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2-11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覆盖物毛竹林毛竹

王 琴 苏 兰

(1 安吉县林业局 浙江安吉 313300; 2 安吉县灵峰街道 浙江安吉 313300)

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竹种,具有产量高、生长快、周期短等特点[1]。2019年浙江省毛竹林面积达81.43万hm2,毛竹立竹量3 597株/hm2,当年生新竹占毛竹总株数的18.08%。丰富的毛竹资源为浙江省林业增效、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竹产业成为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奠定了基础,也为浙江省竹产业领先全国创造了条件。如何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毛竹经济效益,是当前竹产业发展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我国毛竹经营栽培、竹笋生产利用历史悠久。浙江省湖州市曾出土过距今5 000年历史的竹箩。19世纪50年代,我国进入毛竹研究发展的新时期,就毛竹生产和发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90年代至今。前2个阶段为毛竹粗放的传统经营模式,从第3阶段开始毛竹经营逐步向笋用、笋材两用等定向培育模式转变,有关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自然条件下,毛竹笋用林一般在清明前后出笋,出笋时间相对集中,因集中上市存在价格较低、效益不高的问题。研究发现,对毛竹笋用林进行覆盖,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覆盖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升高土壤温度,同时对毛竹林土壤、水分、养分、覆盖等进行集约管理,能够达到提早出笋时间、延长出笋期的目的,最终提高毛竹林的经济产出[2-3]。

为了大力推广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浙江省林业局(原浙江省林业厅)自2010年起在全省实施毛竹覆盖“双百万”示范行动,即“全省100个村、每村100亩、每亩力争产值1万元以上”,从而加快了竹林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并连续多年举办全省毛竹覆盖“双百万”示范行动现场会,有力推动了毛竹覆盖技术的普及推广。但在10多年的毛竹覆盖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毛竹覆盖主要技术措施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并形成了一整套覆盖技术措施,在北方地区主要是使用麦秆作为覆盖材料,在南方地区则主要是利用稻草、竹叶、砻糠等作为覆盖材料。当前毛竹笋用林覆盖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竹林选择、竹林管理和覆盖、采收及覆盖物移除等。

1.1 竹林选择

覆盖竹林宜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层厚度在60 cm以上、地势平坦或缓坡,坡向以东、南向为宜的丰产毛竹笋用林,具备水分充沛、交通方便等条件,竹林长势良好,无病虫害。

1.2 竹林管理

主要包括立竹、土壤、施肥、水分4个方面的管理。应叶青等[4]研究发现,进行覆盖栽培的竹林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合理的竹林结构,还应选择正确的覆盖时间和覆盖材料,覆盖材料需要有一定的含水量。毛竹林每年需垦复2次,垦复一般与施肥同时进行,复合肥与畜肥交替使用,干旱期浇水灌溉,梅季或秋雨季节及时进行疏通排水,以防止引起烂鞭[5]。

1.3 覆盖、采收及覆盖物的移除

覆盖时间以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宜,下层覆盖物主要使用稻草、竹叶等发热增温效果好的材料,上层覆盖物主要使用谷壳等保温效果好的材料,于晴天进行覆盖[6]。覆盖前先施足肥料,浇透水。然后均匀铺上干燥的稻草或竹叶,厚20 cm左右,在稻草、竹叶上适当浇一些水,并增施猪牛畜肥,厚5 cm左右,最后在上层铺上谷壳扫平,厚20 cm左右。11月中旬覆盖,一般覆盖后45~60 d开始出笋。挖笋要拨开覆盖物,挖出竹笋,然后将土回盖原处,再将覆盖物盖好,继续保温增温。覆盖初期每隔几天挖一次,并逐渐缩短采挖间隔时间,旺季可每天进行采挖。第2年3月上旬左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要从上到下逐步移除覆盖物,已腐烂的竹叶、稻草在林地垦复时翻入土中,留养母竹并做好霜冻措施。

2 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竹林覆盖投入成本高

目前毛竹覆盖主要采用双层覆盖法,即下层为发酵增温层,上层为保温层,通过覆盖来满足笋竹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温度3大主要因子,促使毛竹提早出笋[7]。浙江地区常采用的覆盖措施是在施足肥、浇透水的基础上,下层覆盖物为20 cm左右的发酵增温层,使用发热效果好的稻草、竹叶,上层覆盖物为 20 cm左右的保温层,以谷壳、砻糠等材料为主,施肥主要施复合肥和未经腐熟的鸡粪、牛粪或猪粪等有机肥。实践证明,每覆盖667m2毛竹笋用林需使用稻草 6 700 kg、谷壳4 000 kg、复合肥50 kg、有机肥1 000 kg[5]。这些材料按市场价格(稻草 0.2 元/kg ,谷壳0.8元/kg,复合肥3元/ kg,有机肥0.5元/kg)计算成本,再加上覆盖和采挖竹笋平均用工7个(每工平均160元),覆盖投入成本高达6 310元/667 m2。随着物价和人工工资上涨,投入成本还会增长,对山区竹农来说无法开展大面积覆盖,只能小面积推广。

2.2 竹农思想保守、劳动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在山区留守的人群以未成年子女、妇女或5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因竹农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营林地的意识相对淡薄,对竹林培育新技术的引进持有观望态度,存在“等、靠、要”的保守思想,再加上没有充足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进一步加大了毛竹覆盖技术普及推广应用的难度。

2.3 竹林经营管理粗放

调研发现,目前很多竹农没有分类经营竹林,对竹林的采伐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性大,对竹林缺乏科学管理,也没有从长远来考虑竹林经营。在各地发展和培育毛竹林措施中,科技推广下乡和基地建设往往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但在科技推广和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竹农对毛竹林培育因缺乏正确的认识,常认为基地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把政府当作竹林资源经营和投入主体,因此缺少参与毛竹林经营和管理的主动性[8]。此外,多地大部分毛竹林都处在自由生长状态,甚至出现了“有人采笋、无人管林”的局面,林分立竹结构和年龄结构极不合理,林地卫生和通风透光条件较差,林地养分供给不足,人工培育的竹林管理也相对比较粗放。

2.4 竹笋深加工不足

研究发现,通过覆盖技术产生的竹笋内在品质特征与正常生长产生的竹笋差别不大,但竹笋的个头增大、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目前,竹笋加工企业集群整体上缺乏创新机制,创新能力较弱,主要生产休闲即食食品,即把收购的竹笋,进行清洗、水煮、切割、烹饪成品等初加工,产品比较单一。因竹笋深加工不足,未能实现竹笋经济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影响了毛竹覆盖技术成效。

3 对策与建议

3.1 覆盖面积先小后大

按照“分步实施、计划先行”的原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开展竹林调查,在现场评估竹林的立地状况,进一步摸清适合开展竹笋覆盖试点的范围。充分考虑山区劳动力以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为主、覆盖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实际情况,首次进行覆盖时,以小面积毛竹林进行覆盖试点,待试点取得成功后,再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通过先小后大,循序渐进,逐步增强竹农推广竹林覆盖技术的信心,确保覆盖取得预期效益。此外,在首次覆盖时,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各技术环节进行操作,提前准备覆盖材料,确保首次覆盖的成功。

3.2 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

目前,基地通常建在山地中,道路交通、灌溉设施等配套也不健全,往往采取牵连水管的方式进行浇灌,存在部分竹林浇不到水或难以浇透水的现象,影响了竹林覆盖的效果。因此,在基地水源建设、林区道路建设等方面,亟须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有效带动山区竹农增收致富,建议政府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林业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对毛竹覆盖示范推广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如设立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加大对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奖励力度等。把毛竹覆盖“双百万”示范行动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惠民举措,进一步完善竹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合理安排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改善竹林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同时,政府需进一步为竹农融资创造便利条件,如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林权抵押贷款,丰富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贷款审批门槛;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设立竹产业发展基金,确保毛竹覆盖项目资金来源;鼓励公司或大户以林地流转形式承包经营毛竹林,推广毛竹覆盖技术。

此外,竹林经济效益受竹笋产量、价格和覆盖材料成本的共同影响,因此政府在推广覆盖技术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防止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给林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进一步培育绿色无公害竹笋产品,打造竹笋自主品牌,提升品牌档次、影响力和竹笋的附加值,让毛竹覆盖后产生的竹笋都能卖出好价钱[9]。

3.3 加强技术培训

在毛竹覆盖实施过程中,覆盖的厚度、水温的控制等都需要技术支持,因此要建立健全覆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覆盖竹农、毛竹基地(合作社)技术人员、基层林技推广人员等人群。不断壮大毛竹覆盖技术推广队伍,不定期从科研院所聘请知名专家、优秀乡土专家集中开展毛竹覆盖技术培训。在技术培训过程中,重点加强覆盖物、水肥和土壤管理等覆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及时解答竹农关于覆盖技术的疑问,并将技术推广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反馈至科研院所,最终攻克难题。如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在丽水学院金爱武教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毛竹覆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高了冬笋品质和产量,有效促进了当地林农增收致富[5]。

猜你喜欢

覆盖物毛竹林毛竹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有机覆盖物在太原市绿地维护中的应用前景
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
节骨草和毛竹苗
BAMBOO BOUNTY
寒 秋
安吉践行“两山”的毛竹林碳汇研究*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的影响
马铃薯不同覆盖物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移栽期及覆盖物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