的认可度,扩大生产、供暖、交通等用能领域清洁能源消费,减少环境污染,优化嘎查生产生活环境。

(二)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带动能源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带动和经济发展。比如德田嘎查存在着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林业采伐、畜禽粪污等,作为生物质能源,其实有非常广阔的利用空间,在农业种植、交通货运、发电用电等方面都有一席之地。德田嘎查可以通过建立废弃物收集站,对秸秆、粪便等生物质能利用收集集体化,推广秸秆气化、返田、生产板材等资源化利用,制取沼气,探索生物质能发电,激发生物质能燃料供暖积极性等。除了生物质能,嘎查天然存在且足够充足的自然资源也是本身具有的优势资源。

(三)加强能源设施建设和体系完善

乡村振兴的另一个发展重点在于“产业兴旺”,为此要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能源供给体系。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对能源的此类建设将会更加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目前,德田嘎查可以在较为稳定的电力供给基础上加快新一轮电网升级智能化改造,推进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电站建设和分布式能源设备。紧跟中央步伐,支持燃气下乡项目,建设全面安全的微管网供气系统和乡村储气站。推进规模化沼气池等燃料工程清洁化。除此之外,优质便捷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同样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提升能源与环保知识普及力度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德田嘎查要紧跟“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这一准则。乡风文明即对农牧民综合素质进行多方位提升,治理有效即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基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首先,加强对农牧民的清洁能源与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除了在嘎查建立示范区,还可通过讲座、服务网点、广播、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传播知识。其次,使农牧民产生智能化用能思维,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巩固,进而形成良好用能习惯。最后,为了治理有效,嘎查领导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和纠正。

猜你喜欢

生物质能农牧业能源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 给农民一个美好的环境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甘肃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探讨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演变及政策绩效研究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