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紫金山毛竹景观林维护与质量提升

2022-02-11孙欣欣董丽娜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竹鞭紫金山毛竹林

孙欣欣 董丽娜

(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南京 210089; 2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3 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 南京 210014)

南京紫金山毛竹林属于景观竹林,经营目的以观赏为主,主要分布在紫金山的西北区和天文台路沿线的2、3、4林班,是紫金山森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受黄脊竹蝗连年危害等影响,自2008年起紫金山毛竹林生长呈急剧衰退趋势,竹林逐年衰败,至2010年竹林已几乎不发新笋,全林枯黄,枯死竹不断增加,部分地段竹林已经荒芜,森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中山陵园管理局于2011—2015年对紫金山毛竹林连续5年进行复壮,至2016年除天文台路沿线约10 hm2左右毛竹林由于立地条件差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复壮效果外,大部分竹林长势已恢复。2016年后,对竹林每年施肥1次、劈山2次,每隔2年伐竹1次,竹林长势良好,竹林结构不断优化。

本文在近10多年毛竹林培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竹林维护恢复状况,提出竹林维护与质量提升的措施,以期为紫金山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 毛竹林维护状况调查

1.1 毛竹林起源与经营管理

紫金山毛竹林为人工起源,是1964年从浙江莫干山引种栽植,初始种植面积约16.67 hm2,也就是现在林区所称的“老竹林”。1992年以后,在天文台路沿线增加了竹子种植,建立了竹海公园,之后竹林面积扩大到106.7 hm2,这部分新扩的竹园称为“新竹园”。当时,紫金山的松林经历了松材线虫危害,大面积枯死,林中常绿树种比例下降,毛竹林作为常绿树种,增加了紫金山的常绿树种比例,较大地提高了紫金山风景林的美学价值[1]。

紫金山毛竹林从结构上可分为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2种类型。纯林主要是“老竹林”,1992年以后新建的竹林现在已大部分演变为竹阔混交林。2011年对毛竹林实施复壮前,经营水平较低,根据经营类型可分为2类:一类是中等管理水平的竹林,这类竹林主要是分布在紫金山西北区的“老竹林”,是纯林类型,面积约20 hm2左右,抚育方式主要是劈山;另一类是粗放管理的竹林,包括新建竹林和天文台附近的小片老竹林,这类竹林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除每隔2年清除林内的部分杂灌和病死竹外,没有其他的抚育措施。

2011年实施复壮后,加大了对竹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营类型转为3类:第1类为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竹林,即原来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竹林,都为纯林,是主要的竹林景观区,经营方式包括调整竹林结构、施肥、伐竹、劈山等。第2类为中等管理水平的竹林,这部分为竹阔混交竹林,但毛竹是优势种,面积约有26.7 hm2,经营方式包括伐竹、劈山等。第3类为粗放管理的竹林,这部分竹林也是竹阔混交竹林,但阔叶树比例较高,毛竹已基本上成为林下的伴生种;2018年以来,这部分竹林长势急剧衰退,有些竹林已经荒芜,出现林窗。

1.2 毛竹林类型划分

2011年在对毛竹林复壮前,通过对毛竹林生长现状调查,根据经营方式、立地条件及生长现状的综合分析,把紫金山毛竹林区划为4种类型:第1类为长势略有衰退竹林,但竹林生长状况相对较好,面积为13.78 hm2,在风景竹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立地条件好,有基本的养护管理。第2类为长势衰退竹林,面积为6.92 hm2,有基本的养护管理,但由于立地条件较差和复壮前几年病虫害的严重影响,生长势急剧衰退。第3类为衰败竹林,面积2.86 hm2,位于天文台路沿线,土壤瘠薄,且林地人为踩踏严重,立地条件很差;复壮前几年部分区段已没有基本的养护管理,竹林已严重衰败,有的区段甚至近乎荒芜,竹林景观差。第4类为荒芜竹林,属于“新竹园”,建园初为纯竹林,由于复壮前已多年没有基本的养护管理,已演变成为竹阔混交竹林;竹林景观极差,竹子细弱且成片枯死,新竹数量稀少。在以后的竹林复壮中,针对这4种类型采取了不同的复壮措施。

2015年调查显示,经过5年复壮后竹林长势逐步恢复,对应2011年划分的4种类型,各类型的竹林质量均明显提升:第1类转为生长状况良好的竹林;第2类转为生长状况较好竹林;第3类转为尚处于恢复阶段的竹林;第4类恢复为竹阔混交竹林[1]。

1.3 毛竹适宜林分结构确定

密度管理是人工培育毛竹林的关键,合理密植不仅可以提高竹林生产力,增强景观效果,而且有利于竹林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不同植被类型组成,其中毛竹林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竹海景观。在紫金山毛竹纯林选取30个10 m × 10 m的样地,调查分析样地中毛竹的胸径分布。结果显示,毛竹林平均胸径符合威布尔分布函数,遵从自疏法则,即当立株度增加时,毛竹平均胸径减小。根据立竹度和平均胸径的关系可得,当毛竹平均胸径为9.5 cm、竹林密度为3 276株/hm2时,毛竹布局较为合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 毛竹林维护与质量提升措施

2.1 生态培育

“生态培育”就是在竹林更新和利用的循环过程中,坚持生态经济原则,采取生态系统管理,注重改善竹林生态质量,建立协调稳定的竹林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竹林生产力[2]。应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分区指导经营,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3]。福建省于1996—2000年在南平市10县市开展了生态培育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4]。

2.1.1 调整竹林结构

竹林结构关系到竹林群体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竹林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其它措施的增产效果,因此适宜的竹林结构是毛竹丰产的关键[5]。根据紫金山风景竹林的景观要求和毛竹砍伐原则,确定为每2年冬季砍伐1次老竹。砍伐对象是4度及以上的老竹;砍伐时间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的1月进行,经过近10年的精细化管理,紫金山毛竹纯林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竹龄结构基本上调整为1度、2度、3度竹比例各占1/3。竹林胸径逐渐增加,2类竹林的平均胸径都达到了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平。竹林密度在2017年达到最高水平,这是因为经过2011—2015年连续5年的复壮后,2016年竹林长势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发笋量、竹子胸径、竹子高度等都大幅度提升。经过2019年的疏伐调整,第1类竹林基本上已达到合理密度,第2类竹林密度依旧过大,在以后的经营中还需要增加竹林间伐量。

2.1.2 混交其他树种

1) 选择固氮树种椤木石楠与毛竹林带状混交,形成景观生态屏障。在2011年之前,毛竹林内野道纵横,为保护竹林立地条件,在竹林的边缘成带状栽植椤木石楠,一方面椤木石楠是绿篱树种,可以对竹林形成很好的屏障作用;另一方面,椤木石楠是固氮树种,不仅主根深、侧根少、落叶量大,而且还有根瘤、能固氮,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改善竹林生态环境、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从2011年开始,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天文台路沿线及西北区的竹林边缘持续种植椤木石楠,这种培育模式非常成功,椤木石楠成活率很高,长势旺盛,对竹林起到了很好的生态屏障作用。竹林内原有的大大小小几百条野道已恢复生态。另外,椤木石楠春花秋果,所形成的带状绿篱也成了该处一道美丽的景观。

2) 选择固氮树种胡颓子、杨梅与衰败竹林点状混交,改造衰败竹林。这种模式应用于2011年区划的第3类已近荒芜的竹林中。胡颓子、杨梅是固氮树种,树高都不高,与毛竹种间关系协调,且是常绿性的景观树种。选择这2个树种与毛竹形成点状混交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如果毛竹林复壮不成功,那么这2个树种可以替代毛竹成为新的景观;二是若竹林长势恢复,则2个树种就成为竹林中的伴生树种,由于种间关系协调,对竹林的生长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胡颓子栽植100棵,几乎全部成活,竹林景观也已恢复;胡颓子是矮小灌木,处于竹林的地被层,成了竹林地被层优美的观花观叶观果树种,优化丰富了该处的竹林景观。杨梅在南京地区需要温暖避风的环境,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成活率只有30%。

3) 选择吸引天敌的白花泡桐与毛竹林形成块状混交,生物防治黄瘠竹蝗。白花泡桐是黄瘠竹蝗的天敌红头芫菁成虫的寄主植物,也是很好的观花树种[6]。红头芫菁成虫取食泡桐树叶,但其幼虫取食蝗虫卵块。在竹林边缘地带群植泡桐1 000棵,与竹林形成块状混交。泡桐成活率高,目前最粗的泡桐胸径已近30 cm。竹林边缘红头芫菁的虫口率明显增加,成虫发生期,在地面的地被植物上可以见到大量的成虫聚集。

2.1.3 生态防治竹林病虫害

紫金山位于南京城区,是南京的绿肺,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实行综合防治。黄脊竹蝗是紫金山毛竹林最主要的虫害,是防控的主要对象。

1) 生物防治。紫金山的森林中栖息着众多鸟类,鸟类以林种的各类昆虫和害虫为食,能够啄食树木枝叶、地面、虫瘿内的害虫,包括竹株和笋内的害虫;森林中的捕食性昆虫、蜘蛛等害虫的天敌,也可以有效抑制害虫爆发成灾。此外,栽植能够吸引害虫天敌的植物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方法,例如栽植白花泡桐吸引红头芫菁可防治黄瘠竹蝗。

2) 人工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和习性,采用物理手段吸引有害昆虫从而达到诱杀的目的。主要方法包括:第一,利用竹林有害昆虫的趋光性,在竹中设置诱虫灯,进行诱杀和阻隔防治;第二,利用竹蝗喜食咸味食物特性,在竹林内设盐水卤盆诱杀之;第三,利用利用竹笋蝇类趋腥、糖醋、鲜笋汁味等的特性,在林间用糖醋盆、或杀虫剂浸泡过的鲜笋块诱杀之;第四,在竹秆基涂油环阻止竹卵圆蝽上竹取食,或清除竹笋夜蛾中间寄主等,均可致害虫饥饿而死[7]。

3) 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无公害化学农药噻虫啉实施无公害防治。无公害农药对靶标生物经济高效,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7]。

4) 预防和监测。做好预防和监测是防治竹林病虫害的最重要环节。毛竹病虫害多为季节性的突发,在竹林的日常养护和管理中,应注重对竹林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尤其是在春季竹林的发笋期,要特别注意对竹林病虫害的监测,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春笋要及时处理,防止蔓延到周边。

2.2 竹林复壮

2.2.1 垦复

对于第3类竹林、第2类竹林中坡度20°以上的区段以及第4类竹林不进行垦复。对第1类和第2类竹林的坡度20以下的部分区段实施了全面垦复,垦复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挖除林内的老竹蔸、柴蔸、枯死竹鞭。

2.2.2 施肥

根据毛竹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了竹林的施肥方案。在每年6月份,新竹生长稳定后对竹林进行该年度第1次施肥,此时是鞭梢生长的时间,利于促进新鞭的生长发育,培育健壮竹鞭;此时在林间作业也已不会破坏新竹的生长;肥料采用复合肥,以利于肥效快速发挥,施肥量为75 kg/667 m2。第2次施肥时间是每年的8月底9月初,小年周期的此时是鞭梢生长最旺期,可以进一步促进竹鞭的生长发育[7];而大年周期的此时是大量孕笋期,此时施肥可以促进鞭芽的生长发育,利于形成健壮笋芽。肥料仍旧采用速效复合肥,施肥量为75 kg/667 m2。

每年的3—5月份是毛竹发笋长竹的时间,所以第3次施肥目的是促进新竹的生长发育,为了作业时不伤害地下的笋芽,选择在冬季的12月份进行,此时地下的笋芽尚小,不会受到外来的伤害;肥料采用迟效性有机肥料饼肥,饼肥施肥量为175 kg/667 m2。

实施过垦复的区段,采用穴施和沟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肥。竹林中立竹较少或林中空地,进行挖沟施肥。根据空地周围的毛竹竹鞭方向确定挖沟方向,以利于把竹鞭吸引到空地上来,提高立竹均匀度。没有实施垦复的区段,采用穴施结合竹蔸施肥的方式进行作业。竹蔸用铁扦捣碎,肥料施入蔸内,由于竹蔸与竹鞭相连,可以利于肥料快速被竹鞭吸收利用;同时,竹蔸被捣碎后,再施入肥料有助于加速竹蔸的腐烂,通常竹蔸施肥半年后基本就已腐烂,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改善竹林的地下结构。

2.2.3 劈山除灌

劈山不仅可以防止杂草消耗竹林中的水分和养分,还可以增加竹林土壤肥力,同时消除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防止火灾。对所有竹林均进行了劈山,但针对不同类型毛竹林选择不同的劈山方式。劈山时砍除林内的杂草灌木以及所有的枯死竹。

2.2.4 疏伐

根据砍竹原则进行合理疏伐,是调整竹林地上结构和增加竹林生产力最重要的措施。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2年砍伐1次,采伐季节在大年发笋年的晚秋和冬季。根据第1类竹林的调查统计结果,紫金山毛竹林为大小年分明的竹林,双年为发笋大年,所以宜在双年的晚秋或冬季进行疏伐。

2.3 控制竹林扩张

毛竹属于紫金山的外来物种,生态适应性相较于其他原生树种要差。相对于其他阔叶林群落结构,竹林植被比较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同时毛竹的竹鞭生长较快,不断向周围的森林扩展,因此在紫金山的森林管理中应控制竹林的生长规模,防止竹林无序蔓延。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毛竹林,在其竹林林带边缘与周边阔叶林交界的地方,开挖隔离沟,防止竹鞭向四周生长,从而控制竹林向周围扩展。

2.4 改造荒芜竹林

经过近30多年的科学培育和森林的自然演替,紫金山的地带性植被逐渐恢复,局部地段已形成了大面积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冬青、枸骨、苦槠、青冈、石楠等原生常绿树种的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林间的优势常绿成分,冬季的森林绿量已大幅增加,使得紫金山毛竹景观林的重要性相比20世纪90年代已大幅下降。天文台路沿线区域,由于土层瘠薄,本就不太适合毛竹林生长,虽经过多年复壮,但长势难以恢复,约20 hm2区域出现竹林荒芜,竹子大量枯死,林间出现大量天窗,竹林的景观价值严重下降。近10多年来虽然一直在采取竹林复壮措施,但是该区域复壮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程度,竹林衰败导致毛竹林景观价值下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从2020年开始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天文台沿线20 hm2左右的荒芜竹林实施林相改造,栽植南京地区的乡土观花阔叶树,所选择的树种有檫木、流苏树、棠梨、乌桕等,这对天文台路沿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林相提升措施。

3 结束语

在紫金山毛竹风景林培育过程中,应当着眼于长远,确立以保护竹林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经济原则,实施分区、分类指导经营[8]。一切技术措施应有利于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及森林景观的优美。

猜你喜欢

竹鞭紫金山毛竹林
紫金山院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在行走中学习 于实践中建构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行走课程”研究掠影
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
安吉践行“两山”的毛竹林碳汇研究*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层林尽染紫金山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笋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