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2022-02-11樊菲张祝利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6期
关键词:玻璃钢渔船渔业

樊菲,张祝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

中国是渔业船舶大国,但基本以木质渔船和钢质渔船为主[1],新材料在渔船上的应用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渔船用新材料有玻璃钢、聚乙烯、铝合金、钛合金等,其中玻璃钢(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渔船具有表面光滑、船体轻、阻力小、航速快、易于清洗、寿命长等诸多优点[2-4],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建造。根据原渔业船舶检验局《全国渔业船舶检验业务统计》(2016)数据[5],全国登记在册的渔业船舶中玻璃钢渔业船舶36 500艘,占比6.67%,2016年新建渔船中玻璃钢渔业船舶3 306艘,占比17.27%,中国新建渔船正朝着玻璃钢材质的趋势发展[6]。

为加快推进中国玻璃钢渔船高质量进程,2021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农〔2021〕41号)[7]、《关于做好2021年渔业发展补助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24号)[8]、《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24号)[9]和《玻璃钢等新材料渔船建造管理要求》(农渔办〔2021〕16号)[10]等相关支持玻璃钢等新材料渔船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重点对高能耗、安全状况差的老旧渔船更新改造为玻璃钢等节能环保新材料渔船等给予适当补助。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中确立了减产转产及渔业更新改造重大工程,开展玻璃钢等新材料、新能源渔船建设,推进渔船节能减排[11]。2022年发布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也将鼓励建造玻璃钢等新材料渔船,推动渔船节能装备配置和升级换代作为其中重点任务之一[12]。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发展玻璃钢渔船产业、提高渔业装备节能减碳水平的要求,从设计、建造、检验检测、监理、成品验收等方面构建玻璃钢渔船生命周期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造安全环保、质量过硬的玻璃钢渔船。

1 中国玻璃钢渔船建造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尝试建造玻璃钢渔船,起步并不晚,回顾中国玻璃钢渔船40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发展缓慢,未能实现质的变化、量的突破,远远落后于渔业发达国家和地区。1985年苏州建造了第一艘16.88 m机动玻璃钢渔船,但使用不到10年就报废了[13];1986年、1987年由广东省渔船设计室、深圳蛇口渔船厂建造的一批19.00 m海洋延绳钓玻璃钢渔船,交付不久也全部报废;1995年,原农业部渔业局和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军工办联合向国家科委呈文申报《大型玻璃钢渔船的研制及产业化》作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于次年批准立项,然而由于渔船设计和工艺中还有重大技术问题待解决,建造质量尚不稳定,玻璃钢渔船未形成规模化生产[14],该项目开发的33.00 m拖网渔船下水即报废,使得“九五”后此项目未能再延续[13];“十五”期间,为推广玻璃钢远洋渔船,国家财政资助建造了12艘大型远洋金枪鱼钓船,然而2004年,“沪渔917”号玻璃钢金枪鱼钓船在斐济渔场作业时艏部折断,在国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后1艘新建不久的玻璃钢渔船因火灾事故而沉没,又有3艘玻璃钢渔船仅使用5年就因船体严重漏水而长期停港,导致船东对国产玻璃钢渔船质量产生质疑,纷纷撤销订单。产业发展经历坎坷,公众对玻璃钢渔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质量差、不耐磨、不耐碰等缺陷逐渐成了渔民对玻璃钢渔船的印象。很多玻璃钢渔船相关项目被叫停,有的企业甚至对国家扶持玻璃钢渔船项目产生质疑,国家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再出台支持玻璃钢渔船的扶持政策[15-16],由于玻璃钢渔船的结构设计、原材料、成型工艺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影响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的因素也方方面面[17],但中国对玻璃钢渔船的建造技术仍在不断探索和进步中。

2 中国玻璃钢渔船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1 市场混乱、建造质量堪忧

当前中国玻璃钢渔船产业发展基础并不牢固,恶意低价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玻璃钢渔船一次性投资相对于钢船来说较贵,渔民较难接受,玻璃钢渔船建造企业为了降低渔船建造成本[18],采用低价劣质的原材料、配件和装备,使得建造的渔船使用年限和强度都达不到预期承诺[19]。图1为海南省多艘玻璃钢船还未满服役期就出现船体表面严重破损;图2为舟山嵊泗正在使用的玻璃钢渔船,船上配件已锈迹斑斑。

图1 海南玻璃钢船船体破损Fig.1Hull damage of FRP boats in Hainan

图2 舟山玻璃钢渔船配件生锈Fig.2Accessories rust in Zhoushan FRP fishing boats

2.2 技术薄弱、标准供给缺口大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统计,2015年中国约有玻璃钢船艇生产企业350家,其中江苏(60家)、广东(55家)、山东(40家)为主要的生产大省,从业人员约5万人,中国大陆经认可的FRP渔船制造企业有59家[20]。尽管国内已具备玻璃钢渔船的建造能力,但研发和设计水平较弱[21],行业内建造工艺技术主要依靠生产企业自身的长期摸索,缺少交流与合作,技术上戒备。虽然大多数生产企业均已形成各自的企业标准或操作规程,但技术指南与标准规范滞后[1]、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不高。行业内标准供给缺口大、缺乏系统性构建、标准制修订滞后现象突出。根据中国标准服务网和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现行的玻璃钢渔船水产行业标准共16 项,标龄在10年以上的标准占现行标准数量的81% 以上,标龄20年及以上的占比69%,而现行的16项玻璃钢行业标准均属于技术标准体系。一方面,现行玻璃钢渔船标准文件中既缺乏规范产前、产中操作的管理标准,也缺少保障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有效实施的工作标准;另一方面基于20年前的工艺技术编订的技术标准,仅能反应当时的技术水平,玻璃钢渔船建造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障[22]。

2.3 检验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行业内企业两极分化、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少对企业严格筛选和认证机制及从业行为自律约束机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按图施工缺乏严肃性、对玻璃钢渔船质量检验也缺乏了解,关键质量控制点检验和监管能力不足,检验不到位;成品检验以验船机构为主体,第三方监理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船舶检验业务量与验船师数量不成比例,使得验船师长期超负荷工作,检验质量难保证;有的验船师缺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也达不到要求,使得建造出的玻璃钢渔船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培训不足、关键岗位技能缺乏

当前中国玻璃钢渔船建造企业普遍缺少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甚至有企业的关键岗位人员,如糊制工、装配工的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企业也没有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人员培训主要以老师傅带徒弟为主,系统性、规范性培训不足。

3 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 构建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低碳环保材料在渔船推广的重要举措

近年随着国家支持渔船更新改造政策的不断出台,钢质渔船数量上升,老旧木质渔船数量明显下降,渔船安全技术水平得到改善,玻璃钢渔船也相继被建造,但建造质量未得到有效保证,节能减排效应尚未得到更好的体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推广低碳环保的建造材料在渔船上应用,推动渔船与装备的升级换代。通过构建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建造技术过关、质量过硬的玻璃钢渔船,是实现玻璃钢渔船产业蓬勃发展,助推渔业碳减排的关键。

3.2 构建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政策落地的必要条件

自2014年到2019年,中央财政部下发用于渔业发展与船舶报废拆解更新补助资金达60多亿元,极大地推动和刺激了各地玻璃钢渔船的建造。据测算中国现有中小型渔船如全部更新改造,市场规模高达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元。在如此大规模的建造中,必将吸引各种水平的建造企业和从业人员进入行业,如若不能提高船舶安全性、生产适用性,将严重违背国家保证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海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的初衷。为确保国家支持玻璃钢渔船产业发展政策有效落地,通过构建行业自律标准、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筛选优质企业、高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淘汰劣质企业和产品,迫使企业不断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有效保障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补助资金发挥实效。

3.3 构建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技术法规的必要支撑

国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2019年发布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渔船建造规范(2019)》[23],该规范促进了中国玻璃钢渔船设计与建造向更高层次发展,但国内现有技术标准大多是玻璃钢渔船建造企业结合当时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操作程序制定的单项标准,反映的是当时国内的建造技术水平,且有大量工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依然处于空缺状态,构建以系统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技术法规的必要支撑和规范生产的技术参考。

4 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4.1 实现路径与体系架构

要建造出质量过硬、安全环保、降碳减排、环境友好的玻璃钢渔船离不开社会的良性互动,以企业为主导力量的产业联盟、政府、渔民在实现玻璃钢渔船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分别发挥着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政府作为发展玻璃钢渔船行动的主导者、监督者和政策制定者[24],通过对玻璃钢渔船产业出台补助资金、低息贷款、收购等优惠激励政策引导产业发展[25],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宏观调控市场容量,培育和扶植优质的玻璃钢渔船建造企业不断壮大;企业作为玻璃钢渔船建造的行动主体,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与科研机构、协会等建立联盟,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承担设计研发、技术支撑、标准构建的职能,为渔民提供质量过硬的玻璃钢渔船消费选项,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渔民对渔船类型的选择。渔民作为渔船消费者,其偏好和消费需求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主管部门面向公众开展玻璃钢低碳环保型渔船的宣传教育,公众在政策制定方面又发挥着公众监督的重要作用,社会实现路径示意图参见图3。

图3 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路径Fig.3Implementation path of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FRP fishing boats

通过加强引导、促进上下联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技术研发为基础、体系建设为手段、规范运作为准则,将培育壮大玻璃钢渔船制造产业与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结合起来,在碳达峰愿景下,构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图4)。

图4 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保障体系架构Fig.4Framework of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FRP fishing boats

4.2 实施内容

4.2.1 完善关键技术与监管标准体系

4.2.1.1 基于关键技术的标准支撑

优化整合优秀的企业标准,统一设计技术、建造工艺与质量评价依据。持续修订完善渔船试验技术标准,包括玻璃钢渔船总体试验方法标准、船体结构节点试验方法标准、材料试验方法标准等标准文件;不断补充编订建造技术标准,包括原材料、模具制作与船体脱模、船体建造成型工艺、部件制作和连接、质量控制、防火安全、报废处理和船型与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建造技术标准;同步编订玻璃钢渔船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的船用设备技术标准。

4.2.1.2 基于标准建设的监管机制

(1)玻璃钢渔船行业自律要求

通过对玻璃钢渔船行业中的设计、生产、监理、设备、原材料、第三方检测和销售等单位和从业人员提出自律要求,使其在公平、公开、平等、守信的原则下,依法开展渔船的设计、生产、监理、船用产品检测和船用设备生产与销售等活动。监管部门和机构通过合规表彰和违规处置的监督管理方式规范行业秩序,以此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玻璃钢渔船行业单位及人员的从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的依据文件及道德行为准则,与行业白名单制度相互配合促成风清气正的行业从业氛围。

(2)行业准入与退出评价标准

借鉴船舶相关通用标准,结合玻璃钢渔船建造特点,形成玻璃钢渔船生产企业基本要求的标准文件,对从事玻璃钢渔船建造、维修和改建的生产企业的建造能力、人员、计量检测、生产设施、生产设备、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调整,以此作为对玻璃钢渔船建造、维修和改建企业生产条件的评价标准和依据。

(3)玻璃钢渔船建造监理制

中国对玻璃钢渔船建造尚未提出建立监理制的要求。参照建筑、桥梁、公路等行业引入监理机制,从监理机构的综合条件、业绩、监理能力、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满足不同规模船舶建造企业的监理要求,使受托方能够准确、便捷地选取到监理能力相对先进的监理机构,将船长、委托人和船检等各方力量有机结合。对船体工程建造的现场见证点、停止见证点、日常巡视检查、旁站监督等见证点提出船舶建造监理见证要求。通过云监造平台对渔船建造过程视频监控、录制和存储,实现远程造船现场的监控和监理人员监理行为的双重管控。

(4)渔船用产品质量责任要求

在现有渔业装备标准体系中,主要是规范具体产品性能、规格、检验方法、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标准文件,缺少对渔业装备行业整体质量和责任的要求及监管标准,而装备的质量对降低风险、增加效益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当前行业内渔船用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通过规范渔船用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的责任要求,明确渔船用产品质量的各方责任归属,用以约束渔船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行为。

(5)政府许可与调控

在规范行业秩序上发挥政府的合力效应,政府通过船舶生产许可等制度,加强船舶生产能力的宏观调控,规范船舶生产秩序,保证船舶建造质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等环保制度防止、减轻或消除玻璃钢船舶建造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2.2 提升设计研发水平

在结构设计、线型设计和模具设计研究方面。深入调研渔船使用全过程,充分了解船东真实需求,分析船舶使用工况,满足渔民在渔船使用过程中的功能需求;不同材质渔船的设计应符合不同地区的使用环境、渔民的使用习惯和渔业资源情况;研发设计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又针对不同地区需求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船型[26]。

在建造技术研究方面。从原材料选用、原材料处理、模具制作、成型工艺和设备安装5个方面,14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图5),建议在近海中小型渔船方面积极发展玻璃钢渔船[27],准确建立材料耐久性评价及渔船寿命预测体系,提升玻璃钢渔船质轻、高强度、高隔音、高阻燃、耐腐蚀的性能[26]。

图5 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研究方向Fig.5 Research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FRP fishing boats

在技术研究院与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方面。开展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技术的研究。发挥产业联盟组织中监理建造、质量检验检测专业委员会与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提升检测检验技术支撑能力,加强树脂、玻璃纤维等原材料检测和设备检验,船舶检验时及时发现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把好源头质量关。

4.2.3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鼓励产业联盟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和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等建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8-30],重点培养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和国际化发展人才;重点开展糊制工等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监理人员资质培训;加强玻璃钢渔船设计、建造和检验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通过打造一个优秀的产业队伍,助推玻璃钢渔船建造提质增效。

4.2.4 重视原材料监管与全过程质量监控

建立玻璃钢渔船白名单制度,筛选口碑、信誉、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原材料与设备单位、监理与检测单位、船舶建造单位等形成产业主流,被选入白名单的企业及产品得以在新材料船舶综合服务平台上推广,引导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同时,国家渔业装备科技创新联盟通过联合体共同行动准则形成联盟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和自主约束机制。图6为国家渔业装备科技创新联盟为新材料渔船建立的大数据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为船东、船厂、检验检测机构、供应链企业、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原材料采购等线上支持与服务。大数据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了设备选型报价、供应商发包、船舶在线云监造、在线检测、品质保障、设备管理等功能,整合了与玻璃钢渔船建造相关的各流程、各类机构,建立了建造责任链、质量链、信息沟通链和质量诚信链,使船舶建造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深化。

图6 新材料船舶大数据管理综合服务平台Fig.6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for big data management of ship with new material

4.2.5 严把结果质量评价关

船舶建造验收评审、造价核算、法定检验等对船舶建造结果的质量评价是把控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严格按照法规和标准要求实施检验检测,严把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发证关;重视评审质量,组织专业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评审专家组,明确评审要求,重视评审意见的闭环监督和闭环验证工作[31];严格执行渔船下水试车、试航检验、造价核算等制度,把好管理程序质量关。

4 结语

通过企业、政府、渔民的良性互动,构建以产业发展联盟组织为主导力量的玻璃钢渔船质量保障体系,保障中国玻璃钢渔船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动低碳环保的建造材料在渔船上推广应用,助推渔业降碳减碳,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猜你喜欢

玻璃钢渔船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千舟竞发
水池内冬季施工环氧玻璃钢防腐工艺探讨
装配式玻璃钢阀门井的研发及应用
大型缠绕成型玻璃钢容器的优化设计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河北中复玻璃钢有限公司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