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2-11徐晓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类导师研究生

徐晓莉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医学类研究生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培养具有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医学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新时代培养态势,需要统筹教育目标、理念、课程构建、教学方法和评教手段,全面提升医学类研究生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和水平。

1 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培育全程

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确定科学的育人目标,引导医学类研究生把精力投入事业发展中。

1.1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作为检验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医学类研究生教育培养上,批量输出拥有高超技能和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胜任未来的医疗服务工作,为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做出应有贡献。

1.2塑造培育高尚职业素养医学类研究生培养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塑造。要构建思政课堂建设,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了解、学习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深刻认识到医生职业是一项被人们需要和尊重党工作,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人民群众健康党守护神,深感承担党责任和使命重大,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1]。

1.3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着力创造尊师重教的和谐环境,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包容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专业学术创新留足空间,营造开放自信的学术氛围。用好教师节、医师节等时点,树立教育行业典型,发挥高水平导师的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师风典范作用,赋予他们在培养方案制定、科研课题选择、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科方向规划等方面更多主导权,切实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充分激发和守护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化导师对育人育才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聚集立德树人的澎湃激情。

1.4关心解决成长实际问题构建院校、医院和轮转科室情况互通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困难矛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学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帮助他们主动发展、快乐工作,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乐观的情绪和锻炼坚定的毅力,增强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2 优化医学类研究生培养方式

在创新人才培育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师者导向作用,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配套体系,构建理论、实践和科研协同发展理念。

2.1科学制定医学人才培养路径随着医学高度专业化发展,医学类研究生多层次多元化日趋明显,不同层次类别医学类研究生应有不同要求,要注重分类施教,强化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通过人才培养阶段的不同特征和能力指标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设定个体化培养路径。

2.1.1严格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统筹临床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历练,真正做到教、学、练三者的统一,以教育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促教,以教促医,以医促联。把医学生培养计划纳入科室学科建设中来,整体推动教学、业务、人才一体化建设。

2.1.2构建正向反馈机制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导师团队集智为医学类研究生制定培训方向,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撰写,通过科学引导与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面,接触尽可能多的临床病例,强化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2.2强化临床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医学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主要围绕科室教学活动、学员考勤、出科考核、教学记录等培训过程进行逐一督导。

2.2.1推行教学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教学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促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形成“目标管理-流程控制-信息反馈”闭合系统,建立由日常教学检查、教研室督导检查、科室教秘信息反馈、学生评教议教工作模式,保证教学工作规范运行。

2.2.2注重形成教学相长格局积极推动科研和教学交叉互动,搭建教师学生常态化研讨平台,支持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相结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强化医学类研究生技能培训,通过“示范讲解-学生操作-指导反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专题讲座、理论授课、教学查房等形式,由研究生定期汇报课题进展和相关文献,导师组对课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确保学生掌握技能考核要点。

2.3科学设立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是培养高水平医学类研究生的关键所在,目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医学科技发展日益成熟,作为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要利用虚拟仿真和模拟现实技术,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临床救治训练,不断创新教育形态、重塑教学流程。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网络便利,通过卫训学考通“学呗课堂”等信息软件,及时整理上传课件资源,通过线上答疑、批改作业和探讨交流,打造一批精品示范课程,编写遴选优秀教材,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2.3.1灵活开展互动教学以病案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专业课程,利用“手术直播”平台,实时解答学生困惑,逐步规范临床培训课程。通过研究生创新实践比赛,参与学科学术论坛,参加多学科病例讨论,由学员进行病例汇报并讨论分析,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临床实践需求提供精准支持和帮助,注重“质疑”思维和自我判断能力培养,投入经费及人力建设互动课程,为开放式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2.3.2突出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由于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前没有临床经验,因此合理安排轮转方案对其临床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2]。轮转期间,分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指导,并通过临床病例的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专项培养,研究生进行相关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巧及病历文书书写等专题讲座培训,熟悉正规各项医疗核心制度,传授先进的实践技能经验,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确保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能力培养的无缝衔接,促进融合创新教学相长。学生要主动积极参与抗疫实践,如参与疫情志愿者活动、社区义诊活动、新冠肺炎防护培训等公益性活动[3]。

2.4努力建设素质过硬导师队伍2019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管理的通知》中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要求与重要职责。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教研〔2020〕12号)提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是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与导师的科研水平、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着直接关系[4-5]。

2.4.1加强导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设统筹谋划导师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监督等全过程,从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能力、指导经验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审核把关,积极推荐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充实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针对导师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及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导师组质量评估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经常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起到激励、约束的作用[6]。

2.4.2强化导师教学能力培训按照分层次教学需求,开展师资专题培训,拓宽各层次导师教学知识理念,提升带教技能水平,丰富教学途径方式,定期选派导师参加医师协会、省卫健委、各院校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提高导师组的教学意识及成效,推动导师从“用”到“育”理念的转变。

2.4.3完善导师激励机制以“成功指导研究生”作为导师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最高追求,从而有效激励研究生导师持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以优秀导师的模范行为正面影响和激励学生及同行[7]。按照教学培训绩效指标,结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管人员督导结果及各类教学通报,对带教效果好的小组成员在绩效、职称、课题等方面优先考虑,有效激励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开展学生评教评学,将考核结果与导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挂钩,促进导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提高,只有不断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和管理,才能保证和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8]。

3 坚持培养质量导向

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人才,能学以致用得到广泛认可,是培养高水平医学类研究生的重中之重。

3.1牢固树立质量为本意识坚持教学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资格考核和年度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科研诚信引导和学术规范训练,掌握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撰写学位论文情况,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3.2构建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知识爆炸、专业高度分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等挑战[9]。要聚焦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等核心要素,健全专业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全程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充分发挥各院校和教学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作用,加大对临床教学的投入,积极引进操作训练模型、模拟训练器等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服务,使学员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临床前期就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3.3完善自评互评闭环回路美日英等发达国家都将高校自我评价作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0]。在导师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导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形式对导师的师德师风及专业培养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表现突出导师进行表彰与奖励,树立榜样作用,激励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做到德育全方位发展。在学生全过程培育中开展导师点评,平等、公正、客观评价,在合作、反思、整改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促进教学质效提高。

4 结 语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虽然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体量上的大国,但如何使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量”的大国转变为“质”的强国仍是研究生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11],加强医学类研究生教育培养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既具有扎实医学专业技能,又有科研创新能力,更有临床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也是促进人民健康的必由之路。医学类研究生更要自觉贯穿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怀抱梦想,脚踏实地, 在新征程上更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医学类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