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2-02-11金晶贝亦江周凡王海洋马文君丁雪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6期
关键词:苗种种养小龙虾

金晶,贝亦江,周凡,王海洋,马文君,丁雪燕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3)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因肉质鲜美、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销售市场大,是近年来国内产业规模发展最迅速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1]。早期以池塘精养模式为主,近几年随着稻渔综合种养在全国迅速推广[2-4],至2020年,中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145.64万hm2,养殖总产量达到239.37万t,位居中国淡水养殖虾类第一[5]。浙江省小龙虾养殖产业从2015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起步于2017年。至2020年,全省小龙虾养殖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养殖面积和产量稳步上涨,养殖规模达1.24万hm2,总产量达2.23万t[6],产值达6.90亿元。其中,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面积约1.07万hm2,占比85.90%。湖州、嘉兴等浙北平原地区为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重点发展区域,温州、金华、宁波、衢州等地也有一定的种养规模。

为促进浙江省小龙虾养殖业和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稳步健康发展,加快全省农(渔)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实现稳粮增收保生态、提质增效促共富,本研究对2021年度浙江省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发展经验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1 养殖情况

1.1 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

2017—2021年浙江省小龙虾养殖发展情况如图1、图2所示,浙江省小龙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尤其是在2019—2020年,随着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的启动,浙江省逐步推广以水稻—小龙虾轮作等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养殖面积增长到1.24万hm2,同比增长2.52倍。到2021年,全省小龙虾养殖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养殖面积达1.50万hm2,同比增长20.92%,养殖产量达27 596.00 t,同比增长23.90%[6]。

图1 2017—2021年浙江省小龙虾养殖面积Fig.1Aquaculture area of crayfish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21

图2 2017—2021年浙江省小龙虾养殖产量Fig.2Aquaculture production of crayfish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21

1.2 养殖模式创新发展,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占据主导地位

浙江省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池塘养殖以及茭白田、藕田套养模式等。其中,2021年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面积约13 369.91 hm2,占比88.95%,产量2.28万t,占比85.83%,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支撑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池塘养殖小龙虾(单养、混养)约1 050.33 hm2,占比6.99%,产量0.27万t,产值约0.50亿元;其他养殖模式约290.87 hm2,产量约0.06万t,产值0.10亿元。各养殖模式生产情况见表1。

表1 2021年浙江省不同小龙虾养殖模式Tab.1 Different aquaculture modes crayfish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21

1.3 部分地市发展迅速

2021年浙江省小龙虾养殖产量最高的为湖州市,养殖面积达7 667 hm2,产量16 948 t,占2021年浙江省小龙虾总产量的61.41%;其次是嘉兴市,产量为6 245 t,占比22.63%;第三为温州市,产量为1 189 t,占比4.31%。由图3和图4可知,2017—2021年湖州市、嘉兴市2市小龙虾养殖发展最为迅速,湖州市产量增长8.66倍,嘉兴市产量增长20.03倍,主要原因是湖州市和嘉兴市处于平原水乡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利用稻田资源和水资源。

1.4 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效益较好,减肥减药效果显著

2021年浙江省小龙虾总体养殖效益明显,如表3所示,池塘单养模式,每年养殖1~2茬,每公顷净利润21 270.00元;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是在3~4月份投入虾苗,5~6月份种植水稻,6~7月大量起捕小龙虾,至9月份全部起捕完,每公顷净利润22 162.50元;水稻—小龙虾连作模式是在3月下旬投放苗种,至5月底起捕,捕大留小,6月下旬干塘起捕后种植单季杂交稻,并在次年的水稻种植前完成小龙虾的收捕工作,每公顷净利润51 075.00元;水稻—小龙虾共作+连作模式是一季稻、两茬虾,即第一年10月份单季晚稻收割后进水开始小龙虾养殖,次年3月份、5月份两茬上市销售。水稻种植期间,未达到上市规格的虾苗进入环沟内作为苗种继续培育,每公顷净利润31 065.00元;莲藕—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在莲藕田中放养小龙虾进行共作,每公顷净利润25 740.00元。以上各模式中,水稻—小龙虾连作模式公顷效益最高。

表2 2021年浙江省各市小龙虾养殖情况Tab.2 Aquaculture situations of crayfish in different c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21

图3 2017年和2021年浙江省产量排名前五城市产量变化Fig.3Yield changes of the top five cities in Zhejiang rovince in 2017 and 2021

图4 2017年和2021年浙江省产量排名前五城市养殖面积变化Fig.4Aquaculture area changes in the top five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7 and 2021

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有助于稻田增收减排,实现减少碳排放和提高效益的双赢目标[7]。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调查的通知》(农渔技产函〔2022〕40 号),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发《关于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调查的通知》,对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开展综合效益调查,调查对象为省级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9家、其他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经营主体10家、水稻单作主体10家,共29家主体。调查发现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利润明显优于水稻单作模式。如表4所示,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每公顷净利润达5.48万元,水稻单作净利润仅504.00元,稻渔综合种养净利润为水稻单作的109倍。同时,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还能有效抑制水稻病虫害、稻田杂草丛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体环境,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8-10]。浙江省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每公顷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费用共计2 940.45元,水稻单作花费7 179.00元,相比减少了4 238.55元,有效达到了“稳粮增效、以虾促稻、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目标。

表4 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的综合效益分析表Tab.4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alysis of rice-Procambarus clarkii 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 and rice cultivation system

1.5 苗种生产仍然薄弱,以自繁自育为主

目前浙江省养殖小龙虾苗种来源仍以自繁自育为主,少量从江苏、上海、安徽等地购入。据调查,2021年省内苗种繁育年育苗量为7 500万尾,育苗企业主要分布于湖州和嘉兴2市。其中2~3月出苗规格为(400 ~ 500)尾/kg,3月中旬后基本以(200 ~ 300)尾/kg为主。

2 市场供应与消费情况

2.1 价格走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

浙江省小龙虾总体价格和上市时间与规格存在直接相关性。从全年来看,价格走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1月份价格最高,2~3月份逐月递减,幅度变化不大,3~5月份呈直线下降趋势,6月份降至最低,7~12月份价格趋于平缓。

不同规格小龙虾的价格差别较大,其规格越大,价格越高。2021年浙江省养殖的小龙虾规格以20 ~ 30 g居多、30 g以上及20 g以下较少。据统计,2021年30 g以上价格为60~100元/kg,20~30 g虾价格在为40~76元/kg,20 g以下仅20~40元/kg。

2.2 市售小龙虾主要以活虾为主,加工链未有明显进展

浙江省小龙虾基本以鲜活销售为主,且养殖地区小龙虾销售半径较小(100公里内车程不超过2 h),不足部分从江苏、湖北、湖南和安徽等地外购,基本以传统方式运输,无冷链物流建设,也较少参与电商销售。

产品加工链未有大的发展,浙江省从事小龙虾加工企业仅有1家,主要以调味虾为主,2020年因为疫情加工量未有明显变化。2021年疫情有所缓和,小龙虾加工量增长至2 200 t,产值4 312万元,其中出口额302万美元,主要出口日本。此外,有部分企业近年来也开始探索生产冻熟小龙虾和常温熟制小龙虾,但全年产量仅1.80 t。

图5 2017—2020年小龙虾产品加工量变化Fig.5Processing capacity changes of crayfish product from 2017 to 2020

2.3 本地小龙虾养殖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缓和,对消费市场的拉动显而易见,小龙虾产品的销售基本恢复至疫情之前,销售量、价格均呈现上升趋势。浙江省小龙虾销售期一般在4 ~ 10月,据统计推算,2021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 5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 752万人,占比72.70%;16 ~ 59岁的人口为4 369万人,占总人口的66.80%。按照小龙虾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与中青年群体,人均年消费1 kg估算,全省小龙虾市场需求量约在3.17万t左右;目前全省年产量仅2.65万t,不能满足省内市场小龙虾消费供给,需要从江苏、湖北、湖南和安徽等地大量购入。

3 存在问题及分析

3.1 养殖主体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几年浙江省水稻—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且呈持续发展之势,但是规模性养殖主体偏少,一家一户小面积种养主体偏多,组织化、集约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稻田中发展起来的水稻—小龙虾养殖模式,其养殖设施条件偏差,进排水、电力、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仅满足于原先的水稻种植,对水产养殖所要求的进排水管渠、电力容量、道路交通等往往达不到要求。

3.2 种养技术有待提升

目前,绝大多数小龙虾养殖户多靠自身摸索并总结小龙虾养殖经验和外出参观学习积累技术,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种稻技术亦不成熟,同时兼具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稀缺,稻虾种养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大部分与种粮大户合作,制约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种养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3.3 种业体系不完善,苗种繁育能力不足

浙江省绝大部分小龙虾养殖户种苗以自繁自养为主,没有实现繁养分离,存在小龙虾种质退化、抗性低及病害加重隐患,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全省未建成较大规模的专业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苗种产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4 经营模式单一,流通加工落后

浙江省未有专门的小龙虾批发市场,养殖主体均依赖中间商收购,且以鲜活销售为主。受总体养殖产量不高的影响,加工方面严重滞后,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反观江苏、湖北等小龙虾产业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苗种可繁育出售,甲壳与虾肉深加工产品、休闲垂钓等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产品加工企业培育、特色餐饮开发等二、三产业是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必经之路。

3.5 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迫在眉睫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小龙虾品牌有30多个,小龙虾相关公共区域品牌2个,还有一些是借助农产品区域品牌。但是大部分小龙虾养殖户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够,多重视养殖生产,尚未注重品牌打造,部分养殖主体在小龙虾品牌建设上只停留在商标注册和无公害认证阶段。全省尚未形成像江苏“盱眙小龙虾”、湖北“潜江小龙虾”等具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产业品牌[11-12]。

4 发展建议

4.1 政策支撑,齐抓共管

小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引导、部门重视、主体先导。一是大力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引导养殖户积极开展稻虾综合种养,实现一地两用、渔粮双赢、生态双收;加快出台生态小龙虾产业化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繁育基地建设、卡脖子技术攻关、技术培训、小龙虾及稻米产品的品牌宣传等工作。二是严格要求。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守住粮食生产底线,以《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 1135.1—2017)为指导,技术上提高稳定水稻产量的具体措施,模式上促使水稻效益和水产效益达到平衡,坚决防止“挖田改塘”。三是强化考核。将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纳入各市综合考核及渔业绿色发展重点工作,建立季度进展情况通报机制,进行适时监测、定期考核评价,实现长效化管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推动工作落到实处[13]。

4.2 组建产业联盟,抱团发展

目前浙江省有各类稻虾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上千家,但缺少行业组织,下一步建议发动各类稻虾行业主体,组建稻虾产业联盟,形成稻虾产业发展高能级平台,加快资源共享、要素集聚,抱团发展形成稻虾产业优势集群,争取在千亿蓝海规模的稻渔产业竞争中乘风破浪,勇为人先。

4.3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优化苗种资源

各地政府要引导养殖主体加强与科研机构、专业院校的合作,扶持培育标准化苗种生产企业,引进或培育抗病能力强、个体大、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龙虾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并推广普及,支持育种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农民建立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切实提升省内苗种供应能力,促进小龙虾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14-15]。

4.4 加强技术支撑,培养复合型人才

充分发挥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专家组、省厅粮油、水产等产业技术团队、协同创新推广团队和省级相关科研院校等技术支撑作用,开展种养结合、绿色健康高效养殖项目落地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全力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对新型稻虾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教育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掌握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4.5 打造全产业链协同,提高小龙虾附加值

浙江省小龙虾消费主要分散在各餐饮酒店,未能建设如“潜江龙虾城”一样的相对集中的餐饮区域,小龙虾的消费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家庭消费量总体不大,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小龙虾加工方面,应当鼓励现有水产加工与流通企业拓展业务提高产能,增设小龙虾自动化生产线,开展不同口味小龙虾烹饪加工等,并不断提高小龙虾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虾仁、虾黄、甲壳素等产品深加工水平,形成“二产带动一产”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结合美丽乡村、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小龙虾节庆活动,做好做活“虾”文章。打造龙虾文化品牌,促进产业融合,促进小龙虾文化消费。

猜你喜欢

苗种种养小龙虾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龙虾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